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偉
2015年11月,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到海淀區調研時強調,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各項工作與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關系,推動兩者有機融合發展。2016年1月,海淀區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進一步明確,要牢固樹立并不斷深化“海淀區就是核心區、核心區就是海淀區”的理念,統籌推進疏功能減人口和創新發展,積極探索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著力加快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如何深入落實北京市所賦予的新定位,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需要海淀認清形勢、厘清思路、拿出對策。
把握創新的高度,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抓引領型創新。創新是面向未來的競爭,創新是和領先者賽跑,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截止2015年,海淀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157家,占全市的1/2,占全國的1/10,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占中關村示范區的40%;全區發明專利授權量1.56萬件,同比增長35%,占北京市的45%;技術合同成交額1435億元,占北京市的45%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出的295項成果中,海淀駐區單位主持完成的有49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6項,占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21.3%,占全市的69%;海淀駐區單位參與完成的29項,主持和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占全國的31.7%。這些光鮮的數據彰顯了海淀在北京市、全國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在鞭策海淀要在率先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方面走在全市、全國的前列,真正發揮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面向未來,海淀要堅持全球視野找定位,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引領首都創新發展,奮力開創具有國際影響、中國特色、海淀特點的引領型創新。對外,要瞄準美國新版創新戰略關注的重點產業技術領域。2015年10月21日,美國政府發布升級版《美國創新戰略》為我們提供了參照系。美國新版創新戰略面向未來、對新技術、新產業做出了新部署。其中對先進制造、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建筑和下一代智能系統、精準醫療、“腦計劃”等新技術、新產業的部署代表了未來科技發展方向,顯示了美國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的意圖。海淀目前正在瞄準美國新版創新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等主要發達國家創新戰略布局,聚焦智能制造、精準醫療、腦計劃、智能汽車、石墨烯新材料、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超前謀劃海淀未來科技創新和產業總體格局。對內,要緊密對接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和專項。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五”規劃建議說明中指出,要實施一批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科技項目。2014年8月,國家確定要抓緊實施已有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進一步聚焦目標、突出重點,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電路裝備、寬帶移動通信、高檔數控機床、核電站、新藥創制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若干戰略性技術和戰略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在此基礎上,國家將以2030年為時間節點,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再部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對此,海淀要高度關注,緊密對接,以率先落實國家戰略意圖實施為指引,以推動重大科技項目落地為抓手,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構筑引領型創新優勢。
推動創新的轉化,面向首都創新發展,構建現代產業組織創新體系。近兩年,郭書記多次到海淀調研,對海淀提出的“減人、添秤、服務”三大工作抓手給予了充分肯定。講創新、抓創新,最終還是要把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為首都創新發展“添秤”,也只有這樣才能心無旁騖地、一如既往地抓創新、出重磅型有影響的成果,切實當擔“北京創新發展看中關村、中關村創新發展看海淀”的重任。客觀地說,中關村30多年的發展,成長起了一批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高科技企業,但缺乏掌握核心技術、能夠引領產業變革潮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巨頭,這是中關村的短板。有數據顯示,到2015年10月29日,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的市值分別超過5000億美元、4000億美元和3000億美元,加上蘋果6587億美元和臉書2808億美元,美國五大科技公司的總市值已突破2萬億美元。2萬億美元是一個什么概念?2014年全球各國GDP排名顯示,排在第9位的印度當年GDP為2.049萬億美元,排在第10位的俄羅斯為1.857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五大科技公司的市值超過俄羅斯的GDP,與印度GDP持平。我個人理解,中關村或者說海淀能夠培育和成長起一批類似谷歌、蘋果這樣科技巨頭的時候,就是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之時,這就需要加快創新產業組織方式。
目前,海淀正在結合核心區實際探索新型產業組織方式。其中包括發揮海淀技術總部型企業聚集優勢,著力構建龍頭企業主導的產業鏈有機銜接、跨區域合理分工的鏈條型產業組織,造就一批輻射京津冀、服務全國、全球競爭的千億級的航母型科技創新領軍企業。支持領軍企業主導的企業內開放平臺型產業組織,構筑以領軍企業為核心的創新生態圈,造就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聯合艦隊。結合北大、清華等駐區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著力培育高校院所優勢學科主導的學科型產業組織,產生一批掌握前沿技術、占據全球細分市場較大份額的行業隱形冠軍。牢牢把握全球技術并購新機遇,積極探索產業資本主導的資本并購型產業組織,加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海淀創新創業孵化服務優勢,加快發展眾創空間主導的創客型產業組織,涵養區域持續創新的根基。
深耕創新的土壤,面向創新生態競爭,強化創新資源整合??萍紕撔码x不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縱觀國內外區域間科技創新競爭,無不愈來愈演變成創新生態的競爭。硅谷的成功得益于其開放的創新環境和包容的創新文化,形成了由創業者、研發人員、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家、職業經理人、社會組織等共同構成的良好的創新生態。在這生態系統里面,創業者團隊能夠更快的在圈內傳播其創意及技術,吸引風投的注意,且一個創意團隊也往往能夠獲得不同的天使投資人的投資,這些人的投資著眼點也不盡相同,緊隨其后的,便是各類社會創新資源不斷向創業者聚攏。從國內看,去年全球知名的財經雜志——《美國商業周刊(中文版)》評價中國最具硅谷氣質城市是深圳,原因就在于深圳一直鼓勵創新發展,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成為全球創客之城。對此,我們要反思,就創新生態而言,中關村有什么?核心區又有什么?關鍵還是要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構筑具有海淀特色的創新生態體系。要依托駐區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建設國際大科學工程、大科學計劃的項目整合平臺,打造以項目為紐帶的創新生態鏈。依托中關村大街等重點街區,建設區域資源整合平臺,打造以功能為導向的創新承載空間。依托國際技術轉移集聚區、致真大廈等重點樓宇,建設一大批創新專項要素集聚平臺,全方位整合創新資源。依托全國雙創周等大型創新創業活動,建設創新創業運動組織平臺,營造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躍氛圍。
培育創新的原動力,面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政策先行先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改革和創新已然成了“孿生兄弟”。2015年,以國務院名義發布的203份文件中,與促進創新相關的多達30多份。這些政策基本都是從供給側入手,體現了國家將創新驅動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領域和重要抓手,著力塑造新的動力源。如果說,創新驅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供給側,那么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就是創新驅動的供給側。海淀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要抓住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這“兩翼”,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形成新優勢。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針對新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上海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分別就科技人員期權兌現;賦予部屬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權,鼓勵與地方協同創新;科研經費管理機制等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改革部署,其中還特別提到了中關村股權激勵稅收政策不落地問題。對此,核心區應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力爭在破除制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制度暗礁”和“政策玻璃門”上,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推動人才、技術、資本、信息高效匯聚到新興領域,蘊育新產業、產生新供給、形成新動能,成為引領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的制度示范高地。
釋放創新的溫度,面向區域創新發展,推進創新惠民。創新是海淀的特色,貫徹五大發展理念,需要樹立系統觀、全局觀、整體觀,用創新統領全區發展,用創新實現共享發展。重點是結合智慧海淀建設,加大政府采購新技術新產品,夯實“互聯網+”發展的網絡基礎,讓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等,不僅惠及在海淀奮斗的每一名創業者,更能讓生活在海淀的每一個居民都能真正感受到科技創新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快捷,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作者:海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