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萌
摘要:隨著足球賽事轉播理念的變化和技術手段的豐富,解說員在賽事轉播中“說球”的任務已經不再拘泥于球場上發生的情況,而是更為全面、立體地呈現比賽及比賽相關的信息,以達到愉悅受眾、吸引受眾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娛樂化元素的運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補充作用。但如何拿捏娛樂性的分寸,是解說員需要思考和把握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娛樂化元素 體育精神 解說功能
足球賽事的解說員在足球比賽中不僅起到了解析比賽的作用,而且逐漸成為這一傳媒產品的生產者和營銷者。不拘泥于比賽的技術元素,適當地加入娛樂化元素,對于這項賽事在吸引受眾、商業運營等方面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通過收看賽事從而獲得心理愉悅也是受眾最為直接的需求。“看著比賽中激烈的場面,聽著賽場內的陣陣喝彩,置身于這樣的氛圍里,再理性的人也會變得狂熱,再含蓄的人也會變得張揚。在這種狂熱和張揚的背后是人們內心壓抑的一種解放,一種宣泄。”①與很多電視節目一樣,足球比賽可以有很高層次的意義,但接近受眾整體需求的娛樂性必須作為載體。
足球解說中娛樂化元素涵蓋的內容
足球解說中的娛樂化元素是指除比賽競技內容本身和技戰術分析之外,與足球賽事轉播相關的、有助于提升觀賞體驗、有助于受眾更好地體會足球運動特征的周邊元素。
球員元素。任何一項比賽中,運動員本身必然是賽事的主體。球員作為有個性、有生活背景的人,其生活經歷、個性特征等元素都會間接甚至直接地影響其賽場上的發揮。另外,明星化的球員已經成為了受眾觀看賽事的重要消費對象,對自己關注的球星的“故事”自然容易受到關注。
比如,已退役的前英格蘭球星大衛·貝克漢姆,在其成為曼聯隊球員的初期,以精湛的球技征服了球迷的同時,其俊朗的外表也成為媒體經常拋出的話題,吸引了大量的女性球迷。再后來,他與維多利亞的愛情、婚姻,包括他的子女都成為了他所參與的賽事轉播中經常出現的談資。這種現象的存在,不能單純地看做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的“娛樂八卦”,而是在受眾對其球員身份認可的基礎上,自然形成的“審美衍生”,而對他積極、健康、有責任心的生活狀態的宣傳,以及和某些私生活情況不良的球星的比較,也為足球運動的“正能量”增加了支持力。
環境元素。受眾在觀看足球賽事,視聽享受的程度受局限于電視轉播,雖然在現場的解說員能夠感受到賽場中的自然環境和氣氛的程度要遠遠高于受眾,但解說員因工作需要所掌握的大量背景資料卻能提高受眾觀賞比賽的興趣。比如,作為標準化球場,在受眾看來每個球場都差不多,而直觀視覺上的差別也未必能成為興趣點。但是,足球解說員可以根據背景資料介紹這座球場歷史:曾經舉辦過的經典賽事、曾經在這座球場上馳騁征戰過的著名球星、曾經發生在這里的感人故事……這些都能成為提升受眾觀賞興趣的娛樂化元素。
還有客觀的天氣因素,如風力和濕度會影響球員的發揮,甚至影響比賽的結果。除了從專業角度的技戰術分析入手外,天氣因素帶來的賽場內的意外,也經常為解說員捕捉到,成為轉播中的趣味點。如在一場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的后半場,當時雨下得非常大,使得當值主裁判不得不中斷比賽,鏡頭的焦點便轉移到了拿著足球在場地的各個地方試驗的主裁判克里納身上。此時的解說員并沒有因比賽的中斷而停止解說,而是將話題轉移到了克里納的身上,介紹這位“名哨”的背景,說明他這些飾演動作意義的同時,也不乏一些恰到好處的玩笑,甚至猜測他無奈的心理。這場比賽本身并沒有特別精彩之處,但這次轉播中最后幾分鐘,以主裁判克里納為“主角”的鏡頭,卻被大家深深記住。
背景元素。現代足球賽事的職業化和商業化,比賽現場的情況往往能折射出賽場外的很多背景。如球員轉會的傳聞、球員與主教練的關系、球員在國家隊與俱樂部的表現與聯系等,也經常成為解說員最青睞的、與比賽關系極為密切的娛樂化元素。如貝克漢姆與曼聯前主教練弗格森的“更衣室事件”,從弗格森朝貝克漢姆扔球鞋的傳聞傳出,到貝克漢姆上場時間被壓縮,再到貝克漢姆經常被放在其不適應的位置,最后到貝克漢姆出走皇家馬德里隊,貝克漢姆幾年職業生涯的比賽中,這一元素經常被提及,這就產生了極強的戲劇化效果,而戲劇化效果正是電視節目制作播出的重要原則。
轉播技術的發展為娛樂化元素的提升提供了平臺
隨著播出技術的發展,足球解說中“描述現場”的功能逐漸弱化,為娛樂化元素的介入提供了空間。最早的足球賽事錄制與播出起源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用電視機收看足球比賽是少數人才能采用的方式,所以“聽球”是球迷們比較普遍的行為。所以,足球解說需要滿足“聽球”球迷們的需求,及時快速地描述、解釋賽場上的情況就成了足球解說員的第一要務。受眾需要迅速地了解哪位球員在帶球、球傳給了誰、相關球員的移動情況,哪位球員射門、射門的方式等等賽場上發生的關鍵情況。這些情況在非可視的情況下,都需要解說員的幫助來讓球迷了解現場。在這種需求下,那個時代解說員的語言密度非常大,解說內容也以解釋現場情況和一些背景交代及技戰術分析為主,留給足球娛樂化元素的空間極小。
