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立
作為培養人的活動,教育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他們以后能自主學習,因為學校教育只是人生學習的一小部分,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享受生活,從小養成的這些好習慣必將在未來更好地幫助他們生活,幫助他們實現人生價值。
一、嚴謹的態度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無論是計算還是演繹推理,若稍不小心,必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我認為首先在課堂上必須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如果沒有嚴謹的態度,學生肯定學不好數學;如果沒有嚴謹的態度,學生肯定處理不好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這也是我為什么狠抓嚴謹態度的原因。
二、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學生獲取認識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不少學生、家長甚至是老師認為,在小學階段,閱讀應該是語文學習的事,其實不然,數學學習同樣離不開閱讀,因為數學閱讀能讓學生親近數學、理解數學。
三、及時檢查的習慣
學習如同耕作,不能只講耕耘不談收獲。自查是一種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反應。只有及時檢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獲,問題何在,以便及時訂正錯誤。二年級時,發現班級學生做完題目沒有檢查的習慣,也有不少學生因為不檢查,出錯后而大為后悔,所以我決定在平時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起初,我只是對學生說:“請做完的同學認真檢查?!苯涍^一段時間的試驗,發現學生的確有了檢查的意識,但是他們不知道每種題目到底應該怎樣檢查。這時,我就開始逐步給學生講解口算、筆算、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題型的檢查方法。剛開始是我強制要求學生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逐步養成了及時檢查的好習慣。
四、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未來社會,只有懂得與他人合作,并且善于與他人合作的人才能取得成功,但是與他人合作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這需要教師從小開始培養。
必須設法喚起學生合作的意識,使其認識到在某些情況下,同他人合作是必須的。起初我是在講授動手操作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布置的活動,結果他們發現單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此時他們自然而然就想到和同桌合作。有時,我還將五到六個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我教的兩個班將此稱為“戰斗小組”,從而擴大他們合作的范圍。經過近兩年的引導和培養,學生現在的合作意識已經非常強,特別是在做習題課時,當他們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問老師,而是幾個人共同商量,甚至有時因為一個題目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五、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然會有許多問題和疑惑是需要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才能解決的。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因為“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敢于質疑
情景一:有時在我板書時,會有學生指出我某個字筆畫順序是錯誤的,此時我不敢因為要維護自己的權威而不讓學生指出錯誤,因為我害怕長此以往,會澆滅學生大膽質疑的精神。我往往會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一下正確的筆畫順序,這樣才是真正的教學相長。
情景二:在課上,特別是習題課時,經常會有學生就某個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甚至有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很新、方法很巧,這個時候,我往往會給學生寫一封表揚信。學生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認可的,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膽量。我需要讓學生明白,即使是老師說的、做的,也不可能都是對的,希望他們不要盲目相信老師,要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2.學生僅僅敢大膽質疑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教給他們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質疑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的天性,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在質疑時尊重他人;其次要能抓住質疑重點。
情景一:經常會有某個同學還未完全講出自己的答案時,就會有學生打斷他的發言,說他說錯了。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誡學生:首先,聽別人把話說完是對別人的尊重,如果在你發言時,別人也這樣打斷你,你也不高興。其次,也許正確答案藏在別人最后一句話中呢?所以請認真耐心地聽別人把話說完。通過長期、反復的告誡,現在我的學生都比以前“冷靜”多了。
情景二:當有學生質疑同學或老師時,我并不是讓他們馬上說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先問他:“哪個地方你不認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慢慢培養學生抓住問題的重點進行質疑的能力。通過近兩年的培養,現在不少學生都能使用一些諸如“我覺得……,應該是……”等邏輯性很強的句子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相信我給學生留下的這些好習慣,在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肯定能真正幫到他們!
參考文獻:
馬學標.探究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數學素養培養[J].學子:理論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