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英
【摘要】詞匯好比學習英語的敲門磚,只有闖過詞匯這一關才能對英語學習駕輕就熟。本文以詞匯教學為切入點,分析了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并闡述了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的一些措施和對策。
【關鍵詞】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 詞匯教學 過級率 對策
詞匯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基礎,是傳遞信息的有效載體,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是從字詞句開始的。英國著名語言教學專家D. A. Wilkins 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一書中指出“沒有語法能表達的內容很少;沒有詞匯則什么都表達不了”。可見,詞匯學習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一、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低的現狀分析
1.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簡稱PRETCO)是由教育部批準成立的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委員會設計的英語教學-水平考試。本門考試由筆試和口試組成。筆試分為A級和B級兩個等級,并且對英語的詞匯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A級:認知3400個英語單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2000個左右的單詞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B級:認知2500個英語單詞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1500左右的單詞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然而,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學生英語普遍較差,缺乏興趣,學習方法落后,其詞匯記憶環節尤顯薄弱。大部分學生采取的是死記硬背單詞表,背誦單詞發音和中文意思,而很少聯系語境。常常是背了就忘,即使記住了也不會使用。通過日常教學發現,基礎差的學生根本記不住單詞,基礎好的也是當時記住,過段時間就忘。死記硬背所產生的乏味感常使學生分散注意力或失去學英語的興趣,死記硬背所帶來的高遺忘率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并失去信心。因此,要他們學好英語,重中之重,就得從詞匯入手。
2.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濃。學習興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主觀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再困難、再乏味的過程也會變得津津有味,有了興趣,才會認真對待平時的英語學習,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英語學習中,為日后的等級考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進入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文化基礎比較薄弱,他們認為進入學校是為學專業技術,認為文化基礎學習不重要,英語學習更不重要。另外,學生從高中到大學,角色還沒有轉變過來,甚至有些學生對進入的高校認識不足而產生失落感。因此,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和內驅力。
3.學生備考態度逐漸降溫。態度決定一切,有積極向上態度的學生能更主動地投入到備考復習中,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他們都會精神飽滿地面對英語學習。很明顯,大一的學生對待英語考試的態度是積極的,大部分學生很重視第一次的考試,而越往后越缺乏像一年級學生一樣的備考氣氛和學習熱情,上課時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答題的準確率有所下降,課下由于時間分配的不合理,造成備考復習的時間壓縮,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考級真題訓練任務。
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的措施
1.加強思想引導,培養學習習慣。在藝術類新生入學教育中,要引導學生擺正心態,正確對待高等教育發展的前景和自己的前途,樹立實用人才也是人才的正確觀念,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消除自卑和無望心理。講明國家需要有外語能力的人才,掌握英語就意味著能閱讀最新的科技及國內外的最新消息,從而把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個人前途、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引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介紹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的性質、考試要求和考試的重要性。注意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的習慣,以使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培養學生課后自覺復習、主動完成作業、大聲朗讀、背誦、記憶的習慣,以使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以詞匯為例,很多學生抱怨單詞難記,背過就忘,或者對大綱的詞匯倒背如流,做題時卻捉襟見肘,就是因為只知死記硬背而忽略了單詞的融會貫通。所以,學習詞匯時一定要掌握它的讀音、拼寫、詞義、詞形變化、短語搭配及與近義詞、形式詞的區別等,教師同時要注意記憶單詞方法的滲透,例如:語境記憶、語音記憶、聯想記憶、構詞法記憶、復習記憶等。在此介紹構詞法記憶當中的詞根分類記憶法和拆分記憶法。
詞根分類記憶法是將零散的詞根分為表動作的、形容的、名稱的詞根,根據其分類體系將同義詞根進行集中記憶,然后又將該詞根派生出來的單詞劃分為核心詞和衍生詞。按照這樣的發散記憶模式識記,原本零散的詞根和單詞變成了一個簡單易記的系統。拆分記憶法就是“靠已知記未知”,即把你所需要認識的單詞拆分成自己已經認識的單詞,再通過聯想記憶。例如:kidnap是“綁架,誘騙,誘拐”的意思,此單詞可拆分為kid/nap,也就是小孩(kid)貪在打盹(nap)的時候,被綁架(kidnap)。
總之,如何使記憶單詞變得輕松而愉悅,實現快樂與學習完美的結合,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記憶保持得更長久,甚至是“過目不忘”!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2.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動機層次。英語是一門語言學,如果學生沒有自信學好或者是沒有學習的動力,那么即使老師學識再淵博,也不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所以如果要想學生對考級有信心,除了給學生講授課堂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基礎、引導他們增強學習自信心。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與課本配套的錄音、光盤、練習冊等資源,為學生提供朗讀示范,給學生多讀多看,通過聲情并茂的情景會話,讓學生充分感受標準的語音語調、意群停頓、句子重音與節奏等,使學生在對話、課文理解正確和記憶的框架上建立聲音圖式,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語感。教師要善于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注意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關心、賞識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學生。特別要與學習困難的學生多交流和溝通,極大限度地尊重他們,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樹立信心。關心他們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才能點燃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
3.結合學生基礎,分批進行考試。對于基礎好、學習能力強、學習態度好及自控能力強的學生,建議在第二學期組織報名參加考試,這部分學生所占比例50%左右。對于基礎一般、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建議在第三、四學期組織報名參加考試,這部分學生所占比例35%左右。余下的學生,一般學習基礎不好,學習能力有限,過級的困難最大,雖然人數可能不是很多,但影響卻不小,這部分學生是提高全班過級率的主要障礙。因此,為了讓這部分學生順利通過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較長時間的強化培訓、一對一輔導、布置合理的作業內容、定期反饋——系統地復習語言基礎知識、查漏補缺,幫助他們通過考試。
4.考前強化訓練,提高應試能力。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基礎、學習特點與學習能力,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強化訓練計劃,提高培訓實效。考前兩個月,教師應針對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展開輔導訓練。強化訓練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知識強化復習為主,進行大量的詞匯、語法、句型的分類歸納和單項訓練;第二階段以技能強化訓練為主,快速進行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性言語練習;第三階段以應考能力強化訓練為主,扎扎實實地進行多種類型的模擬練習和真題測驗,形成快速應變、反饋的習慣和技巧,熟悉卷面分布、掌握恰當的答題時間,使學生在心理上進入最佳狀態。
三、結語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而復雜、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教師進行長期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根據不同教學對象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通過率。
參考文獻:
[1]D.A.Wilkins.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2:3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馮慶榮.淺談高職英語詞匯教學[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 (2).
[4]藍文浩,鄒向輝.英語應用能力測試(A 級)應試策略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