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調查,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就業的日趨嚴峻,客觀地反映出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刻不容緩,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萬眾創新、 大眾創業”政策推動,廣大外經貿企業對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針對新形勢下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指向和當前高職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設置、實踐條件和評價體系上,提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路徑和方法,為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搭建更好更寬的實踐與就業平臺。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2013 年,我國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東北亞經濟圈,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經貿發展帶,經貿發展前景極其廣闊。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給國內外貿行業,特別是中小型外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一些地區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更是表現出巨大的需求。然而,從人才市場的供求情況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不但沒有出現想象中的“井噴”現象,反而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根據調查原因得知,國內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要的國際化人才沒有很好的對接,這就意味著“一帶一路”戰略下,市場對高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在當前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外商對華投資與中國對外投資均快速增長的新背景下,如何優化和創新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一帶一路” 背景下企業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要求
(一)企業對人才需求數量逐漸增加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中國的對外貿易 、利用外資和對外經濟合作規模等不斷擴大。特別是中國的對外投資開始出現大規模增長后涌現了大批的外貿公司,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在不斷上漲。
(二)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逐漸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地位的上升,國內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將參與國際競爭,并且這種積極性在不斷持續提升,這對國際貿易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較全面的國際貿易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較好的實際操作能力、個人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甚至有一些企業還要求學生需要持有相關的崗位資格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登記證書等才能上崗。
(三)學生的跨崗位綜合能力受到重視和歡迎
企業除了對學生在外語、 國際商務談判、計算機、業務操作等方面的專業的有更高的要求以外,還希望學生能具備國際化視野、有對各國產業發展前景進行分析的眼光、能具備開發、拓展、維系市場的能力。據資料顯示,單一的操作性國際貿易人才將慢慢被企業淘汰,新型的國際貿易人才應該具備一定的戰略決策、 市場分析、 商業談判和管理協調、跨崗位的綜合能力。
(四)學生的創業能力將成為社會需求的一項新能力
2013 年,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 發展構想“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下文簡稱為“雙創”) 等思路和舉措,針對后者,教育部等國家部委還專門出臺了鼓勵在校大學生加入到“雙創”行列中的相關文件。可以設想, 未來幾年,隨著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的不斷拓展和深化, 隨著“雙創”政策的不斷落地和推進, 巨大的市場需求勢必會吸引一大批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加入到“一帶一路”國家經貿互動的具體經濟活動當中。
二、 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一)“一帶一路” 戰略背景缺乏重視
我國正處在“一帶一路” 的戰略背景下,而高職教育在這一時期需要為國家輸送這方面的人才,通過對如何看待“一帶一路” 戰略對國家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這一問題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很多高校學生表示不清楚; 高校教師對“一帶一路” 戰略也處于了解表面含義的狀態。由此可見,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真正去關注“一帶一路”戰略。
(二)課程結構陳舊
許多高職國貿專業開設了相關的英語聽說、英語口語、外貿函電等英語課程,不過課時不多,教學模式傳統,而且學校很少重視相關國情民族文化的課程,致使學生對跨文化、跨語言的交流能力偏弱,難以應對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大多數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對跨國文化了解甚少,與客戶接觸時不知所措,大大降低了業務量,而外語交流能力還停留在簡單閱讀階段,有些還需要隨時備著英文字典或者相關書籍,“聾子外語”、“啞巴外語”的情況仍十分普遍。在傳統的商品貿易發展為更為廣泛的產業貿易、資本貿易、文化貿易、知識貿易、信息貿易,并最終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主導的當今時代,高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重點將轉向為培養具備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投資建設運營、知識產權交易、電子物流、國際采購等行業新知識技能的人才,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三)學生實踐能力較差
可以說,高職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從來沒有缺少過實踐環節,但是根據企業的用人反映情況表明,走上崗位的學生大多都存在動手能力較差、遇到問題時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問題。僅熟悉普通國際貿易知識,缺乏實踐和創新的學生必將難以適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要求的對外貿易新常態需求。
(四)評價體系單一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考核僅僅依據考試分數和平時的“點名”,很明顯,考試分數只能表明學生學習基礎或專業知識的好壞,平時上課的“點名”也只能檢驗學生的態度,兩者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或者潛在的創新能力。然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存在國情復雜的問題,政局動蕩很難預期,地區、階層、宗教派系差異性大,官方外交不可能全面了解民間需求與廣泛民意,需要更多的方式進入到整個社會的肌理中。這就需要高職國際貿易專業在考核學生時,還應該考核到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復合型、外延性。
(五)缺乏創業能力的培養
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創業可以在對外經濟貿易領域,又可以和工科等其他技術性專業形成優勢互補。但是,目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中僅僅只是強調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規則、國際貿易流程等方面的講授,很少有學校會對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進行培養。
三、“一帶一路” 戰略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路徑
(一)培養學生具有能創新、可創業的國際化視野
首先,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要打破傳統的課程設置,在加強專業基礎和英語學習的同時,可以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豐富的語言、多樣的文化及各國風土人情與國情,有針對性地開設小語種課程和相關國情民族文化課程等,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和跨語言溝通能力。
其次,在傳統的“公共基礎課 + 專業基礎課 + 專業課”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強化能夠開拓學生視野和能力的課程建設,增強跨專業的商務、 管理、 溝通、案例研究等課程模塊,嵌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人文、商務禮儀等個人修養塑造模塊,設立創新創業學分,以項目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第三,鼓勵學生參加院級、省級和國家級賽事或者組織學生去外校進行交流,讓學生學習到同齡人的交流風格、人格特質、心智模式、學習能力等,拓寬視野。
第四,注重培養學生國際化的職業規劃意識和能力。通過開展企業家講座、合作企業來校培訓等多種提高國際化視野系列活動,讓一部分學習成績和能力突出的學生參與社會競爭,提高他們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選擇去大型外貿公司就職或者創業的意識與能力。
(二)注重提高學生有思考意識、能動手鍛煉的實踐能力
面對當前社會對所需人才的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實習占所有學分的比例很低,說明學生的實踐環節是很少的。顯然,增加實踐環節的培養,不僅增加了學生交流的平臺,也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一方面,各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內外資源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的方式來解決,另一方面,可從合作企業第一線聘用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到校授課,或者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前往一線企業學習和鍛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互動,以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等。同樣,對于學生創業實踐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上,可以采用創業導師制。創業導師不僅僅局限于校內教師,可以引進和邀請實體界甚至業界成功人士,校內導師可以為學生奠定創業的理論基礎,企業導師則通過擔任以及開展相關培訓、輔導和講座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利用科學的評價指標,與用人單位共同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內外有關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制定詳細的、可以考核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評價標準體系,并圍繞評價體系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做到揚長補短。另一方面,積極發揮合作企業的作用,每年可以密切跟蹤合作企業對畢業生的用人滿意度,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等,不斷發現問題,改進培養措施,提高人才的培養水平。
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是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促進區域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重大部署,而培養的專業人才作為此部署的重要戰略資源,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抓住機遇,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調整課程設置的結構,優化人才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探索一條高職國際貿易專業革新與發展的道路,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培養出高素質的多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薛鵬,武戈,邵雅寧.“一帶一路”背景下國貿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對外經貿,2015(12):143-145.
[2]尹浩華.“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探討[J].學園,2016(02):35-36.
[3]文君,蔣先玲.用系統思維創新高校“一帶一路”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05)
[4]侯巧紅,祖靜,劉俊娟.“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南高校外語教育新思考.河南工程學院學報,2016(03)
作者簡介:
龍曉輝(1982.01- ),女,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