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華 柳蘇寧
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人才成長、終身發展的基礎。小學階段是人形成終身習慣的最佳時期。每一個學生都如一張未曾點染的白紙,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因此,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必須從小抓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愛心化雨,潤物無聲;創設情境,啟迪感悟;抓住時機,樹立典型;及時評價,激勵促進。
關鍵詞:愛心;情境;典型;評價;競賽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人才成長、終身發展的基礎。小學階段是人形成終身習慣的最佳時期,每一個學生都如一張未曾點染的白紙,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因此,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必須從小抓起。
一、愛心化雨,潤物無聲
古人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多年來,我真心地把每一個學生當作我的朋友,下課的時候和學生一起做做游戲,沒事的時候說說心里話溝通一下,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我的言行讓學生體會到我在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所以,學生特別尊重、親近我,愿意和我交流,并對我所教的科目感興趣。其實,教師每一次贊許的點頭、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撫摸,都會讓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看到學生有不良習慣時,我會找機會善意地提一提,這樣學生既樂于接受,又不厭煩。比如,一個學生相當粗心,他把“七百八十”寫成了“七八十”,當他再粗心的時候,我壞笑著把“七八十”幾個字偷偷地在他手心畫一畫,他馬上害羞地笑了,以后他會自覺地檢查了。事實證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重中之重。
二、創設情境,啟迪感悟
給小學的孩子講道理,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無味的,很難引發學生產生共鳴。于是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嘗試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我曾嘗試運用一個“聰”字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我說:“同學們,你們觀察這個聰字,你發現其中最顯眼的部分是什么呢?”學生都回答說是“耳”,于是我就故作神秘地告訴他們古人造字都是有一定根據的,這就說明會聽講的人才能做個聰明的人。學生都希望自己是聰明的,所以,在課堂中就努力約束自己去認真傾聽。后來我又引導他們觀察這個字的其他構造,讓他們大膽設想,他們是這樣交流的:“我覺得上面那兩點就像眼睛,這說明聰明的人是會觀察的。”“要做聰明的人就要大膽發言。”“還要不懂就問。”“還要細心。”“只有認真傾聽,仔細觀察,大膽發言,用心思考,我們才能做個聰明的孩子。”聽聽孩子們說得多好啊,正是因為他們從“耳”部上得到啟迪,才會有下面新的發現,并通過總結,升華了對聰字的認識,從而感悟到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性。這個字的引導給學生良好行為的指正,比單純的說教要好得多。以上方式,給了學生潛移默化的引導,使他們從內心認識到有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從而能夠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
三、抓住時機,樹立典型
在課堂中,總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存在。記得孩子們剛上一年級時,真的是童言無忌,課堂上打開話匣子就七嘴八舌,說個不停,但說著說著就跑題了,與學習無關了。我沒有去訓斥他們,因為我怕扼殺他們那一份純真的天性,我要的就是孩子們的率性,我喜歡孩子們激揚的個性。但課堂畢竟是嚴謹的,如何引導積極卻又有序、有重點地發言呢?我的做法是要善于抓住時機,樹立典型,比如,哪個孩子發言扣題了,及時去表揚:“你說得真好啊,你不僅積極發言,是個勇敢的孩子,而且你講得很有道理。”當你在表揚的時候,那些小小的孩子也都在琢磨為什么老師表揚他呢,原來是因為他講得有道理啊。那么以后學生的發言就不但是積極,而且還扣題了。就這樣,在我樹立典型,進行表揚的同時,其他學生也通過對比反思,加深了思想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及時評價,激勵促進
在平時對學生的教育中,我們應該“放大美好”,努力尋找每個孩子的優點、特長。即使是孩子也會像成人一樣,渴望被人欣賞。欣賞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我班的郝××同學書寫一直很糟糕,我多次提出卻不奏效。有一次我發現他寫得有進步了,我馬上對他說:“孩子,你寫得比以前強多了,你太讓我驚喜了。”就這一句平凡的評價,郝××以后的書寫變得認真而又整潔。除了在課堂中當場評價激勵外,我還注意在試卷上、在作業本上及時性地做出評價。“好高興啊,你的書寫變得這么漂亮了。”“看到你今天課堂上勇敢地站起來發言了,我真為你高興啊!”諸如這樣的評語,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寫,一方面學生及時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注和期望,另一方面也用這種方式和家長進行了溝通,取得了支持與配合。雙管齊下,良好學習習慣養成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堅持不懈地進行習慣培養。學生如同小鳥,給他們插上這一雙隱形的翅膀,他們必定會在學習世界里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范文.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