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輝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向前推進,優化課堂教學,創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現今,學校教育單靠課堂教學是比較單一的,光靠書本去探究,沒有實踐,照樣是背死書。教育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很大的空間,讓學生去實踐、探究、總結經驗、獲得新知,體驗成功的快樂。沒有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再好的課程設想也很難變成實際教育成果。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有效地促進美術教學,開發師生雙邊人力資源,讓課堂充滿激情;利用非生成性資源,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巧用課堂生成資源,為課堂增添新亮點。對美術課來說,學生體驗實踐的內容很多,單需要大量的教育資源,資源從哪里來,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調動學生的興趣,開發各種資源。
一、走出“方墻”,讓美與你我同在
按照課程資源空間分布的不同,大致可分為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對于課程實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們在性質上還是有區別的。就利用的經常性和便捷性來說,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占主要地位,校外資源則更多地起到一種輔助作用。以往我們忽視了對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按照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的說法:“(1)要最大限度利用學校的資源。(2)加強校外課程。(3)幫助學生與學校以外的環境打交道。”課程資源與課程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相反,有課程就一定有課程資源作為前提。
1.校內資源的開發
學生到學校就步入“方墻”,上午四節,下午四節,所以,再精彩的課堂也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新的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要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成功,學生如果沒有興趣,怎能參與并體驗成功呢?其實在校園里有許多資源可以開發,促使學生走出“方墻”。可以開放學校閱覽室,可以為學生提供作品展覽場地,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欣賞的環境等。吸引學生利用空暇時間去觀賞,教室也可以畫上壁畫,使學生感受到美就在我們身邊。
2.校外資源的開發
校外資源包括公共文化設施、當地文物資源及自然環境資源、藝術館、科技館、公園等。據調查,現在的學生除每天上學、回家,其余的空間僅限于家校之間,或上各種輔導班,很少有學生在假日里到圖書館、科技館、公園里走走看看。對于美術課而言,藝術來源于生活,只有感知生活才能創造生活,而感知生活的過程就蘊涵著審美的過程。
課堂上還可以調動學生開發校外資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布置任務,讓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
搜集資料的形式有很多種,學生可以自主查閱書籍,可以從生活實例中搜集,還可以到網上查詢等,這些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我在課前根據課的內容讓學生搜集資料,結果學生搜集到了各種相關的文字、圖片,種類繁多。而且在匯報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被調動了起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欣賞課采用這種方式,會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讓學生到社會中調查實踐
課程改革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及創新意識。把知識融入生活,獲得感受,形成健康、進取的生活態度。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使學生自覺服務社會,對他人、對社會富有愛心。可以說社會是一個大學校,有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實踐,可以讓學生到社會中去調查。如“生活標牌”一課,課前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標牌并猜標牌有什么作用,注明標牌在什么地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社會中尋找,在實踐中訓練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改變了生硬的教學方式。學生懂得了標牌的作用,會更加愛護它、保護它。
(3)從生活中找“廢品”,變“廢”為美
美術課所需的工具比較多,單靠臨時準備是不夠的,必須提前準備,尤其是手工課,這些用具可以說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并不被大家注意,像紙盒、貝殼、花布、包裝紙、玉米皮……為了訓練學生的搜集能力,我倡導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百寶箱”,把生活中我們可以進行藝術加工的材料放進“百寶箱”里,并定期向老師匯報又增添了什么“寶貝”。啟發學生用這些寶貝設計、制作有趣的工藝品,讓學生感受到制作中的樂趣,并在制作中學會追求美。
二、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學生對美的感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技術手段逐步走進課堂,為師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教師可以利用網上查詢,獲取最新的美術信息,了解美術教育動向。此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制作各種課件,為課堂增添新的活力。如“漂亮的小鐘表”一課,采用播放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整個課件播放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自然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體驗成功的喜悅。現代化科技手段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又能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對美的欣賞又得到了升華,這是平常課堂所達不到的。
三、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教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資源。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是最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的效益水平。學生的發展必須依靠訓練有素的專業教師,教師必須做好準備,以便給學生在能力、需要、經驗和學習方法等諸方面提供優質的教學。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同在。
資源的開發是無止境的,只有利用好各種資源,才能提高審美化教學,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在資源利用的同時,學生也達到了欣賞美、創造美、追求美的境界,使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宋笑顏.小學美術教學校外拓展途徑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