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隨著我國汽車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柔性生產線在汽車制造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效果非常顯著,柔性生產線涵蓋了汽車生產的多個環節,在某種程度上提高汽車的生產效率。本文簡要概述了柔性生產線的主要內容,分析了其在汽車生產中具體的實施步驟,最后探討了柔性生產線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汽車制造;柔性生產線;應用
中圖分類號:U468 文獻標識碼:A
汽車制造領域相關生產技術以及生產模式正在不斷轉變,傳統、落后的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快速的現代社會,進一步促進柔性生產線在汽車生產中的應用不斷被擴大化。文章主要論述了汽車制造中柔性生產線的使用現狀,分析了柔性生產線的優勢特點,謹以此作為參考意見。
一、柔性生產線優勢分析
所謂柔性生產線理解相對容易,它屬于一種操作系統,其不僅技術很復雜,而且自動化程度極高,它將以下內容進行了有效結合,分別是微電子學、計算機以及系統工程,這有效解決了汽車生產過程中的一部分困境,促使汽車生產不僅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生產,而且還使其具有高柔性化,解決了兩者長久以來的矛盾。柔性生產線具體的優勢如下:
第一,設備利用高,就一組機床生產而言,其在并入柔性生產線之后,產量相較于以往的單機生產有所提升。
第二,生產能力極強,柔性生產線借助自動化系統運作,它主要是由一臺機床,或是多臺聯合組成,一旦發生事故,柔性生產線就會逐漸降低運轉速度,而物料傳輸系統也會自動發揮作用,繞開故障機床。
第三,產品質量高,零件加工過程不斷完善,實現了裝卸一次完成,不僅加工精度高,而且加工形式穩定。
第四,運行靈活,柔性生產實現了汽車生產的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于檢驗、裝卡以及維護,這些工作基本上無需全程看護。
二、柔性生產線的作用分析
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他們在進行汽車生產時,基本上都運用了柔性制造系統,包括福特、奔馳、大眾等眾多汽車生產商,柔性生產線的運用對于他們而言幫助極大,促使其生產效率得以很大提升。奇瑞汽車公司,該公司在進行發動機生產中,在曲軸精加工環節,由德國某公司承包,總共九道加工工序。柔性生產線在該工序中得到了充分使用,效果非常顯著,而且還在某種程度上縮短交貨周期,產量也得到了大大提升,柔性生產線為該公司提供良好的生產環境。對于柔性生產線而言,它配有以下自動系統,即上下料系統,每個加工工序,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設置隨機抽樣裝置,磨削節拍時間是59s,每道JUNKER機床,其磨削工序基本一次就能裝夾完成,單班產量最多超過260個,日產量為800~900件。同時,還可以共線生產以下型號,如1.3L、1.6L、2.3L等,相互切換自如,換型周期短。
三、柔性生產具體實踐運用
柔性主要針對的是制造系統,其不僅影響內部系統,同時也對外部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這是一種適應能力的體現,同時也可以說是制造系統的優勢,它可以適應產品變化,主要可以分為三種柔性形式,它們分別是瞬時、短期以及長期。只要具備這三者之中的一種,就可以將其稱為柔性自動化。
(一)柔性精準定位技術
柔性精準定位技術用于不同汽車類型,進行混流生產,解決以下定位問題,如汽車車距。而針對不同車型而言,應該進行轉換定位方法,選擇不同的支撐點,因此,汽車柔性生產中應該選擇不同定位方法,并依據車型不同,配以相應的定位方法。
柔性生產線定位技術涵蓋以下類型,如車型識別技術、定位支點、定位方法。所謂識別技術,主要是用于識別轉載車型。車型識別主要依靠以下兩種技術:其一是射頻技術,讀取車載電子信息,也就是射頻芯片,迅速確定其存儲信息;其二,構建車型特征信息資源庫,并在基礎上,利用外形特征識別。
定位支點和方法,主要用于識別出車型之后,按照事先擬定的方法,從列表中篩取,確定定位方法、定位支點、夾緊部件,控制相應機構,實施定位與夾緊,實現柔性定位。
(二)臺車二部定位
臺車精準定位也是柔性生產線一種表現方式,運用兩種定位方式可以實現其精準定位,分別是粗定位、精定位。針對系統檢測而言,其確定臺車進入指定區域之后,也就是停止區域,臺車驅動電機停止工作,進行粗定位,然后,確保將零件準確運輸至相應位置,讓臺車停于指定位置。
(三)吊具三點定位
針對吊具精定位,通常選用以下兩種方法相結合,分別為粗定位、精定位。定位可以三步,采取三點定位:
第一步,借用臺車二步定位,采取與其相似的定位方法,并針對吊具一個重要方面進行定位,即軌道方向,同時進行鎖緊;第二步,由于吊具比較長,極易出現搖晃與擺動,而且其承載之后容易變形,因此,一旦吊具停止工作,應該及時鎖緊,抱緊吊具中部;第三步,針對圓錐的圓柱而言,推動其向上運動,將其插入制定位置,即吊具零部件圓柱,這樣可以讓吊具空間準確定位得以實現,然后裝在物料臺車下降,將吊具下端部位,即帶圓柱的圓錐,使其插入指定位孔,即物料車定位孔,這樣可以使物料準確定位于吊具之上。
結語
汽車制造中逐漸融入柔性生產線,促進了汽車零件生產與加工的高效。文章分析了在汽車制造中柔性生產線的優勢,概述了物料運載形式,并從配備互補機床FMS、互相替換機床FMS、混合式FMS三個方面分析了柔性生產線在汽車制造中具體運用。
參考文獻
[1]盛英泰.汽車轉向節柔性生產線設計[J].機械工程師,2010(07).
[2]陳斌.柔性制造系統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J].現代零部件,2013(06).
[3]高穎閣,蔡小平,李飛,史敏,鄒春榮.淺談柔性車身生產線的改造開發——微型客車N107&N108柔性車身共線生產的技術改造[J].裝備制造技術,2012(02).
[4]楊振虎.汽車制造企業柔性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7).
[5]張樹禮,權占群.汽車零部件制造設備技術的現狀及展望[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