徐桂芳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傾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學會提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在讀中感悟。培養學生學會溝通,讓課堂充滿活力。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關鍵詞:語文;學生;教師;習慣;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闭Z文教學倡導學生要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成功教育告訴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好的習慣,習慣養成了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開發學生潛能。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云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這就是說習慣一旦養成了會受用終生,因此小學語文課堂上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溝通,學會閱讀。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學會傾聽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關鍵在于學生要安下心來學會傾聽,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傾聽是一門學問,是一種素養,也是一種習慣。課堂上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較差,因此,教師要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在關鍵之處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暗示的語言,讓學生處于傾聽狀態,這樣學生才會對你所講的問題引起注意,認真聽講,使學習處于最佳狀態,這時學生的大腦記憶力會得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會相應地提高。
二、培養學生學會提問
語文課堂是教師和學生雙邊的活動,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充滿活力。這就要培養學生動腦思考,敢于提問,大膽發言的好習慣。例如,在教學《去年的樹》時,我讓學生齊讀課題后,你們會有什么要問的嗎?有的學生說:讀了課題我想知道去年的樹命運怎樣了呢?有的學生說:有樹就得有小鳥,樹和小鳥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這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讀文,走進文本,去課文里尋找答案,學習興趣盎然,學習興趣倍增。
三、培養學生學會思考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讓學生養成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學會閱讀,學會思考的好習慣。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慢慢去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閱讀思考的活動中。只有這樣漸漸地學生就會掌握閱讀思考的技巧,技能和方法掌握了,學習習慣養成了,就會使學生學習思考的主動性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學《有的人》時,當學生認真地讀完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心中的魯迅,這時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我覺得魯迅是一位高尚的人,他把人民利益看得很重;有的說魯迅是一位有骨氣的人,他對敵人橫眉泠對;有的說魯迅是一位很平凡的人,他把自己看做是一棵小草;有的說魯迅雖然死了,但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學生在思考中碰撞出火花,積極發言,增長智慧,提高自學思考感悟的能力,使課堂氣氛活躍,暢所欲言,訴說著心中的想法。
四、培養學生學會溝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边@就是說小學語文課堂是思考的課堂,是體驗的課堂,是交流的課堂,是溝通的課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指導學生鉆研文本,認真思考,與文本對話,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與課文溝通,與教師和學生去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讀書感受,讓溝通成為一種習慣,只有這樣課堂上才會生成靈性,充滿激情,思維活躍了,就會大膽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五、培養學生學會閱讀
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養成好的習慣。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遍圈圈、畫畫,在印象最深的地方做上批注,寫上自己的讀書體會和感受。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感悟。特別是隨著年級的增長,這種讀書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養成了讀書看報的好習慣,就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課堂上就會積極發言,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和感受,就會對課文發表自己的見解,使語文課堂上活力四射,充滿激情,讓思維的火花點燃,活躍課堂氣氛,增長智慧,生成靈性,讓語文課堂生出情與情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智慧和智慧的碰撞。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感悟,讓語文課堂精彩無限,出現一個個意外的驚喜。
參考文獻:
武柳波.淺談小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7(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