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恕賢 黎玉蘭
化學是九年級學生新接觸的一門課程。那么怎樣才能學好初中化學呢?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幾方面入手。
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學生在學習每一節新課之前都應該做好預習,這樣我們在聽課時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學習的效率才會有很大的提高。
課堂上,我們應當認真聽講,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特別是在老師進行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更應當和小組其他學生一起,根據老師所提的問題,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充分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同時養成傾聽他人觀點的習慣。這樣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而且也能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對自己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更應該動手,動腦,比一比,看誰能更好更快地設計實驗方案,誰對現象的描述更準確,誰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可以在小組內比,也可以在小組間比,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做一些指導就可以了。當然,對于基礎比較差的班級,老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預案,盡量考慮到各種情況,使探究活動能正常進行下去。作為老師,應選擇適當的內容讓學生積極探究,充分討論。如在學習了氧氣的制取后,二氧化碳的制取可以分組讓學生完成,教師做一定的指導就可以了。
初中化學所學知識是化學的入門知識,所涉及的內容多且零散,因此,學生在聽課時要做好課堂筆記。在記課堂筆記時,必須講究方法,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知識要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課堂筆記可以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單獨用一個筆記本來完成,課后認真整理課堂筆記,這樣就能更好地掌握化學這門學科的知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課堂筆記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好方法。
二、記住化學這門學科的化學用語
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元素符號、化學方程式等。對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一要進行分散記憶,二要及時地進行強化練習。如元素符號的記憶可在一開始學習化學時,每天規定自己記兩到三個元素符號,當掌握到一定數量時,再進行歸納分類,如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進行分類,強化記憶。這樣就可以分散元素符號的記憶難度,同時,在記憶過程中要不斷地加以練習。我在緒言的教學中,就初步向學生介紹元素周期表,并把元素周期表中1~20號元素分作4組,每組5種元素,先讓學生自己記憶,然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初步完成1~20號元素名稱及符號的記憶。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重復幾遍上述過程,一般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化學方程式的學習,應該貫穿初中化學學習的始終。許多學生在接觸到化學方程式之后對化學的學習就失去了興趣,甚至逐漸放棄了對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書寫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是否遵循客觀規律、是否配平、有無氣體或沉淀符號等細節性問題。特別是配平應該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最小公倍數法、分數法等。應該說掌握好化學用語這部分內容,對于初中化學來說我們已經具備學好它的基礎了。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怎樣去記憶呢?
1.要根據學習內容性質的不同,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定義、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記憶,不要去死記硬背。例如:(1)對比記:如化合與分解,飽和與不飽和溶液;(2)歸類記:如H2與CO的性質,O2與CO2的制備裝置,氧氣、二氧化碳,氫氣的性質,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等中;(3)在游戲中記憶,如把化學式及化學名稱制成卡片,比一比,看誰找得準,找得快。在多媒體教學中也有這方面的游戲可以加以應用從而提高記憶的效果。(4)采用順口溜的形式進行記憶,如對化合價等一些較為抽象內容的記憶。正負總價和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不同。總之,不管采用哪種記憶方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學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三、認真觀察化學實驗現象
對初學化學的學生而言,首先要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初中化學的學習從簡單的實驗入手,如木炭、硫和氧氣的反應,學生先觀察是否發光,是否會放出熱量,有什么顏色的物質生成,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要求學生觀察溶液顏色的改變,是否有氣體放出等現象。所以,學會觀察,是學好化學的重要基礎。在分組實驗及課外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動手更應該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不要放過和課本描述不一樣的實驗現象,出現這樣的問題時我們更應該積極思考,尋找原因,說不定,某扇科學的大門會被你打開。例如在觀察蠟燭的燃燒時火焰上方為什么會產生黑煙,澄清石灰水通入大量二氧化碳時反而看不到渾濁的現象。
希望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化學的大門一定會為你敞開,你也會在化學知識的海洋中越游越遠。
參考文獻:
王志國.初中學生如何學習化學[J].神州,2012(6):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