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世界的經濟交流加深,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日趨頻繁,我國在國際金融經濟環境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后,全球經濟發展進入低谷,國際金融形勢岌岌可危。相應地,這些不樂觀的經濟環境對我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對當前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在當前國際金融經濟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期促進我國經濟更好發展。
關鍵詞:國際金融;我國經濟;機遇;挑戰
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陷入低谷,國際上很多發達國家也受其影響嚴重,甚至很多重要銀行出現了破產。我國自加入WTO以后,與世界經濟往來密切,國際金融環境的動蕩勢必對我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何在這種經濟環境下調整國家經濟,掃除經濟發展中的障礙,變不利為有利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只有抓住經濟發展新契機,積極迎接國際金融經濟的新挑戰,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1.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現狀
1.1全球經濟增長速度低緩
自經濟危機后,全球經濟發展陷入低谷,金融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現如今雖然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但是從整體發展狀況看,發展速度低緩。對于發達國家而言,由于其需要面臨高昂的債務危機而采取的財政緊縮政策使國家失業率激增,想要實現經濟的復蘇卻舉步維艱;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財政緊縮政策對本國經濟也起了抑制的作用,這些因素都使得國際經濟回落。
1.2歐債危機逐步緩解
2011年的歐債危機使得歐洲投資者在經濟活動中備受打擊,對于歐洲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從而影響到世界經濟的復蘇。到2012年,歐債危機加重,歐洲貨幣市場處于風雨飄搖的狀態,歐元評級面臨下調,對于歐元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2013年以后,隨著歐洲各國的共同努力,加之政府調控的作用,歐洲總體金融環境得到改善,此后歐債危機的壓力才得以緩解。
1.3美國經濟逐步復蘇
雖然在次貸危機之后美國出現了失業率猛增的情況,但是由于國家調控政策的作用,其失業率正逐步降低,目前已經降至百分之九以內,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也逐年減少,這都充分說明了美國經濟正在復蘇,其出現二次危機的可能性降低。盡管如此,美國在經濟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信貸危機問題,政府調控無法使這一問題在短期內得到緩解。所以,對美國而言,雖然經濟出現了復蘇勢頭,但是其發展速度比較低緩。
1.4日本經濟發展困難
雖然日本政府在次貸危機之后采取了多種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但是日本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走出經濟發展的低谷。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是一個靠外需拉動發展的國家,而經濟危機造成的全球經濟環境動蕩嚴重影響了日本外需來源。此外,日本也是一個多地震和火山的國家,日本在災后重建工作中不得不投入較多的人力和財力,政府在經濟寬松政策的制定上受阻,對于其經濟發展也形成了阻礙之勢。
1.5國際金融經濟環境更加復雜
近幾年來國際經濟環境的起伏變化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國也不例外,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如何尋找發展機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但是,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的千變萬化并沒有改變以美國為首的金融格局。在2013年,國際金融中心受到的沖擊更加嚴重,其發展非常緩慢,經濟雖然出現了復蘇之勢,但是國際金融經濟環境更加復雜,這也使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2.國際金融經濟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作用
通過前文的敘述可知,我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際金融經濟環境。同樣的,國際金融環境的動蕩也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僅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2.1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在次貸危機發生后,世界上很多國家深受其影響,尤其是發達國家,為了緩解其帶來的危害,制定了新的經濟發展策略,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以期促進一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最終帶動國家的經濟復蘇。這對我國的產業發展來說是一個機會,其更新換代有了方向和指引。我國的一些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實現與國際企業的合作,促進產業升級。對于增加進口,增加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彈性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有助于促進匯率制度的改革。此外,發達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對于維護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的穩定也起了幫助作用,有利于增強對金融的監督,發展實體經濟,刺激新興產業的發展。而我國向來注重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所以,不得不說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2.2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2.2.1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總體情況并不樂觀
盡管當前以美國和歐洲為代表的世界發達國家的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復蘇,但是次貸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除,國際金融經濟環境動蕩不堪,而且在國際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幾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都非常低緩,復蘇過程非常困難。
在發達國家的帶動下,我國的新興產業獲得發展,發展勢頭是良好的,但是在部分地區出現了盲目發展的現象,造成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白熱化。這些地區在發展新興產業的同時沒有從我國經濟的全局出發,雖然會在短時間內緩解部分就業壓力,但是久之必然導致失業率激增。此外,國際金融經濟市場的疲軟,也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使貿易保護主義得以發展,我國處于國內外雙重影響的經濟危機中,如若沒有正確的方向指引,國內經濟必定亂作一團。
2.2.2歐元危機對我國經濟存在不利影響
前文已經敘述,當前的歐債危機得以緩解,部分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相對穩定。但是,這無法說明歐債危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得以消除,其對我國相關產業造成的影響還在。我國部分投資品受歐元的價格影響明顯,例如黃金受其影響出現了價格起伏不定的情況,石油價格也出現了多次調整而居高不下,使得我國的經濟環境混亂。面對歐債危機的影響,歐共體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我國的資產價格也有所影響,造成了匯率的動蕩,人民幣的編制,不利于我國宏觀調整的展開,對我國經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2.2.3對我國國內企業發展的影響
我國石油由于受歐元影響嚴重,雖經過幾次調整,但是價格仍然居高,對于國內企業發展來講,其發展成本直線上升,這成為制約我國部分企業發展的新瓶頸。而且由于石油價格的上升,部分企業采用了煤油作為原料,又為我國電力企業造成了壓力,使其成本也上升。此外,世界發達國家采取的刺激經濟政策使得全球生產資本回流到發達國家。特別是對于新興產業來講,這些發達國家能夠為其發展提供更完善的制度,這些新興產業紛紛涌入發達國家,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想要進行產業升級變得更加困難。與此同時,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東南亞國家,以其更為廉價的勞動力,成功吸引了一些發達國家的資金流入,所有這些因素都對我國企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結語
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環境密切相連,在當今國際金融經濟環境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何在復雜的國際金融經濟環境下提升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成為當前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國企業必須對現有體制進行改革,政府也應出臺一系列政策,調整匯率制度,穩定物價,消耗過剩產能,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王辛.國際金融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23):272-273.
[2]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國際經濟環境及我國的對外經濟戰略[J].經濟研究參考,2012(43):53-56.
[3]王凱俊,屈波,楊運森等.國際金融風險預警體系構建的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部金融,2014(01):52-57.
[4]龐鳳喜.國際金融危機、國內經濟環境與我國稅收政策選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03):8-12.
作者簡介:
趙忠偉(1978.04- ),男,漢族,河南洛陽人,本科,廣發銀行鄭州分行,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