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博
摘 要:議會君主制國家之所以能夠保持政治穩定,是規范化的制度設計和內化為民族精神的政治傳統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機制的產物。政治文化層面的政治妥協精神和虛位君主的凝聚力,政治制度層面的混合政體、官僚制度、分權制衡制度和政黨制度共同構成了議會君主制國家的政治穩定機制。
關鍵詞:議會君主制;政治穩定;機制
議會君主制作為君主立憲政體一種形式指的是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行共和之政但不采用共和政體,也被稱為“虛君共和”。議會君主制國家主要分布在西歐、北歐以及亞洲,其中英國和日本是典型。在當今世界,實行二元君主制的國家或者是發生了政體的變更,如前尼泊爾王國;或者是出現了政局動蕩,如沙特阿拉伯、約旦王國。而那些內閣更迭比較頻繁的議會君主制國家通常能夠保持政治穩定,不會出現大的政治波動。因而,從政治文化、制度結構角度入手分析這一現象具有現實意義。
一、政治文化層面
(一)政治妥協精神
議會君主制國家產生于近代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資產階級經過長期積累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他們希望奪取政權,建立資產階級統治以更好的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封建勢力依然很強大,仍希望維持舊的統治秩序,雙方力量都不足以消滅對方。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零和博弈”,雙方采取了妥協方式,建立了議會君主制,既保留了君主和貴族,又確立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這種妥協精神在長期的政治發展過程中逐漸內化為國家的一種政治傳統,以至于在國家和社會出現矛盾時,各方會盡量采取協商的方式解決而不是進行可能引起政治動蕩的激烈斗爭。
(二)虛位君主的地位
在議會君主制國家,君主為象征性國家元首,是最受尊敬的人,在國民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在英國,女王是法律上明確的世襲國家元首,是一切權力之源,是國家的人格化,是國民效忠的對象,成為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征。君主在雖然只是虛位,但他們對于國家起到一種強烈的凝合劑作用,他們通過舉辦王室的活動以及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可以起到凝合民心的作用,增強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對于穩定國家和社會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當議會與內閣之間或議會各政黨間出現嚴重矛盾時,君主可以起到一定的調節緩沖作用,緩和緊張的政治局勢。在英國,當工黨和保守黨勢均力敵或發生嚴重矛盾時,國王可以以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進行調解,做出決定。
二、政治制度層面
(一)混合政體的優勢
議會君主制實際上是一種由君主制、民主制、貴族制三種政體組成的混合政體。這種混合政體集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的優點于一身,又不使其中任何一個原則過分地膨脹,從而蛻變為自己的對立面。每一種力量都被其他兩個所抵消,任何一個都不能壓倒和超過其他力量。因此,這個政體能夠保持長時間的均衡狀態。在議會君主制下,國家元首為權力受到限制的虛位君主,議會設上下兩院,上院由有著較高政治素養的貴族和社會精英組成,下院則由民選議員組成,上院對下院的議案有否決權,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通過這一制度設計,議會君主制將君主制的統一(在現代社會多為象征性的)、貴族制的智慧和民主制的權利統一起來,成功的避免了少數人對多數人的暴政和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這兩種極端情況,有效地實現了精英統治與大眾參與的結合。
(二)完善的官僚制度
官僚制是一種理性化的管理組織結構,基本職能是執行決策者命令。它遵循一套特定的規則與程序,有明確的權威等級,權責自上而下傳遞。議會君主制國家通常都有著完善的官僚制度,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官僚制度是按照“兩官分途”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兩官”即政務類公務員和事務類公務員。政務類公務員由選舉或政府任命產生,業務類公務員則通過競爭性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職務常任,他們對行政首長負責,保持政治中立,不與政黨共進退,實行終身制。“兩官分途”式的官僚制決定了在議會君主制國家不論內閣更迭多么頻繁,保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官僚們是不會變動的,這就保證了政局不會因政黨斗爭而發生動蕩。
(三)成熟的分權制衡制度
議會君主制國家政權通常都是按照分權制衡原則組織起來的。這種分權不像美國等總統制國家那樣實行嚴格意義上的三權分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三者互不干涉,彼此之間互不負責。在議會君主制國家,內閣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當議會提出對內閣的不信任案時,內閣就要辭職。但是內閣總理大臣或首相可以呈請君主解散議會,重新選舉,這就在內閣與議會之間構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平衡,做到了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制衡。
(四)有序的競爭性政黨制度
議會君主制國家通常采用兩黨制或多黨制。如英國實行兩黨制,日本則實行多黨制。無論是實行兩黨制還是多黨制,內閣都是由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織。但是在野黨為準備上臺執政而設立預備內閣班子,也即是所謂的“影子內閣”。“影子內閣”往往由下議院中最大的反對黨領袖物色下院中有影響力的同黨議員,按內閣形式組建而成。反對黨在監督時并不只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對執政黨進行一味攻擊,而且會提出相應的具有建設性的能取代執政黨政策的政策。這就既發揮了監督作用,又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同時,“影子內閣”制度的存在也使得執政黨在失去人民信任被“最后的權力”推翻時不至于出現長期的權力真空,從而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三、結論與啟示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議會君主制國家之所以能夠保持政治穩定,是規范化的制度設計和內化為民族精神的政治傳統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機制的產物。這一機制的存在和運行使議會君主制國家成為一個具有很強自適性的系統,當內部要素和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它能夠迅速地做出反應,對原有的國家策略和社會舉措做出適應性調整,以實現國家的穩定。
[參考文獻]
[1]李德志,《論英國立憲君主制政體》,《黑龍江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2]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3]王衛,《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其文化分析》,《理論導報》,2007第11期.
[4]嚴雙伍,《國王與議會關系的顛倒——英國的立憲君主制》,《學習月刊》, 1997年第11期.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