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宋崢 李志英

摘 要:為探討馬鈴薯脫毒試管苗在溫室條件下移栽密度對微型薯產量的影響,利用早熟品種費烏瑞它的脫毒試管苗為試驗材料,種植并生產原種。
關鍵詞:馬鈴薯;脫毒試管苗;移栽密度;微型薯;產量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2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采用馬鈴薯費烏瑞它試管苗為試驗材料,由湖北省馬鈴薯良種繁育中心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湖北凱瑞百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隨州微型薯生產基地進行。大棚試驗,供試試管苗于2013年3月7日由培養盒移栽入大棚蛭石栽培池,移栽密度設200、300、400、500、600株/m2共5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2m2(1.2m×1m)。蛭石栽培池施用復合肥(N:P2O5:K2O=12:11:18)1.0kg/m2和尿素0.1kg/m2,所有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用。6月24日收獲。
1.3 數據處理
收獲微型薯以2g為界,統計商品薯(2g以上)及小微型薯(2g以下,且小于1.0g的計50%)的數量。采用SA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Excel進行數據整理繪圖。
商品薯單價按照0.3元/粒計算,小微型薯單價按照0.2元/粒計算,試管苗成本按照0.25元/株計算。
農資成本按照18.7元/m2/季計算(其中包括肥料0.1元,蛭石4.5元,農藥0.5元,地租5元,栽培槽改建及噴灌設施2.5元,薄膜0.5元,管棚人員工資3.6元,水電2元)。人工成本為60元/人/d,移栽效率均為5000株/人/d,收獲效率為30m2/人/d。
經濟效益=商品薯粒數×0.3元/粒+小微型薯粒數×0.2元/粒-移栽苗株數×0.25(元/株)-移栽苗株數×60(元/人/d)÷5000(株/人/d)-60(元/人/d)÷30(m2/人/d)-18.7(元/m2/季)。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試管苗移栽密度對結薯數的影響
由表1可知,隨著試管苗的移栽密度的降低,單位面積的小微型薯的產量、商品薯的產量及總產量均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移栽密度為600和500株/m2的2處理之間,對應商品薯產量和總產量沒有顯著差異,但500株/m2移栽密度的小微型薯產量和種源成本要顯著低于600株/m2的處理。
2.2 不同試管苗移栽密度對單株結薯數的影響
如表1所示,隨著移栽密度的降低,微型薯單株商品薯產量、單株總產量均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移栽密度降到300株/m2以下時,微型薯單株商品薯產量提高到了1.0粒以上,而微型薯單株總產量提高到了1.3粒以上。
2.3 不同試管苗移栽密度對商品薯率的影響
如表1所示,隨著移栽密度的降低,微型薯的商品薯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在密度降到500株/m2以下時,微型薯商品薯率已經提高到了74%以上。
2.4 不同試管苗移栽密度對單位面積經濟效益的影響
如表1所示,隨著移栽密度的降低,微型薯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在移栽密度達到300株/m2時,微型薯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達到最高值11.23元/ m2。而移栽密度提高時,由于種源成本的提高,經濟效益明顯下降,并出現負值。
3 討 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隨著移栽密度的降低,費烏瑞它微型薯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主要取決于2個方面:種源成本,即試管苗的生產成本,單位面積移栽密度每增加100株,其種源成本就增加25元,若單位面積移栽密度每增加100株,不能帶來在原有基礎上增加25元/m2的經濟效益,就沒有必要增加移栽密度;微型薯單位面積的商品薯產量,若單株商品薯產量達不到1.0以上,單位面積經濟效益很難保證。
參考文獻
[1] 桑有順,馮焱,于莉娟等.不同扦插密度與施肥模式對馬鈴薯微型薯產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09(05):1374-1376.
[2] 高忠仁.不同密度對脫毒馬鈴薯夏坡蒂在高床微型薯生產中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的影響[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03):68.
[3] 楊培軍,張慧琴,張宏熹等.不同品種、密度、基質對馬鈴薯微型薯產量的影響[J]. 寧夏農林科技,2005(01):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