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艾嬌
摘 要:在語文課堂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如何運用導學案教學,以學定教,實現師生共構的生命課堂的一種嘗試。
關鍵詞:說課稿;展示課;以學定教;師生共構
一、說教材
《傅雷家書》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兩封家書,分別寫于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之時,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切期望。雖角度不同,但融會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那作為教師更應如此。初上這篇課文時,我對“堅強”有了新的認識:以前一直認為堅強總是與失敗、挫折相關相連,原來“堅強”的含義還與成功、勝利相交相疊。它涵蓋了“勝不驕,敗不餒”兩方面,讀來頓覺受益匪淺。方悟編者之苦心:傅雷家書幾百封,編者為什么偏偏將這兩封時隔一年的家書選編在一起?那學生知道嗎?借助工具書,應該不難發現,但這個問題是我的一個發現,無論怎樣,我覺得應該和學生一起分享——這也是與編者對話的方式之一。
也許好的作品,總是讓人常讀常新吧。今年再上這篇課文,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覺得教參上概括“勝不驕,敗不餒”,是不能完全涵蓋傅雷先生對于“堅強”一詞的精辟詮釋。
關于失敗,要做到堅強,但不能僅僅是止于“不氣餒”,這表現在課文前一封家書的第一層“勸慰”上,從文章開頭到“你也不是栽了跟頭爬不去來的人”為止。
那剩下的部分與“堅強”有什么關系呢?這一部分的中心句是:“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是文章的第二層“引導”,告訴兒子對于失敗要養成一種心情,要善于從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以免重蹈覆轍。所以對于這封家書,我的閱讀體驗是:傅雷認為,當我們消沉苦悶時,要“堅強”,如何堅強?首先是不氣餒,然后要養成一種心情:“要善于從失敗中總結出經驗教訓?!?/p>
同樣,面對成功、勝利時,傅雷先生認為,僅僅止于“不驕”,還不夠,還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里也許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寂寞,所以作者寫道:“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二、說教學目標
1.基本積累,誦讀課文,熟知課文內容。(A)
2.掌握書信的格式。(B)
3.比較閱讀能力的培養。(BC)
4.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和情感。(BC)
三、說學情
帶著這種對老課文的新的體驗,我就想:自主課上,學生會不會也有我這樣的發現和感悟呢?
結果發現: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只知道借助工具書內容的解析來闡述,回答的不得要領;對于第二個問題,它完全是一片處女地,當然,這也在情理和我的預想之中。于是,我就確定了展示課教師引導的重點在此,與學生分享教師的發現。
豐富的情感,平等的姿態,也是這篇課文打動人心、高出一般的家書之處。它不僅有濃濃的舐犢之情,還有愛國之情,對藝術永無止境的不懈追求之情。關于這一點,資料書上一筆帶過,我在自主課上,發覺學生對這個問題有生吞活剝的傾向,主要表現為不知體現在文章的哪一部分。這個應讓學生明白,通過朗讀來初步體會,但由于它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對于本部分藝術的獨到見解不宜深究,在誦讀中體會即可。
四、說教法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葉圣陶也說:“凡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我在選擇教法時,力求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讓教師勇敢地退下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平臺,而不是教師的秀場。
五、說學法
語文課改后,自主合作探究成為一種積極提倡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互為一體,又互相促進。
六、說教學過程
經過自主課上一番對學情的把脈問診后,展示課的輪廓勾勒如下:
1.組長組織本組組員就導學案的兩大核心問題組織討論:
(1)傅雷家書幾百封,編者為什么偏偏將這兩封選編在一起?
(2)家書,本是家事私情,《傅雷家書》為什么卻成為社會的精神財富?
然后,完善本組答案,確定匯報人選。
2.全班四組,兩組派員展示,另兩組派員評議,其他同學質疑、補充。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理解《傅雷家書》閃光的思想,豐富的情感,突破重難點。
展示要求:(1)只允許帶課本
(2)上講臺展示
(3)板書陳述的關鍵詞
(4)展示結束語是:“我代表本組陳述完畢,謝謝大家!”
(5)評議、質疑、補充的同學,必須在展示同學陳述完畢后,方可進行再展示;教師在同學展示完畢后,才點撥、引導、講解。
這樣,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慢慢釋放,一步步走進文本,在此基礎上構建課堂,實現生生對話,師生對話,文本與師生的對話,師生與編者的對話。
七、說板書
板書是在展示、評議、質疑、補充的同學以及教師的共同構建下完成的,要點如下:
傅雷家書
閃光的思想:
(1)深刻的哲理。
(2)平等的姿態
豐富的情感:(1)舐犢之情(對子女)
(2)愛國之情(對祖國)
(3)赤子之情(對藝術)
八、說收獲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對“以學定教”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以學定教的“學”,不僅僅是學生的“學”,也是教師的“學”。教師先學,設計導學案;學生再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完成導學案;師生共學,實現課堂共構、教學相長。
以學定教的“教”,教師只教需要教師教的。學生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的,小組長檢查即可;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可以去他組“取經”。總之,學生懂得的,不教;學生之間能教的,不教。
參考文獻:
鮑銀霞.以學定教的基本內涵和實現途徑[J].現代教育論叢,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