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麗
回顧2013年—2015年的歷史中考題,我們不難發現材料題不僅成為主觀題的主要呈現方式,選擇題也多得驚人。于是得出結論:沒有材料不命題。史料是歷史學科的生命,這就為我們的教學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歸納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這也是新課標的主要理念,也是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最主要的區別和獨特特征。但隨之難題出現:時間緊、任務重,學生不可能課下閱讀史料,怎么辦?我們的做法是:
一、深挖教材史料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句話我們可能太熟悉了。這是一種思想的轉變,如果你對教材頂禮膜拜,一味地讓教材牽著你的鼻子走,教學思想就會受到局限,課堂自然成了勾畫知識點,死記硬背,這樣的課堂就會是枯燥乏味的,低效的。那么怎樣使用教材呢?唯一的途徑就是把學生手里的主要資料——教材充分利用起來,為此,我校初三確立了“深挖教材史料,提升學生能力”這樣的課例研究主題,在第一學期進行“一說二講三討論”活動,把教材中文字、圖片作為史料去限時閱讀,把每一課設置為若干材料,真正實現用教材教,在教材原有的基礎上補充新史料,拓寬視野,這樣做既學到了基礎知識,也提高了學生能力,效果頗佳。
當然在新授課中還要重視導入和練習這些環節,我們遵循“不說一句廢話、不做一道廢題、不浪費學生的一分鐘”,精心細化教學環節。
二、精心選取史料
比如《兩宋社會生活》這一課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城市的發展、衣、食、住、行、娛樂、節日等多方面內容,可用的史料自然就非常豐富。到底用什么樣的史料,用哪些史料,需要結合課程的內容、學生的實際和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來決定。如七年級學生,接觸歷史課時間不長,無論從興趣培養還是學習歷史的能力角度考慮,多種形式地選擇史料都很有必要。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實際,所以本課我用的文字史料不是太多,較多地結合了一些圖片史料和影像史料,想讓七年級的歷史課堂更輕松鮮活一些。本課的教學點偏多,如果一個點選擇多個史料,勢必造成史料的堆砌,因此我選擇了《清明上河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城市繁華的街道,一個材料可用于多個教學點的解讀,一材多用更顯高效。又如,本課想達到的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宋在唐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想讓學生認識到宋在唐后有新的發展,必然要多選用一些正面的史料。
三、靈活運用史料
在史料的運用上,不同的史料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如《兩宋社會生活》內容雜,角度多,主線和課魂難確立。《清明上河圖》這一史料就發揮了主線的作用,貫穿了全課。從《清明上河圖》導入,用清明上河圖來分析衣、食、住、行、娛的發展變化,最后到欣賞全景的《清明上河圖》結束。本課的還抓住“發展、繁榮”這個課魂,處處圍繞宋朝的發展來分析問題,如盛世之城、盛世之風兩個主板塊都是從城市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進步立意上設計教學。
對史料的運用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再加工或再適當補充。如,為了讓教學更形象、更直觀,我在宋朝飲食這個問題上,把摘自《東京夢華錄》上的史料做成了菜譜。在住的問題上為了突出宋代的發展進步,我鏈接了唐朝居民住房情況進行補充對比,比較中認識發展。
史料的運用上還可以適當前引后拉。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歷史問題或歷史現象。如本課教學既要從衣、食、住、行、娛等方面看社會生活變化,又要從社會生活變化看兩宋社會的發展。但是只從社會生活一側面看兩宋發展,顯然論據是不充足的。我重新整合了教材,在最后尾聲部分“再識宋朝”一塊,把前面講過的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南方經濟的開發、對外貿易的發展和本課的社會生活變化,及以后要講到的宋代科技文化發展融合到一起,前引后拉,使學生能站在更高的地方全面認識宋朝的發展,而不是從一個角度去誤讀歷史。所以,后邊的發展原因分析和發展成果展示中我把本課前后的內容融了進來。
四、運用史料教學總結了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總結了“一環四步式”教學法
一環,即學情調研,就是教師要提前布置預習任務,通過閱讀教材,每位學生提出兩個需要教師講解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匯總,此一環節貫穿教學始終。
“四步式”教學,即教學的四個步驟。
“四步式”教學第一步,學案導學,構建框架;教師通過對學生學情的調研,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參照課標,確定重難點,精心編寫“導學卷”。提前一天預發導學卷,將學習活動前置,學生運用導學卷進行課前有效預習或復習,完成導學卷。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所要學習內容,按背景類、過程類、影響類寫出知識結構的綱要。“四步式”教學第二步,展示解析,查漏補缺;課堂教學中,學生對預習的內容進行展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同學找出他預習中的不足之處,闡述自己的見解,然后教師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講評、分析輔之以有效有度的相關史料,使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在聯系,掌握課本的基本骨架。“四步式”教學第三步,史料探究,突破重點。課前的學情調研,教師已經對學生的問題做到了心中有數,每節課的內容都有重點和難點,但有些學生也難以把握,難以理解。為此,教師必須從多角度,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突破,如:史料探究,史景體驗,合作突破等。“四步式”教學第四步,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通過這些研究,使史料教學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通過這些研究,增強史料教學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徐彬.從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看史料教學的重要性[J].新課程學習:下,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