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移動媒體平臺的迅猛發展,使得“聽球”的球迷快速減少。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觀看賽事的行為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有了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可視的、直觀的賽場情況便逐漸不在解說員的解說范圍之內了。這就為解說員騰出了大量的語言空間,從而可以更多地在娛樂性上有所發揮,為比賽增色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潛在球迷。
隨著轉播手段的提高,電視畫面為解說員運用“娛樂化”元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現在的足球賽事轉播的水平在清晰度和包裝性上都有了很大提高。高清轉播能夠捕捉到更為細膩的畫面,球員的表情、動作都會被非常清楚地展現在受眾面前。如2014年世界杯上,烏拉圭球員蘇亞雷斯在爭搶中咬了意大利球員基耶利尼的這一動作,就被高清攝像機清晰地捕捉到。在批評這一違背體育精神行為的同時,從觀看賽事的角度上講,這一滑稽的舉動立刻被各個媒體的解說員利用起來,成為當場比賽中的一個“亮點”,甚至不是球迷的人也想看看這個發生在世界杯上最“可笑”的鏡頭。經過網絡的發酵,在后來蘇亞雷斯的比賽中這一元素被反復利用,善意的調侃也好,辛辣的諷刺也罷,都是觀賞比賽的一劑“作料”。
足球解說中,娛樂化元素需堅持“必要性”和“補充性”原則
娛樂化元素是解說員必須掌握的內容。球迷觀看比賽,其直接目的就是一項娛樂活動,獲得心理愉悅是最直接的需求。脫離了娛樂性,賽事轉播成為專業的技戰術分析,那就脫離了受眾,失去了親和力。“電視體育解說最忌諱的就是解說員將自己當作教練或裁判,認為比賽應該按照自己說的去打,或是按照自己說的去判。”②作為具備相當體育知識的解說員,尤其是一些有運動員背景的解說員經常會站在“專業人士”的角度而忽視了受眾觀看比賽的心理情況,一味地在技戰術和規則上過多地分析和解說,使得賽事轉播沉悶、乏味。
解說中的娛樂化元素要堅持“補充性”原則。一項體育賽事的根本必然是競技本身,而體育解說員的根本任務必須是解析比賽。無論轉播技術如何提高、信息資源如何豐富,脫離“解析比賽”這一根本任務的解說就會成為無本之末、無水之源。
解說員的本質功能是引導大家更好地觀看比賽,其身份應該是:與受眾相比是一位更為專業、深入了解體育賽事本身的“專業人士”,與專家相比是更了解受眾觀賞需求的有效傳播者;其主要任務是:解析競技內容、交代賽事背景、烘托賽場氣氛、增強觀賞愉悅,讓受眾在觀賞比賽獲得心理愉悅的同時,感受體育競技精神。
娛樂化元素是在充分完成了上述任務后補充性地存在,是為了增強受眾觀看球賽的體驗、擴大該項賽事的受眾群,而不能成為“嘩眾取寵”的“媚眾”“媚俗”。如果一味地利用娛樂化元素,乃至弱化、忽視了競技本身,就會使得體育賽事本身的格調降低,體育精神被消解,長此以往必然會喪失受眾群。
足球運動作為當今體育競技項目中,是商業運作最成熟、受眾群體最普遍、周邊元素最龐雜的項目,在這個新興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要率先意識到“泛娛樂化”的危險。而足球解說員較為一般的節目主持人來講,不僅站在了節目播出的最前沿,其主動性更大,這就要求足球解說必須提高自身品位、提升業務素質來保持解說中娛樂化元素的尺度與分寸。在某些直播平臺的足球賽事轉播中,該平臺的解說員對于某些球員的惡語中傷,對于博彩內容的大肆宣揚,甚至在直播中對網民的互動內容以臟話回復,這些情況無論在什么時代都是不允許的,也不是真正的娛樂化元素。
“輿論導向是電視宣傳最根本、最嚴肅的問題。電視體育解說作為體育解說與電視相結合的產物,就不能忽視這一最根本、最嚴肅的問題存在。電視體育解說員在進行解說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輿論導向規范自己的內容。”③足球解說中的娛樂化元素不能脫離足球運動精神、不能脫離競技賽事本身,并且必須是建立在追求真善美、抨擊假丑惡的根本原則上的。所以,足球賽事轉播中的“娛樂精神”,也應該是建立在別具一格的審視角度上的有品位、有格調的態度。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注釋:①②③王 群,徐 力:《電視體育解說》,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