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萍
摘 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發展,我國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關鍵;實事求是
一、 相關概念的界定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概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更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同時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提升為理論,把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2、實事求是的基本概念
實事求是,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要從被認識的和被改造的客觀事物的客觀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的方法,從中發現規律,以此作為我們的行動向導,這就解決了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出發點的問題。從實際出發,就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就是正確的認識國家的基本情況,實現科學的態度,承認客觀事實,尊重客觀事實,找到規律性。這里所說的實際是現象與本質的統一,要善于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把事物當成是不斷發展的,并在動態中考察規律;還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促進主觀符合客觀。
3、兩者的關系
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科學的理論。實事求是,是我們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向前發展的方法論。它貫穿于新民主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指導原則,是我們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當前我國處在新的發展階段,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堅持實事求是的必要性與現實意義
(一)實事求是的理論淵源
1.馬克思主義中關于實事求是的論斷
馬克思的《論費爾巴哈的提綱》,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的誕生,馬克思第一次把實踐理解為人們改造世界的、能動的物質活動,他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實踐的問題,對于實踐的理解,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人類的進化,社會的歷史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無一不是由人們自己的實踐活動所推動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的。隨后在《資本論》中對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作了更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實踐的要素和本質,加深了人們對實踐含義的進一步了解。我國準確的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的發展指明了道路。
2.毛澤東思想中關于實事求是的探索
毛澤東在發展實事求是時從《反本本主義》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不能脫離國情。《實踐觀》的發表表明了中國的發展要以實踐為基礎,并且抓住人的認識過程中的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對“實事求是”作出了精準的解釋,他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使實事求是在中國準確的運用。實事求是,是我黨的重要思想路線,在這條路線的指導下,中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使得中國社會不斷富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得到提升。
中國共產黨人在探尋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時,從我國的實際出發,認識到我國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努力的發展生產力,使國民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二)實事求是在中國的完善
實事求是理論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的發展道路時,找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方針,政策。但是它的發展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錯誤,如“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運動,雖然它的出發點是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狀況,但是由于忽視了客觀規律,夸大了主觀能動性,導致了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使人們的生活陷入困境,給國民經濟也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始終堅持把我們黨的政策與中國的具體實踐密切聯系在一起,按照客觀規律的本來面貌及其發展規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堅持解放思想,沖破各種禁錮,實事求是的認識事物。這樣才能有正確的思想路線,并且要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主觀和客觀相一致,才能使中國達到健康持續的發展,一旦脫離了實事求是,我們的經濟,政治就會陷入困境,不利于中國的實現宏達的發展目標。
(三)實事求是在我國的實踐探索
中國共產黨根據我國所處的不同的歷史階段面臨的不同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鄧小平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進,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提出的無論是“白貓黑貓”論,還是“摸著石頭過河”論,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創造性地發展了實事求是的思想,比較系統的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對中國的發展有跨時代的意義。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和平發展逐漸成為時代的最強音,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階段,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同時,我國面臨新挑戰,如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經濟發展不平衡等。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認識我國發展的階級特征,也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使我們黨指導思想的新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線,求真務實,實現發展落到實處,解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對現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結合中國不斷發展的階段,提出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并且對實事求是進行了總結:“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調查研究是從實際出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理論如果脫離實際就會成為僵化的教條,就會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在實際操作中,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醒地認識我們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同時杜絕貪污腐敗的現象,實現黨內的純潔,自覺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領導水平。在發展實事求是科學思想時,必須堅持探求和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把國家引入正軌。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之所以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統一,就在于它們都是歷史上實踐經驗的理論發展,有比較強的實踐針對性,從而有利于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強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強調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不懈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永葆黨的生機活力,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所以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總之,實事求是作為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貫穿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之中,又隨著形勢的發展而表現出新的內容和形式。同時他們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思想路線的完整性,對現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實踐沒有止境,理論探索同樣沒有止境。
[參考文獻]
[1]田克勤,毛澤東思想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6.
[2]陳龍,毛澤東實踐智慧研究[M]湘潭大學,2014.04.
[3]習近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J]學習時報,2012.
[4]史崧正,堅持實事求是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J]金田2014.02.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