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晶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對英語學習尤其重要。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為學生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因此,根據大綱要求,我們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英語繪本資源,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那么在平日教學中我們究竟選擇什么樣的繪本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發揮英語繪本閱讀的作用呢?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策略一:切主題,奇思妙想
心理語言學家認為:閱讀是一種復雜的、積極的心理活動過程。它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動和行為構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外閱讀就是一種訓練思維、開發智力的過程。在廣泛的閱讀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閱讀策略和技巧,提高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對已有知識的消化吸收,并及時吸納新的、課本中沒有的知識,從而提高英語水平。既然閱讀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過程,那么教師在選材的時候就要考慮這篇繪本學習之前和學習之后孩子們有什么不同的心理感受?他們收獲到了什么?因此,選擇繪本首先要主題明確,不能像流水賬一樣摸不著頭腦。就目前我們小學英語教材的話題來看,主要涉及的主題包括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團結友愛等方面的素材,因此,我們的選材也盡量與我們的教材話題相關聯,能對我們的教材起到一個拓展、補充的作用。如,當我們學習了Seasons這個單元以后,我們了解了一年四季的自然現象,也學會了如何表達一年四季孩子們充實的活動。如春天放風箏,夏天去游泳,秋天去爬山,冬天去滑冰等等。根據教材內容,我選取了繪本故事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在這個故事中,勤勞的螞蟻一年四季都辛勤地勞動著,而蚱蜢卻是每個季節都在唱歌跳舞和玩耍。到了冬天蚱蜢快要餓死了,也快要凍死了,被螞蟻邀請進家里取暖,分享他的勞動果實。這樣的一個小繪本故事在教材詞匯的基礎上增加了動物的單詞及一些表達某人喜歡做某事的語言現象。整個故事生動而又有教育意義,它拓寬了學生的詞匯量,而且讓他們在學習后懂得人人都要珍惜時間,未雨綢繆。讓學生們在朗讀繪本的同時鞏固了課本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詞匯量,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繪本學習懂得了深刻的道理。
策略二:思起點,因材選料
“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要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學生和家長的承受能力。以不增加學生的負擔為前提,堅持簡便、實用、有效的原則,注意開發多層次、多類型的英語課程資源,并不斷更新和補充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小學是英語教學的起步階段,小學生掌握的詞匯較少、基本句型不夠,同時其理解能力仍處發展狀態,這些是造成小學生閱讀能力亟待提高的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所以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已刻不容緩。針對這些現象,教師就應該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心理接受能力的起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選材,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改編繪本為我所用。因此,對我們對繪本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有時很有必要。無論怎樣整合,都是為了讓學生讀得有效,讀得快樂。如,在繪本My mum中,里面所包括的詞匯很多,而且同一句式重復了很多次,五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職業單詞、一定量的形容詞和一般現在時的語法知識等,但是他們的教材并不是很長,因此適當地對繪本進行刪減對孩子的認知會很有幫助。教師可以把重復的語句刪掉一部分,留下一些他們能夠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詞匯和句型,并讓學生用同樣的句式來用自己的話來描寫幾句表達對媽媽的愛的詩句,這樣就能更好地體現這個繪本的作用,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既鞏固學校里教材的知識,又讓他們能學以致用,讓他們能更好地學會如何表達對媽媽的愛。又如,根據六年級的一般過去時的教學,我們選取了繪本故事Five little monkeys,這個繪本故事主要重復的句子是一首英語兒歌,講的是五個調皮的小猴子由于淘氣,一個個從床上掉下來的故事。教師可以將故事稍微進行加工一下,增強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用學過的一般過去時展開想象,五個小猴子都摔壞了,這次之后他們又會發生什么事情?讓學生對繪本進行改編,也可以說續編一個不同的結局。這樣的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為所學的一般過去時提供了很好的應用機會。
策略三:拓思維,舉一反三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既然要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就一定要訓練學生們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教材中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一單元講述的是關于老鼠雖然長得小,但是在獅子被困時可以用自己的牙齒幫助獅子逃脫獵人的網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處。在學習了這個故事之后,教師讓學生們自己根據這個故事來搜索相關的英語繪本故事,并講出這個故事的深刻含義,這樣的繪本故事分享完全靠孩子自己來選材,孩子們在搜集繪本的同時就是閱讀的過程、思辨的過程,他們既要了解繪本故事的大意又要了解故事的主題與本課所學的主題是否一致。這樣的活動拓寬了學生們的思維。對于有的能力強的孩子還鼓勵他們自己創編一個類似的繪本故事,效果特別好。有的孩子搜集到了A Foreign language這個繪本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會學狗叫的老鼠媽媽嚇走了想吃老鼠的貓的故事;有的孩子搜集到了Whats up?講述的是一只小鸚鵡嚇走了想偷東西的賊的故事;有的孩子自己創編的繪本是Who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world的繪本故事,告訴大家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特長,不能嘲笑別人等等。這樣的繪本立意更高,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信息搜集能力和思維能力,他們在講述自己的繪本故事的同時更好地理解了教材中故事的寓意。
合理、有效地利用繪本資源,是對教材的有效補充,又是對學生學習教材的一種檢測和提升,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我們選擇繪本的原則是,首先要符合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切合教材的主題或重要的知識點進行選材。其次,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根據他們的實際詞匯量和閱讀水平來選材。再次,選材的內容既是對教材的鞏固,也要包含新的詞匯和句型、人文等方面的內容,要體現溫故而知新的原則;最后,無論選取什么形式的繪本材料,必須語言生動、語法正確并且有很好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卞蕾.英語課堂上活用繪本資源例談[J].教育月刊小學版:綜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