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花
葉圣陶先生稱語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語文是解放心靈、喚醒自我、發展個性的“人學”,人類經由語言文字通向人類精神文化的寶庫。語文課的學習,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
然而,困惑就在,縱觀精心設計好的教學內容毫無保留地呈現給學生。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靜聽”狀態,即使有機會參與討論發言,也是按照教師設計的思路有序地進行,如果有分歧出現,最后也會被教師適時地引導到所謂的正確答案上來。教師成為課堂的真正操縱者,他們正在有意無意地壓抑學生的主體情感,束縛學生的個性張揚,澆滅學生的學習激情,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中強調,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到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上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因而自主學習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基礎。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必定會掌握一定的文本知識,但疑惑也不可避免。當疑惑不能獨自解決時,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來互換見解,表達思想,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于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
在語文教學中,將“小團體”的學習方式稱作“合作學習”。它是一種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尋樂”的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擁有很多傳統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勢:
1.教師應該給小組的成員明確分工,讓那些基礎差一些,怕說錯而不愿發言的學生擔任一些小職務,比如記錄員,讓他們在學習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樣,他們就不會再懶于思考了。學生學習后,教師要給學生交流學習結果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匯報交流學習成果的習慣。其他有不同答案的站起來說,無拘無束,這樣,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也會在討論、爭論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自主互助學習中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接納、學會贊賞、學會分享、學會互助,不僅在學習中強化了知識,更鍛煉了自己的品質和意志,為自己的將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合作學習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在合作學習中,合作成員改變了以往的學習、聽課方式。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帶著迫不及待的新鮮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完成了學習任務,實現共同進步。
3.合作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現在的小學生因為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視角獨特,在對某些問題的見解上往往很新奇。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舞臺,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實踐自己的興趣,張揚自己的個性。
4.合作學習有利于優化集體智慧,實現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是要求成員通過不同的分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工作會影響到集體的成果。因此,會展開監督,將智慧最大化,實現共同的進步。
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遇到大家都期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二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合作學習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分組,創設一種民主的教學思路。可以以小組為主,可分組圍坐,也可前后桌構建,也可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個性靈活進行分組。而“人人盡責”則是走向合作的關鍵因素之一。成員之間目標一致、分工明確、交流信息、資源共享,呈現生生互動、團結協作的局面。
2.教師參與,適時引導。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合作技能尤為重要。學生可以在交流信息時,做到彼此補充和彼此啟發。但是該小組是否沿著老師的引導方向進行思考討論,是否跑題?是否出現了疑難問題及討論障礙?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到學生的討論中去,以邊聽、邊問、邊導的形式適時對各小組的討論進程進行引導,清除障礙,使其討論順利進行。在教學《少年閏土》時,閏土是一個年少、健康、活潑的少年。但是學生對閏土“紫色的圓臉”有了爭議,認為“紫色”一詞并不能理解為健康。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有的認為閏土是因為生活在窮困家庭,且勞動較多,紫色是營養不良的體現;有的學生認為冬天太冷,閏土的臉被凍成了紫色。學生越說越遠,各種千奇百怪的可能性都被他們猜測出來了。我立即上前提示他們仔細閱讀課文,點明閏土到魯迅家的時間。在總結發言中,同學們的描述使健康、活潑的閏土活靈活現。
因此,合作學習就是一種愉快的語文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決定徹底打破和學生之間的那堵冰冷的墻,讓學生自己走入文本,走近同伴,做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中,探索、合作、交流,愛上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楊智.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軟件:電子版,2014(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