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記憶,我曾經(jīng)也有過種種“不靠譜”的幻想。
除了“記憶面包”,我還幻想過讓武林高手打通我后背的經(jīng)絡,把老師掌握的所有知識傳八九分功力給我。我甚至還想過,擁有一臺儀器,只要對著書本掃一下,然后再對著人的腦袋掃一下,知識就能馬上完整地傳輸?shù)侥X袋中去……
現(xiàn)在想來,這一切的幻想,都是因為當時的我太在意、太緊張了,正如現(xiàn)在總為考試而焦慮的你們。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即便現(xiàn)實世界中真的有“記憶面包”,我們得吃多少片面包才夠用啊!我們要記的內(nèi)容太多了,吃那么多的面包,會把自己吃撐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自然,也就沒有那些被我們心心念念的“記憶面包”。事實上,就算有“記憶面包”,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情。知識還是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獲取,就好像我們要去攀登一座高峰,如果乘直升機上去,那是最便捷、輕松的。坐在汽車里繞著盤山公路一點點開上去,也不太費力。但是,只有親自爬上去,用汗水、喘氣、腳泡、疲憊來換取無限風光,那種美好的體驗、征服的快感,那種對自我的肯定和贊賞,才是真正令自己喜悅,令他人艷羨的。用自己的雙腳去攀登高峰,它會讓你成長,讓你自信,讓你擁有力量。很多年以后,你恐怕早已忘記伏在課桌上絞盡腦汁都解不出來的那一道道難題和永遠徘徊不決的“ABCD”選項,但你肯定會記得曾經(jīng)如此“偉大而驕傲”的自己:“哇,原來那時我可以一口氣背完整首《琵琶行》耶!”“不管你信不信,我也曾經(jīng)是能徒手畫出整幅世界地圖的‘地理小王子!”追求知識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更完美的自己——不需要“記憶面包”,我們照樣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話說回來,記憶力固然重要,但它絕不是學習的全部。在成為“別人家的學霸”的道路上,記憶力其實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套用一句電影《后會無期》里的臺詞:“記過很多東西,卻依舊無法拿到高分?!币驗楝F(xiàn)在的考試強調(diào)的是對于知識的融會貫通,記憶只是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層面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更高層面上的解析、鑒賞、評論,都是記憶所無法取代的。
我參加過好幾次高考作文閱卷工作。在閱卷過程中,我們更加看重考生的文章是否有真情實感,筆下有我。那些大段大段地引用古詩詞,估計要讓古人打噴嚏不止的“孔子說”“司馬遷說”“李白說”“蘇東坡說”,以及古今中外如數(shù)家珍、歷史掌故信手拈來的作文越來越無法受到閱卷老師的歡迎。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只是單向度地顯示了作者的知識面、記憶力,而沒有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也沒有展現(xiàn)屬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見。所以,記憶并不能說明一切,而對生活的體會、感悟,哪怕只是小小的淺淺的一點點,那也是真正屬于你自己的東西。這才是你的專屬,是你的私藏,別人誰也搶不走,偷不掉。
在這個世界上,寶貴的就是創(chuàng)意。所謂創(chuàng)意,就是獨辟蹊徑、與眾不同。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是要從我而出,又回到自我。他人的學術、課本的知識、老師的講課,都可以為我所用,但不需要全盤照抄。只有把這些東西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加上自己的思考、提煉、加工、吸收,那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而這整個過程并不是“記憶”二字就能完全涵蓋的。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里,武當真人張三豐在教完張無忌太極劍法后,問張無忌記得多少,張無忌滿臉喜色地答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凈凈的了?!迸匀寺犃舜鬄橹?,但楊逍、殷天正等高手卻已明了:只有將劍法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劍法如此,學習亦是如此。單純追求“死記硬背”的少年終究只是學習世界里的尋常庸人,如若想成為笑傲江湖的絕世高手,在記憶之外,其實還另有“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