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作為互聯網金融垂直細分領域之一,供應鏈金融在國內的市場規模目前已經超過10萬億,據預測到2020年,該行業的業務規模將達到20萬億元,存量市場空間巨大。在深入分析供應鏈金融的特點后,業內專家表示,通過挖掘供應鏈金融的垂直細分市場需求,可以更精準地服務于有需求的制造企業,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同時促進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創新發展。
供應鏈金融升級3.0
所謂供應鏈金融,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供應鏈的一種融資模式。即把資金作為供應鏈的溶劑,增加其流動性。
1999年,深圳發展銀行成為我國最早進入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銀行。目前,平安銀行、華夏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涉足這一領域。滬深30多家上市公司和電商巨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和蘇寧等都開展了供應鏈融資業務。
“與其說是金融,更不如說是一種產業和金融結合,來優化產業過程的狀態。”對于供應鏈金融最近大火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在日前舉行的“供應鏈金融風控之道暨資產對接會”主題沙龍上表示,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是在產業供應鏈的基礎之上,所延伸出來的一種金融性活動。這種金融性活動并不是獲得金融本身操作中的收益,而是通過金融活動來夯實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過程。
2.0版本的供應鏈金融強調的是多維互動,通過商業鏈的貿易流與供應鏈中的物流,來拉動資金,繼而通過資金來推動貿易流和物流。所有這些要素在供應鏈中的流動能夠產生金融活動。而在今天,供應鏈金融出現了新現象,即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是以互聯網為手段,全面實現供應鏈金融的一體化狀態,即供應鏈金融3.0版本。宋華解釋,這一階段出現的是整個生態的結構問題,金融、采購、客戶、物流都是一個個生態,要想實現多個生態相互之間的迭代和互動,都要通過這個平臺企業。
“供應鏈金融的產業核心要素,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土地、勞動和資金,而是數據、平臺和知識。”宋華表示,第三方支付、小貸、有保理,甚至是資產證券化,這些金融生態如何跟產業生態實現循環迭代,是3.0版本供應鏈金融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于想要涉足這一領域的企業, 他提醒,供應鏈金融跟其他類型的互聯網金融不太一樣。因此,一定要先了解和吃透產業,如果沒有好的產業邏輯和業務邏輯就不要去做。目前我國達到千億級的產業集群有61個,500億級的產業集群有162個。因此他建議在把握產業上下游,開始出現了供應鏈金融生態后,應把供應鏈當中所有的商流、物流的數據和信息集成到一個整合數據平臺上。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培機構董事長劉勇在沙龍上表示,供應鏈金融以產業界和企業界的真實貿易為基礎,符合實體經濟的戰略方向,且供應鏈企業間的數據為信用風控提出了數據支持,具有更為豐富的數據支撐,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產業鏈資源是前提,風控是核心。
供應鏈金融牽手P2P
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頭條君,P2P網貸平臺豐富了企業的資金渠道,而供應鏈金融則是用資產對接資金端,兩者可以結合。
據網貸天眼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6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研究報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P2P 網貸行業涉足供應鏈金融的企業有20余家,涉及的行業包括大宗商品、房地產、農業、制造業等。
通過分析目前網貸行業涉足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平臺,方式大致包括P2P平臺與核心企業合作;為其上下游企業融資;大宗商品服務商自建P2P平臺;核心企業出資成立P2P平臺;機構發起成立;P2P與保理、小貸公司合作。
由海爾集團出資成立的海融易,平臺上的“小金鏈”項目便是供應鏈融資項目,海融易聯合保理公司給海爾集團產業鏈上的企業開展融資服務。“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是可以結合的。” 海爾金融資產部總經理陳偉軍表示,作為一家成立30多年的龍頭制造企業,海爾最大的資源就是生態圈,包括5000多家供應商、3萬多家經銷商、售后服務網點7000多個,數據覆蓋1.2億用戶,這很難用幾年時間建立起來。因此海融易的產品規劃、資金投向起家于海爾集團內部產業鏈,并逐步向集團外的全產業鏈擴張,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風險把控。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項目風險,海融易創建了“產業風控+ 金融風控”結合的模式,涵蓋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方位風險管理體系,對項目前、中、后期進行全過程管控。
業內人士表示,類似海爾這種的供應鏈金融,其目的是通過網絡化、平臺化,實現人單合一,讓企業能夠對接終端客戶,對制造業企業是一個極大的突破。
國資系網貸平臺開鑫貸上的商票貸產品,也屬于供應鏈金融類業務。截至目前,開鑫貸成交量超過190億元,而供應鏈金融在其業務中占據的比重已接近一半,達到85億元。據了解開鑫貸為商票貸產品設計了供應鏈核心企業(即商票貸承兌企業)嚴格的準入機制、授信總額控制、足額的商票質押、銀行核驗與保管、引入第三方擔保等五層風控措施。
數據顯示,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0萬億,據預測,到2020年,供應鏈金融的業務規模將達到20萬億元,存量市場空間巨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創新發展可進一步深挖供應鏈金融的垂直細分市場需求,更精準地服務于有需求的制造企業,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中建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副經理田軼、眾信金融COO譚陽、金投手CEO葛林波等業內人士均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多元化發展,供應鏈金融將在互聯網金融的大潮中形成了更大的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