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騎
講好廣播故事展現廣播力量
【摘要】2016年4月25日,由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以下簡稱亞廣聯)主辦/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承辦的2016亞洲廣播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匯聚了來自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媒體從業者,圍繞“共話廣播”的主題,深入研討廣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路徑。本次大會的第一場討論議題主要包括數字廣播技術和如何講好廣播故事兩方面。發言嘉賓們觀點清晰、表達流暢,并大量采用幻燈片和視頻展示的方式,不僅展現了自己國家廣播內容、技術、理論研究各方面的最新成果,更代表了國家形象,傳遞了民族文化的多個側面。
【關鍵詞】廣播故事 節目樣態 手段 用戶 亞廣聯
【中圖分類號】G229 【文獻標識碼】D
廣播的前景如何?這是最近幾年業內很多人士在新媒體時代對廣播前途和命運的一種擔憂。如今的廣播確實面臨著一些危機,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時代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受眾的傳媒接收來源、習慣乃至思維方式。
廣播媒體的新鮮早間資訊已經被醒來即可見的手機朋友圈所取代,廣播的速度優勢被動搖;不斷推陳出新的音頻集成客戶端,可以輕松實現在移動終端上收聽數以萬計的頻率和節目,顛覆了傳統廣播的收聽模式;車聯網時代的逐步到來,將使車載收聽調頻廣播成為歷史……不僅如此,廣播“在內容間隙插入廣告”的傳統營利模式,在新媒體時代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廣告商對于難以精確鎖定用戶、線性傳播的傳統廣播的興趣正在下降。凡此種種,足以說明,廣播的發展再一次走到了變革的十字路口。
對于廣播來說,這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危機。電視的快速發展就曾經給廣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過巨大的挑戰。在視頻沖擊帶來巨大危機時,廣播做出了非常大的自我調整。比如廣播頻率的專業化改革、輪盤式的開放型節目播出樣態、速度致勝以及突出互動性、服務性、現場感等。這些積極的探索和努力,使廣播在眾多媒體群芳斗艷的時代保留了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今天的廣播如果要擺脫危機、再創輝煌,還是要從自己做起,打造新的節目樣態與新的制作傳播手段相結合的新型廣播。
什么是新的節目樣態?下一步廣播該怎么走?對于傳統廣播來說,經過一個世紀左右的發展,其節目樣態已近完美。但是在移動互聯時代,在新媒體的平臺上,我認為主要有兩種類型的廣播節目樣態將更具生命力:一類是具有鮮明媒介融合特色的廣播節目;另一類是深刻挖掘聲音特色的廣播節目。
對于第一類節目,我覺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廣播脫口秀。脫口秀節目其實由來已久,以前主要在電視中播出,但其魅力并不是畫面,而是聲音、語言和內容。在中國國內,有多檔受眾數以億計的著名音頻脫口秀節目,這些節目將故事講得非常生動。比如《曉松奇談》《羅輯思維》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有一個主播叫海陽,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陽現場秀》,開創了中國廣播史上首檔新聞娛樂脫口秀節目,深受受眾的喜愛。這些節目不但在傳統廣播平臺上播出,同時也得到了新媒體受眾的歡迎。傳統廣播節目借助新媒體平臺將節目的移動化、伴隨性與新媒體的碎片化、即時性很好地結合起來,既符合新媒體受眾的接收習慣和特點,同時又突出了廣播節目聲音與語言的魅力。
第二類節目,我覺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廣播特寫。廣播特寫是一種充滿想象、有表現力、有趣味性的廣播節目體裁,能夠突出聲音的特色魅力。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了系列廣播節目《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做足了聲音的文章。這一系列報道可以稱作廣播的紀錄片,將具有濃郁聲音特色的方言、樂曲、音響等原汁原味的聲音元素,與沿襲上千年的地域文化、民風民俗、民間故事等經久不衰的文化符號相結合,呈現給聽眾,在聽眾中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這種節目是廣播以外的其他媒體難以表現的。同時,這一系列報道非常注重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傳播,比如在微信平臺上發布大量圖文并茂的記者手記、采訪花絮等,并且引發了受眾的熱烈互動。我認為這種節目樣態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同時也滿足了互聯網受眾對個性化、精致化節目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會愈加旺盛。
今天的廣播已經不同于以往的廣播。由于信息接收終端的改變,廣播在節目策劃、節目樣態、節目生產流程等方面都已隨之改變。結合中國廣播界既有的實踐經驗與研究共識,我認為,目前廣播需要轉變的觀念與思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打造新型的節目樣態和新的節目制造手段相結合的新型廣播,重新梳理和改造廣播節目的采編流程,構建云采編平臺,培養全媒體的編輯記者。
二是要改變廣播覆蓋率的傳統評價指標。從只關注發射功率覆蓋改變為關注用戶覆蓋,將移動終端納入覆蓋率指標,從而端正我們在新媒體環境下對自身影響力的認識和評估。要重視和利用好移動終端,為移動產品或融合型產品的開發積累用戶,用戶的認可與喜愛是新型廣播發展的基石。
三是努力創新新的移動化、社交化、標志化、個性化的節目樣態,做好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互動、聯動,形成廣播互聯網的生態圈。
四是在媒體融合中尋找新的營利模式,在新的價值挖掘中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做音頻社交媒體平臺、做精準營銷的電子商務以及移動醫療、移動教育咨詢等服務性產業。我們仍需為之努力,使廣播真正實現“從聽眾到用戶,從內容到產品,從傳播到服務,從大眾到個體”的觀念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