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瑛
【案情】
2015年9月17日,公安民警經過信息研判,在顏某的住處將吸毒成癮的顏某抓獲,后決定對其處以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對其強制隔離戒毒二年。經查,在2015年8月13日至8月17日期間,顏某先后三次在其住處,與蘇某一起吸食冰毒。之后,公安機關對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的顏某立案偵查。
【分歧】
本案中,顏某的行為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至于其因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能否折抵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刑期,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顏某自己吸毒與容留他人吸毒是一并發生的,存于同一違法事實中,密不可分,對吸毒行為的處罰系對同一違法事實的處罰,故行政拘留應當折抵刑期。
第二種意見認為,公安機關的行政拘留是針對吸毒行為作出的,而刑罰是對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作出的,兩種處罰的依據不同,處罰所針對的具體行為也不同,故行政拘留不能折抵刑期。
【分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一事不二罰”原則,是指對某一違法行為給予行政拘留后,如果該違法行為進而被認定為犯罪行為,刑法作為最后一道防線,為了避免重復評價同一違法行為,應當將行政拘留的期間折抵到刑期中。這種行政處罰與刑罰的銜接,肯定了行政處罰的正當性,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我國刑法的公平合理性。據此分析可知,在兩種情況下,行政拘留折抵刑期。一是被行政拘留的行為與被刑事處罰的行為是同一行為;二是被行政拘留的行為包含在被刑事處罰的行為當中。如果被行政拘留的行為與被刑事處罰的行為既不是同一行為,也沒有包含在被刑事處罰的行為當中,行政拘留就不能折抵刑期。
其次,吸毒是指行為人通過吸食、注射等方式使毒品進入自己體內的行為;容留他人吸毒是指為吸毒人員提供毒品、工具、場所吸毒的行為。顯然,雖然本案中吸毒行為與容留他人吸毒行為是一并發生的,但并不是同一行為。根據我國刑法可知,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構成要件要求有容留他人吸毒的行為,并沒有將行為人自己吸毒的行為包含在內。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對吸食、注射毒品的,處以行政拘留,可以并處罰款。本案中,顏某在容留他人吸毒的同時,自身也吸食了毒品,公安機關的行政拘留處罰的是自身吸毒行為,而不是容留他人吸毒的行為。而容留他人吸毒罪刑罰懲罰的是其為吸毒人員提供場所、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的行為,刑法評價的是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行為,而不是吸毒行為。因此,本案中行政拘留的期間是不能折抵到刑期當中的。
綜上,在對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行為進行量刑時,是根據行為人容留的次數、人數、對象及造成的后果等因素來考量的,而并不會因行為人自己吸毒而加重其刑罰。行政拘留折抵刑期是因為行政違法行為最終被定性為犯罪行為,這體現的是對被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而如果對于不同種違法行為進行折抵刑期,則反而不利于體現刑法違法必究、罪責相當的原則。本案中,顏某確實存在吸毒行為,公安機關據此對其行政拘留,于法有據,如果僅僅因為吸毒行為與容留他人吸毒行為一并發生,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就將行政拘留的期間折抵刑期,不僅不能體現行政拘留的獨立性與合法性,反而是對公安機關行政拘留的一種否定,難以體現公安機關對吸毒這一違法行為予以懲罰的當然性。刑法是懲治違法犯罪行為的最后一道防線,要做到罪責相當,刑罰作用的發揮必須保證其正當性,不僅要考慮與其他種類懲罰的銜接,也必須保證自己的獨立性,否則,不僅會損害其他法律的正當性,也有損自身的公正。
(作者單位:龍海市人民檢察院,福建 龍海 3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