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李正文 胡述芬
【摘 要】 當前,稅收籌劃雖已得到一定的運用,但在理論和實踐上仍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和完善。本文剖析了我國目前稅收籌劃 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發展稅收籌劃的對策和建議,以期對推動我國稅收籌劃活動的健康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 稅收籌劃 避稅
我國稅收籌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近幾年稅收籌劃得到了快速發展,在理論界的探討如雨后春筍般涌起,并相應在稅收實踐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運用。但在這一可喜局面的背后,稅收籌劃也存在諸多不足和缺陷。
一、目前我國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
1.在稅收籌劃涵義認識上的誤區。在我國,許多人不了解稅收籌劃(tax planning),一提起稅收籌劃就聯想到偷稅,甚至一些人以稅收籌劃為名,行偷稅之實。而實際上,稅收籌劃與偷稅有著本質的區別,偷稅是違法行為,與稅收籌劃的合法前提相悖。還有一些人提到稅收籌劃想到的就是避稅(tax avoidance),即納稅人運用各種手段,想方設法地少繳稅甚至不繳稅,以達到直接減輕自身稅收負擔的目的。其實,稅收籌劃既有別于稅務當局所嚴厲打擊的企業偷稅行為,又由于它所具有的合理性,也有別于我們日常廣泛接觸的企業避稅行為。
2.漠視稅收籌劃風險。從當前我國稅收籌劃的實踐情況看,納稅人在進行稅收籌劃過程中都普遍認為,只要進行稅收籌劃就可以減輕稅收負擔,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慮稅收籌劃的風險。 首先,稅收籌劃具有主觀性。其次,稅收籌劃存在著征納雙方的認定差異。最后,納稅人在納稅籌劃中忽視反避稅措施。
缺乏稅收籌劃專業人才。稅收籌劃需要有高素質的管理人員。稅收籌劃實質上是一種高層次、高智力型的財務管理活動,是事先的規劃和安排,經濟活動一旦發生后,就無法事后補救。因此,稅收籌劃人員應當是高智能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稅收、會計、財務等專業知識,并全面了解、熟悉企業整個籌資、經營、投資活動。籌劃人員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不僅要精通稅法,隨時掌握稅收政策變化情況,而且要非常熟悉企業業務情況及其流程,從而預測出不同的納稅方案,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最有利的決策。但目前大多數企業缺乏從事這類業務的專業人才。
4.稅收籌劃的需求性制約阻礙了稅收籌劃的發展。目前我國稅收法律不健全,征管水平低,違法處罰力度不足,給納稅人偷、逃稅等行為留下了可資利用的空間。因為在這種納稅環境下,納稅人偷逃稅所可能引發的風險相對所獲得的收益來看是小的,成本收益分析結果往往造成偷逃稅行為的產生。其次,由于征管意識、技術和人員素質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我國稅收征管水平低,部分基層稅務人員素質不高,查賬能力不強,對稅收籌劃與偷逃稅、避稅的識別能力低下,不能及時發現納稅人的偷逃稅行為。加之執法不嚴,政策缺乏剛性,人為因素的隨意性過強。
二、發展稅收籌劃的幾點建議
1.正確理解稅收籌劃的涵義,使稅收籌劃與稅收政策導向相一致。稅收籌劃又稱為納稅籌劃、稅收策劃。“它是指納稅人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的前提下自行或通過稅務專家的幫助,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業務的涉稅事項進行設計和運籌的過程”。正確理解稅收籌劃的涵義必須將它與“節稅”和“避稅”區別開來。
2.合理規避稅收籌劃風險 首先,研究掌握稅法規定和充分領會立法精神,準確把握稅收政策內涵。 其次,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使稅收籌劃能得到當地稅務機關認可。 最后,聘請稅收籌劃專家,提高稅收籌劃的權威性和可靠性。稅收籌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稅收、會計、財務、企業管理、經營管理等多方面,其專業性相當強,需要專業技能較高的專家來操作。因此,對于那些綜合性的、與企業全局關系較大的稅收籌劃業務,最好還是聘請稅收籌劃專業人士如注冊稅務師來進行,從而進一步降低稅收籌劃的風險。
3.加快稅收籌劃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我國的稅收籌劃人才隊伍尚未形成專業化,目前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主要來源于三個途輕:一是委托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來進行。二是聘用某些籌劃人員來進行。三是由單位的財會等相關人員來進行。眾所周知,稅收籌劃是一門綜合性較強、技術性要求較高的智力行為,也是一項創造性的腦力活動。相比一般的企業管理活動,稅收籌劃對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因此,我們目前應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為培育一批稅收籌劃人才提供基礎。
4.注重稅收籌劃方案的綜合性,使之符合財務管理目標。從根本上講,稅收籌劃屬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它的目標是由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所決定的。稅收籌劃必須圍繞這一總體目標進行綜合策劃,將其納入企業的整體投資和經營戰略,不能局限于個別稅種,也不能僅僅著眼于節稅。因而稅收籌劃既要考慮某一稅種的節稅利益,也要考慮多稅種之間的利益抵消因素。其次,稅收利益雖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經濟利益,但不是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項目投資稅收的減少并不等于納稅人整體利益的增加。因此,納稅人或代理機構開展稅收籌劃應綜合考慮,全面權衡,不能為籌劃而籌劃。
【參考文獻】
[1] 蘇春林.納稅籌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 蓋地.稅務籌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國家稅務總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稅務代理實務[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4.
[4] 司言武.對稅收籌劃的幾點冷思考[J].商業經濟,2005,(1).
[5] 柴源源. 企業涉稅會計科目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中國外資. 20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