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婷
摘要:2016年5月1日,建筑業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原征收營業稅的建筑企業將全面征收增值稅。“營改增”將為建筑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對于建筑企業稅負減低、擴大經營規費和規范管理以及對發票的管理規范化都有利。同時,“營改增”對建筑企業也帶來了一些影響。在新的計稅政策下,建筑企業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機遇;挑戰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現行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稅人由原來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
1.什么是“營改增”
“營改增”即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原納稅體系中建筑業要繳納營業稅,稅率為3%,繳稅基礎為營業額;改革之后,建筑業納稅人將繳納增值稅,稅率為11%,繳稅基礎為增值部分的價值。
2.“營改增”為建筑企業帶來的機遇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于建筑企業的工程造價計價有重大的影響。對于建筑企業降低稅負,規范管理,擴大規范,做大做強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1 “營改增”有利于降低稅負
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減稅。對建筑企業而言,原來營業稅的征稅基礎是工程造價,而工程造價等于稅前造價與稅金之和,這里的工程造價相當于營業額,所以加上營業稅金附加綜合稅率均高于3%;例如一建筑公司承建某縣政府辦公樓,工程稅前造價為1000萬元,則該企業實際應納稅金為1000乘以稅率3.41%為34.10萬元。
在增值稅模式下,由于增值部分的價值往往難以確定,建筑企業應納增值稅可以用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之差來計算。仍以上例說明,建筑公司承建某縣政府辦公樓,工程稅前造價為1000萬元,各種材料的可抵扣的進項稅共計82萬元,則銷項稅額為1000萬元乘以11%的稅率為110萬元,則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110-82=28(萬元),其中銷項稅額=稅前造價×稅率,避免了重復繳稅,有利于企業稅負的降低。
2.2有利于企業規模擴大和經營管理的規范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布的財稅(2016)36號文中將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應稅行為的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增值稅不可抵扣;一般計稅方法按照銷售額和稅率計算銷項稅額,可以抵扣進項稅。由于建筑業普遍實施了“營改增”計稅方法,增值稅所有參與主體都形成了一種利益制約關系,例如大部分企業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適用于一般計稅方法,可以抵扣進項稅,而個別企業的經營規模小,適用于小規模納稅人,無法抵扣進項稅,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利潤的驅動下,建筑施工企業將不再選擇這些企業。所以企業勢必不斷擴大自身的規模,規范自身的經營和管理。
2.3對發票的管理規范化
《營改增實施辦法》規定納稅人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以往存在企業販賣發票等違法行為。而在增值稅模式下,發票的管理更加嚴格,對于鉆空子投機取巧倒賣發票等違規行為有效抵制。增值稅扣稅憑證,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農產品銷售發票和完稅憑證。納稅人憑完稅憑證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當具備書面合同、付款證明和境外單位的對賬單或者發票。資料不全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增值稅所有參與主體都形成了一種利益制約關系,總包方、分包商、材料供應商、勞務公司以及房地產開發商之間互相影響和制約,作為與各方有重要聯系的建筑企業,其發票的管理尤為重要。所以在“營改增”模式下,有效促使建筑企業對人工、材料、機械等成本發票的規范化、合法化。
3.“營改增”為建筑企業帶來的挑戰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不僅為建筑企業帶來機遇,也帶來許多挑戰和困難。
3.1稅金不減反增
“營改增”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減稅。根據中國建設會計學會理論和實際兩種測算,66家企業的理論測算結果,“營改增”后,平均減輕稅負為83%。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企業平均增加稅負為93%,折合營業稅稅率是5.80%,增加2.8%。
為什么減稅反而變成了增稅呢?
主要原因:
(1)建筑行業自身特點造成采購貨物、接受勞務過程中無法全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比如小規模納稅人繳納的稅金不可抵扣,那么從小的材料供應商處購入的材料費將不能抵稅。
(2)簡并增值稅征收率之后,商品混凝土、地方材料征收率降至3%,與建筑施工企業適用稅率11%之差,造成稅負增加。工程造價及應納稅額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項目進項稅額較大所致,進項稅額較大主要是以下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進項業務金額較大:項目主要進項業務金額(材料費與施工機械使用費之和)占營業稅下工程造價之比較大;2)進項業務稅率較高:項目主要進項業務增值稅平均稅率高于建筑業增值稅率11%。
(3)存量資產的進項稅額計算問題,這是“營改增”初期必然面臨的問題。隨著新的增值稅的計稅方法的實施和推進,以及企業經營管理規范化,發票管理的規范化和合理化,企業最終會實現減稅的目的。
3.2.適應新的財稅模式
“營改增”對工程造價計價有較大的影響。新的計價方式要滿足“價稅分離”計價要求同時也要滿足本地“營改增”計價辦法要求,更要滿足新老工程模式造價對比要求。
原有的營業稅模式較為簡單,而新的增值稅計價相對復雜。對建筑企業,“營改增”會影響到其招投標管理、合同簽約管理以及結算變更管理等眾多工作。因此建筑企業要適應新的財稅模式,加強各項政策、操作的學習,梳理調整企業的財務核算方式、業務模式等相關事宜,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按照國稅機關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辦理稅務登記、稅種鑒定、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發票種類核定、稅控系統發行、發票領用、稅銀聯網簽約等基礎涉稅信息辦理工作。
總結
“營改增”帶來的有機遇亦有挑戰。建筑企業要抓住機遇,適應新的財稅制度,擴大經營規模,規范企業管理,為企業贏得更高的利潤;同時要勇于接受挑戰,在“營改增”前期努力減少改革的沖擊,盡快適應續新的財稅方式,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潤,并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
2016-03/19/c_128814027.htm(2016年3月19日)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c5fee70102wtyp.html(2016年4月17日)
[3]http://www.chinabgao.com/info/87918.html(2016年6月2日)
[4]http://mt.sohu.com/20160411/n443866677.shtml(2016年4月11日)
[5]http://www.southmoney.com/shidian/201603/521875_3.html(2016年3月18日)
[6]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A].財稅〔2016〕36 號,2016.
[7]劉艷紅.“營改增”對房地產業的稅負影響及對策思考[J].財政與稅務,2016(11):98-100.
[8]房地產“營改增”影響分析及房企應對策略[J].中國房地產,2015(34)
[9]陳華清.“營改增”對建筑企業影響及應對措施探討[J].財務學刊,2016,5(20):155-156.
[10]楊豫琨.“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時代金融,2015(29):158-166.
[11]王軍,熊雪軍.建筑業營改增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J].會計師,2014,28(3):11-12.
[12]趙連偉.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消除重復征稅問題探究[J].稅務研究,2014(12)
[13]宣曉霜.“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管理工程師,2014,5(14):33-39.
[14]陳玉嬌.試論“營改增”對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5,03:265+267.
[15]王軍,熊雪軍.建筑業營改增影響分析及應對策略[J].會計師,2014,28(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