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內容摘要】在校園信息化建設中,校園信息化概念絕對不能僅停留在硬件建設層面上,其后的學校管理系統、教育教學資源庫、虛擬實訓平臺、數字圖書館、學校網站、信息化工作團隊等的建立和形成,教育教學環境的信息化、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更需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以應用為根本目的,搞好硬件建設之后的軟件建設,才是目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 關鍵字 】 校園信息化建設學校管理系統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一、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飛速發展與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以及VR(虛擬現實)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關注度最高、應用廣泛延伸、影響深遠的關鍵性技術,是各個國家為了推動經濟增長與文化傳播的重要把手。資訊水平的高低成為區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教育教學信息化、VR(虛擬化)是當前人類使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使人類在最短時間里、最大空間內獲取最多知識、資訊與動手能力,加速教育現代化,推動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的過程。教育技術信息化、虛擬化的普及程度的高低已成為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耙越逃畔⒒苿咏逃F代化”已成為全國中小學發展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校園信息化是國家教育信息化體系的基礎,是建立在校園網絡之上,以現代化手段和方法實現學校從環境(教室、機房、實訓室等)、資源(音像圖書、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練習題、試題等等)、到活動(包括教學、實訓、各項管理、各種服務、政務辦公等)的全部過程都信息化、無紙化,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實訓效果、提高科研教學水平、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學校園信息化、網絡化的現狀
當前校園信息化、網絡化建設中普遍存在著“重硬輕軟、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校園信息化概念僅停留在硬件建設層面上,認為硬件建設起來信息化即告成功。有時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就突擊做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課件,電子教案,或者就直接從網上下載一些,做為“填充物”。看起來內容很豐滿,可是卻是華而不實的假、大、空。這種一切不從實際出發,不從教育、教學出發,不從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出發的短視,只能使多媒體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僅限于上網查找資料的功能;有的學校因教室硬件缺乏而將業已建成的數字語音室、數字多媒體教室移作它用。
然而,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網絡化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軟硬件結合,形成合力,更需要每一位教職工人人參與。軟件的使用能力至關重要,不懂就會懼用;對于老師的教育教學軟件的培訓應該走在前頭。只有老師會用了,才能讓教師體會到高效、簡潔的教學形式。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新穎的教學方法。所以應該使得教師、教學管理部門在軟件應用方面各負其責,同時與專業的教育軟件企業形成更細致的分工合作、各盡其責、各得其所,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三、 校園信息化建設舉措
校園信息化建設是系統工程,因此校園信息化建設需要網絡環境、應用軟件系統、人員及教育信息資源的配置。校園信息化建設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信息化方案制定與主要硬件投入階段。學校成立信息化、網絡化建設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信息化、網絡化建設規劃方案》,《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制度》,負責經費籌措與硬件建設。
第二階段為信息化硬件繼續建設與應用系統建設階段。
第三階段為信息化建設完善和整合階段。
細化如下:
1、建立健全學校信息化工作團隊,提升信息化能力。要加強信息教育、教學人才梯隊建設,建立有效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考核體系與激勵機制,激發教師教育、教學與學習使用教學軟件的積極性、創造力,使他們在教育、教學上的責任心與教學軟件的應用技術方面不斷提升。
2、加大信息化、風格化建設投資力度,把重點放在信息化、網絡化應用層面,目前各個學校的硬件建設能滿足教學、管理的基本需求,以后工作的側重點在于加強系統維護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軟件應用方面也要增強建設力度,把重心放在信息化應用方面。
3、通過校園信息化、網絡化應用水平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效率。但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網絡化應用在數量和整體規劃方面有待提高。建立以學校網站、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為信息化應用平臺,以此平臺為主導,在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領域,視投入資金的多少,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漸豐富信息化應用的資源,是我們目前校園信息化網絡化建設中的關鍵所在。
4、建立一套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的、綜合性校級應用的、無紙化網絡辦公平臺,從而就能實現校內行政辦公、教學管理等綜合應用,以達到校內日常工作業務信息及相關資源的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實現網絡無縫銜接,從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效率。
5、重點加大教學管理信息化應用。建立網絡辦公平臺以及云存儲平臺,逐步建立教師檔案信息管理、教師教學量化管理、學生學籍管理、成績管理、學分管理、招生信息管理、教師日常管理、學生心理測評及預警管理等,各部門實時共享信息數據,減輕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6、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形成“人人參與,大家共享”的良好氛圍,鼓勵教師以信息化手段辦公、教學,形成幫、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7、建立自身特色的校本學科信息化資源體系。以教學、教育資源庫、試題庫、仿真實驗、實習平臺、數字化圖書館、多媒體圖書室信息化管理、教師電子備課系統平臺為核心,綜合現有的各種資源庫,開發精品課程,滿足教師日常教學的資源需求,豐富學生自學資源。
8、建立制度化更新學校網站。在學校網站各種信息發布平臺的基礎上,再建設幾個主題學習網站和班級主頁、個人網頁的鏈接(以學科帶頭人為主的學科網站)及各種即時信息平臺。從而改善目前學校網站信息量少,人員參與活躍度不高,信息更新慢的情況,嘗試在各年級和各學科中培養一批骨干老師及先進學生,在信息中心的統一協調指揮下,對網站相關模塊的信息及時更新,加快頻率。建設學校管理平臺,通過對應的管理模塊,實現各部門利用后臺管理,及時發布、更新各類信息,提供公共數據查詢、信息檢索等服務,逐步實現教育、教學與行政管理自動化,提高各部門協同效率。充分發揮網絡及云平臺高效、即時的優勢,使電子課件管理、各種文件傳輸、師生相互交流的網絡化變為現實,提高教育、教學效益。
總之,在校園信息化、網絡化的建設中,校園信息化概念絕對不能僅停留在硬件建設層面上,其后的學校管理系統、教育教學資源庫、虛擬實訓平臺、數字圖書館、學校網站、信息化工作團隊等等的建立和形成,教育教學環境的信息化、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更需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工作難度更大、進度緩慢,短期內無法完成,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最后,信息數字化后被存入計算機系統及云平臺,如何管理好這些信息,使之發揮最大作用,是校園信息化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只有搞好硬件建設之后的軟件建設,才是目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黃雪萍;;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J];廣西農業機械化;2012年03期
[2] 洪基偉;;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