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要】為體現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差別,針對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一些思考性探討,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對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 教學 問題 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中小學英語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學生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法,開始進行較有成效的口語與交際英語的鍛煉,突破了傳統英語教學中“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態。但是,在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仍舊以自我教學為中心,教師仍舊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判標準,脫離了素質教育。
一、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教學水平有限,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由于我國的英語教育發展的時間并不是很長,英語教師資源匱乏,部分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是從其他學科轉崗經過短期培訓上崗的,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邊學習邊教學,這部分教師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教學觀念還只停留在關注教材所呈現的語言知識的層面,不能深入挖掘這些語言項目所蘊涵的隱性的課程資源,不能旁征博引、舉一反三,生硬死板的說教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部分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據了解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的現象還嚴重地存在著。大多數學生以做習題為主,重“筆頭”練習,而輕“口頭”練習。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真正的體現出素質教育,培養出更加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3.教學評價目標和評價方法單一,有礙于素質教育的倡導和推廣。目前口頭上倡導素質教育,而中考、高考憑的是考試分數,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要的是升學率,家長要的是考試分數。教學成果評價通常也是簡單的以考試成績來衡量老師的,對學生的評價就是以分數的高低。在這種自上而下的單向評價體系中,學生關心的更多是考試成績而不是學習過程,致使許多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僅限于考試和升學。這種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理解力、記憶力方面的評價,導致學生只重視對語言知識的記憶與背誦,而對學生的其他方面如交際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評價甚少,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廣。
4.現代信息技術配置和利用滯后,阻礙了素質教育質量的提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當今中學英語教育有了很好的推動和提高,但并沒有在城鄉中學教育中得到普及,部分學校因各種原因沒有條件享受科學發展給他們帶來的便利,學校信息技術網絡化和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的建設比較滯后,不少學校在推廣現代教育技術時存在一些誤區:一是“用”,但目的是為了“評優質課”、崗位競爭或晉升職稱,功利思想明顯;二是“不用”,電教設備束之高閣、無人問津,依然是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支撐著課堂教學;三是“不會用”或“用不好”,有些教師不會操作電教設備,不能發揮其優勢。
二、解決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要解決目前在崗教師教學水平不足及教學方法陳舊的問題。首先要加強在崗教師培訓,可以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教育主管部門可以根據轄區范圍內的具體師資力量,合理調配,學校也可以經常到外校請一些水平較高的老師來搞講座、搞培訓;也可以抽調一部分老師輪流到高校培訓;也可以到高校申請一些即將畢業走上社會的應屆師范類畢業生,來校實習,在本校也可以組織同學科老師集體備課、研討教學方案,交流教學方法,以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2.要完善當今教育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方法。要評價一個教師的教學成果好壞和一個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不能簡單的用一張試卷或一次考試分數來評判,他需要國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考核體系,對教師的考核要根據他的教學、備課、科研、課外活動、師生關系等,對學生的中考、高考要結合日常表現、學習考試、口語會話、即興能力、社會活動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社會需要的,避免一些只會考試、高分低能的現象。
3.要加大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的普及和推廣。首先,要構建資金投入的保障機制,以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為主,鼓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多渠道籌措經費。其次,要經常性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向教師展示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無限魅力,推動農村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第三,要扶持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加快發展速度,逐步提高和推廣現代教育技術。第四,對在崗教師進行有效培訓,使每一位老師都能熟練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讓現有的多媒體信息設備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結束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現階段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亟需引起社會、學校的重視。尤其是對教師來說,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對改變現階段英語教學的現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最主要的作用應體現在設計教學過程及課堂的調控能力上,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幫助他們發現問題,引導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將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可使學生的“學”從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會“考”到會“用”,為社會發展培養出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江滿香.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1,(13).
[2]呂愛民.探索英語學習的新方法[J].大觀周刊,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