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妮
摘要:發展現代農業,是解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途徑。本文就銅川市耀州區近年來發展現代農業的現狀,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耀州區;現代農業;發展與實踐
黨的十八大報告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調研時,提出了“五個扎實”,要求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新的要求和理念的提出,引領耀州區現代農業發展與實踐。
近年來,耀州區堅持以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為引領,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為目標,促進了現代農業向前發展。2015年,全區農業增加值達到8.2億元,是2010的1.4倍,年均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3元。但還存在生產要素支撐力欠強、產業化經營水平欠佳、抗御風險能力欠強、服務管理功能欠缺等一些問題,為推動耀州區現代農業健康持續發展,筆者做了調研并提出參考意見。
一、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一)充實調研,完善農業發展規劃。建議區委、區政府在充分調研耀州區農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突出差異化發展的亮點。比如打造以南部臺塬為重點的優質專用小麥基地,拓展北部后塬山區為重點的綠色優質專用玉米基地,創建全省小麥、玉米高產示范基地,鞏固提高蘋果生產基地、大櫻桃基地,構建“品種選育—擴繁中心—中苗基地”一體化機制,依托自然景觀、歷史人文環境,大力發展獨具特色的休閑觀光農業,通過一系列舉措的實施,使我區現代農業實現以規劃領基地,以基地促規模,以規模求效益的發展模式。
(二)技術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科技興農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進一步加強與農業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的公益性農業綜合技術推廣服務隊伍,確保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有序開展。二是大力發展示范保護性耕作技術和機械化收獲技術,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大推廣果園、設施大棚、施肥灌水等適用農機具,提升農業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快果蔬冷庫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擴大鮮果氣調、冷藏貯藏能力和冷鏈運輸能力,提升農產品市場流通能力。
(三)理念創新,促進循環農業發展。堅持“種植業生產、養殖業轉化、微生物還原”理念,推廣“蓄、沼、肥、果、藥、菜”的循環配套有機農業模式,推廣果園養分平衡與水肥科學利用,積極探索小麥玉米秸稈還田最佳耕地及機械配套技術模式,加快實施規模養殖場的標準化改造,引進專業化的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利用公司,力爭全面實現規模養殖場的沼氣、有機肥生產線配套建設。
二、政策扶持,示范帶動,增添現代農業發展動力
(一)政策扶持,助力園區加快發展。大力發展園區經濟既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搶抓國家、省、市發展現代農業、支持園區建設的政策機遇,深化區級財政資金獎補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采取整合項目投入的方式,多方引資加快園區內水、電、路、通訊、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升級版,以大園區支撐現代農業發展,帶動城鎮化建設,普惠人民群眾。
(二)示范帶動,釋放產業聚集效應。建議以現有的省、市、區級現代農業園區為基礎,組團推進建設照金、步壽塬等現代農業集中示范片區。一是發展照金組團。依托照金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依托陜西果樹苗木繁育中心和西農銅川蘋果試驗站,建立蘋果、櫻桃種苗繁育基地、果業技術研發中心、果業技術及農資服務中心、海升歐洲高標準蘋果示范基地。二是發展步壽塬組團。以高新農業技術示范為主題,發展伊利奶牛規模化養殖示范、各類設施農業、道地中藥材種植、農產品物流加工。以引進大企業投入為住,建成伊利萬頭奶牛養殖場、有機肥生產線、生豬養殖場、葡萄種植基地、果蔬生產基地、果蔬休閑采摘園,蘋果良種摘培示范基地、苗木繁育基地等,打造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進一步提升高新農業技術發展的示范拉動水平。
三、強化措施,挖掘潛力,完善現代農業發展體制
(一)加強引導,推動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土地合理流轉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建議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快速發展。如在農業園區用地方面,結合加工物流區建設用地及其他非農建設用地實際,按照占補平衡的原則,積極向上級爭取土地使用指標,解決園區用地緊張的問題,或可通過置換、改變土地性質、土地折價入股、成立土地合作社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動土地順利流轉。
(二)深化加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建議建立專業的農產品儲藏及大宗交易場所,創造條件推動農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與超市、學校、社區對接,建立長期供銷關系,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共享發展成果。利用打造關莊物流基地的契機,將關莊鎮的優質蘋果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群眾收入。
(三)打造品牌,提升業發展效益。建議加強優勢農業品牌宣傳,把其列入政府性及公益性宣傳內容,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形象。在重要農業產品產銷關鍵季節和關鍵銷售區域,推廣現有農產品,打響農業品牌。充分調動各生產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其樹立品牌經營理念,強化其樹立商標注冊,保護和創建名牌的意識。加強農產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使我區農副產品從一般傳統農產品向滿足城市消費者需求的“精、優、特、新”和“無公害、綠色”農產品方面轉變,不斷提升農業發展效益。如依托“藥王”文化、打響“藥王”品牌,推動中藥材種植及加工產業鏈發展;借力“銅川蘋果”“銅川大櫻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加大“耀州蘋果”“中國優質甜櫻桃之都”等品牌推介力度,實現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參考文獻:
[1]蔡泳清.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考[J].北京農業,2012(21)
[2]盧江勇,蔣和平.中國現代農業建設實證分析[J].鄉鎮經濟,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