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爍
摘 要:對于任何政權而言,政治的正當性都是極其重要的。政治的正當性不僅關系到一個政權的存續和發展,更關乎一個多民族國家政權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政治整合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獨立,這其中不乏經濟基礎落后、民主發展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如何獲取政治正當性,如何在國際事務中獲得話語權,如何謀求長足發展這一系列問題都是發展中國家需要思考并迫切解決的問題。而在這一系列問題中,如何獲取政治正當性毋庸置疑居于首要地位。本文試從三方面論述發展中國家如何獲得政治正當性。
關鍵詞:政治正當性;公共秩序;政治參與度;經濟發展
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兩極對立格局。兩者實力此消彼長,相互遏制。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在兩極格局的大框架下,開始出現動蕩、分化和改組,第三世界的崛起使兩極格局開始動搖。從1955年舉行的萬隆會議、60年代的不結盟運動以及77國集團的建立和發展,都無不印證著第三世界開始通過各種政治手段在國際舞臺上尋求自己的發言權的決心和毅力。對于這些發展中國家來說,如何獲得政治正當性是執政黨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
何為政治的正當性?政治的正當性問題,是政治學的一個核心命題。正當性,亦可稱為應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在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所反映的種種問題就其本質來說其實就是政治穩定和政治民主的正當性和合法性的問題。正當性需要構建的是一個具有共同道德基礎的政治共同體,而合法性則是指民眾對于現存政治秩序和政權的信任。合法性并不能完全解決政治發展的問題,正當性才是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筆者認為,建立良好的政治秩序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正當性問題。
一、 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
在強國夾縫中求得生存的發展中國家,首要的任務就是建立合法的公共秩序,因為人類可以無自由而又秩序,但是不可以無秩序而有自由。首先,獲得政治正當性需要確立一種制度化來保證政治秩序的穩定進行。政治制度化就是政治組織和施政程序獲得公認價值內容和穩定性質的過程,它與政治參與一樣,是一個變數。經濟增長、生活條件的改善、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西方發達國家價值觀念沖擊的加強都會激起民眾參與度的提高。政府獲得政治正當性必須平衡好完善政治制度化的速度和擴大民眾參與水平兩者的關系。經常有人引用盧梭的一句話:“最強者并非永遠能保持其主人的地位,除非他將力量化為正義,將服從化為責任。”我認為具體來說,首先要有訓練有素的軍隊,其次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法治是優于人治的,道德建設固然重要,但一個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須依賴于法治。以上一系列制度化建設是政府獲得正當性和穩定性的必備條件。
二、提高公民政治參與度
其次,獲得政治正當性需要提高民眾的政治參與度。亨廷頓指出,“政治現代化最基本的方面就是要使全社會性的團體得以參政,并且還需形成諸如政黨一類的政治機構來組織這種參政,以便使人民參政能超越村落和城鎮范圍。”\+①例如,中國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出發點都是為了提高民眾的政治參與度,人民和政府一同作為國家各項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黨的根本思想路線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民自覺自愿的參與到政治中去,不僅有利于使決策更加貼近民眾,而且對于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廣泛的參政可以使得國家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更加反映人民的呼聲,真正體現人民的意志。亨廷頓寫到,“廣泛的參政可以提高政府對人民的控制,如在集權國家那樣;或者提高人民對政府的控制,如在許多民主國家那樣。”\+②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公民的政治參與度越高,國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則越為完善,政治的正當性就越能被社會大眾認可和追隨。因為一個國家的政治正當性的承認度歸根結底決定權在于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三、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最后,國家安定富強、現代化水平高,人民都能享受到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福利,更是一個政府獲得政治正當性的重要考量標準。一般來說,現代化程度高的社會較之現代化程度低的社會來得穩定,國內暴力事件也少有。話句話說,社會動員和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在政治上更穩定、更太平。現代性與穩定性是形影不離的。西方某學者曾說過:“普遍的貧困會破壞一切形式的政府。它一直是不穩定的根源,它使得民主幾乎無法實施。”發展經濟,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改善境遇,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乃是人類的天性。任何一個政權,不管是各種政權,都要努力發展經濟,盡可能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借此來謀求人民的滿意,獲得執政的正當性。羅爾斯說:“一個好的社會應當具備兩個條件:第一,社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其成員的福利;第二,該社會根據大家共同接受的正義原則進行有效治理。”自古以來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統治者不能滿足人民物質生活需要的時候,人民就會傾向于考慮更換統治者。例如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多次農民運動,大都是因為統治者不能給人民提供安定的生活環境和富足的生活狀態所導致的。二戰時期,大部分國家都遭受了戰爭的重創,人民長期處于一種生活窘迫、外部環境極不安定的狀態之中。戰爭結束后,政府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民的溫飽問題,這一問題關系到社會的安定與團結,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個聰明的政府必然會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國家在民生問題上的財政投入,切實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人民自覺自愿的擁護。例如,建國初期,我國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把一切工作重心放在工業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加強工業建設對增加就業崗位、提高人民生活條件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打好工業基礎對以后我國經濟的發展作用是巨大的。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獲得政治正當性最為重要的即是實現國家現代化水平持續穩定增長。
綜上所述,發展中國家獲得政治正當性首先需要政治制度化來確保其統治的合理性,從而得到人民自發的遵從,其次需要從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出發,提高人民的政治參與度,最后通過一系列的經濟舉措和財政投入,使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最終才能逐步獲得其政治的正當性。
[注釋]
①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1968.王冠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8.
②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1968.王冠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7.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