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昨天面向全員發出內部信,稱“魏則西事件”超過了以往百度經歷的任何危機。李彥宏此次親擬了該郵件,郵件稱要“重新審視公司所有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因變現而影響用戶體驗,對于不尊重用戶體驗的行為要徹底整改。”
記者發現,在2008年“百度競價排名風波”后,李彥宏本人曾做過類似表態。
“失去堅守,離破產只有30天”
5月9日,國家網信辦、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北京市有關部門成立的聯合調查組向社會公布了“魏則西事件”的調查結果,要求百度改變競價排名機制。
5月10日,李彥宏在內部信中提出反思,“我更多地會聽到不同部門為了KPI分配而爭吵不休,會看到一些高級工程師在平衡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之間糾結甚至妥協……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李彥宏說,“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李彥宏表示,“重新審視公司所有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因變現而影響用戶體驗,對于不尊重用戶體驗的行為要徹底整改。”“也許對公司的收入有負面影響,但我們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此前聯合調查組整改第二條要求“改變競價排名機制,不能僅以給錢多少作為排位標準”,并給出了時間限制:2016年5月31日前。有從事技術領域人士評價認為“這是技術問題,感覺這點時間搞不定”。不過百度隨之表示將從6方面全面落實整改要求,包括對其核心商業模式“競價排名”的調整。
有行業人士稱百度整改措施堪稱“重拳”、“斷臂”,也有觀點認為整改措施其實沒有動搖競價排名,即百度的基本商業模式。
在“魏則西”事件后,5月9日,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給出了6方面整改措施,其中第一條要求,“全面審查醫療類商業推廣服務,對未獲得主管部門批準資質的醫療機構堅決不予提供商業推廣,同時對內容違規的醫療類推廣信息(含藥品、醫療器械等)及時進行下線處理。”
也就是說,百度的整改內部包括對全部醫療類機構的資質重新審核,下架部分關鍵詞,但并沒有將醫療推廣徹底下架。
“競價排名模式很難轉變”
2001年,百度就已經在進行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當時的排名及出價是透明的:可以明確知道該排名所需的出價。
百度2005年上市后,李彥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競價排名是一個非常合理非常優秀的模式。
2008年11月央視新聞30分播出了《記者調查:虛假信息借網傳播,百度競價排名遭質疑》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
競價排名引發風波后,李彥宏發布了五項對于競價排名的整改措施。李彥宏還提出,“為徹底解決問題,啟動新的廣告系統‘鳳巢。”于2009年4月20日正式推出了這一搜索引擎營銷平臺,作為原有競價排名的升級版本;此后,競價排名一詞亦不再被百度官方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推廣”。
記者發現2008年整改與目前百度的表態有很多相似性,如,均提到對于客戶資質的審核。2008年11月,李彥宏曾表示,將全面審核相關行業客戶資質,以及對醫療行業關鍵詞進行全面排查審核。
“競價排名仍然是百度的核心商業模式,也就是目前的營銷推廣競價排名這一套不會變或很難轉變。”互聯網實驗室分析師戈振偉分析稱,競價排名本身作為商業模式基本沒有問題,事實上,其他搜索引擎公司如360、搜狗、神馬等也采用了這套商業模式。
“有問題的是百度具體執行過程中的分寸把控,百度員工是不是真正落實百度推廣準則中包含的合法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優質性原則。”他說。
戈振偉告訴記者,從2012年至2015年,網絡營銷占百度整體營收的比例均超過96%,其中醫療廣告又是重中之重,2015年比例高達20%至30%。
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凌駕于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相關新聞
百度市值十天縮水約87億美元
5月9日(當地時間)在美國上市的百度股價下跌2.56%,報收每股169.49美元。
5月2日,百度股價受到“魏則西”事件影響遭遇大跌。截至當日收盤,較前一交易日下降15.39美元,降幅達7.92%;在百度表示其將對競價排名作出整改后,百度股票周一盤前應聲重挫5%,截至收盤,跌幅為2.56%。
此后國家網信辦牽頭的聯合調查組公布對百度調查結果,并提出整改要求。受此影響,百度股價9日開盤大跌,一度跌至165美元,此后股價略有回升。
相比“魏則西事件”之前百度股價(2016年4月29日)194.3美元,目前股價(2016年5月9日)169 .49美元,下滑14%;市值從680億美元跌至592.9億美元,縮水約87億美元。今年以來,百度股價已下跌超過10%。
數據分析
網絡營銷仍是百度“現金奶牛”
以李彥宏為代表的百度管理層,頻頻表態在O2O、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上面的大力度投入。李彥宏本人在2015年一次公開場合回應凈利潤下滑時,甚至表態“不在乎股價跌一半,不在乎華爾街怎么看”。
4月29日,百度最新公布截至2016年3月31日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凈利潤為人民幣19.87億元(約合3.081億美元),同比下滑18.9%。
與此同時,百度幾乎全部收入來源于以競價排名為基礎的網絡營銷,且增長勢頭良好,是當之無愧的“現金奶牛”。
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百度來自網絡營銷的收入為149.31億元,同比增長19.3%。同時,第一季度網絡營銷活躍客戶增長了12%。其中,每個客戶帶來收入數值也增長了6.7%。
2015年,百度搜索服務收入達到557億元,相比2014年的437億元增長了27.3%,付費點擊總數增加了34.1%;2014年搜索服務收入相比2013年猛增了47.8%,付費點擊總數增加了40.2%。百度在財報中表示,這一增長主要是由于搜索服務的網絡營銷活躍客戶的數量增加。
專家觀點
“自律壓不過利益的誘惑”
在日前舉行的“百度輿論風暴特別研討會”上,多位法律行業和學界人士指出,百度搜索在國內存在壟斷地位。
2016年4月26日,第三方數據服務公司友盟+對外發布了《2015全域互聯網發展報告》。根據報告,2015 年百度在國內搜索引擎中依舊占據主導地位,緊隨其后的是360搜索、谷歌搜索、必應。2015年12月PC端流量百度占比59.5%。
“魏則西事件”爆發后,與百度存在競爭關系的搜索企業也推出了相應舉措。5月8日,搜狗宣布上線“搜狗明醫”垂直搜索,稱將把權威、真實有效的醫療信息提供給用戶,聚合來自維基百科、知乎問答、學術論文等;360搜索則承諾停止所有醫療推廣。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魏士廩表示,商業道德不可能建立起真正誠信和規范的市場行為,谷歌也曾經被罰5億美元。“法律嚴格規定,執法高壓下可以規范行為。但嚴格執法,可能都沒有自由競爭來得有效,建議以更好方法解決自由競爭問題。扶持中小企業,對抗有一定優勢地位的公司。”他說。
“原則上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不滿意,離開你選擇對手。消費者現在離開百度還能用誰呢?其他產品都沒有形成替代作用。”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陳際紅也認為反壟斷此時需要介入,應提供給中小競爭者更寬松空間,保持搜索引擎市場競爭的態勢。
“百度之所以經過一次次的事件仍然底氣十足,是出于對自身在中文搜索市場份額的自負。自律壓不過利益的誘惑導致壟斷性的牟利容易變形。在搜索市場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之下,百度的話語權就仍然存在,商業模式的轉型惰性也依舊很大。”互聯網實驗室分析師戈振偉對記者表示。
“鑒于互聯網天生的規模效應,對互聯網的壟斷行為,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監管。”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