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華 王寶桐 武嘯林
摘要:新形勢下,如何搞好高等教育教育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生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加大工作創新力度,轉變工作思路,通過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對學生學會并掌握有機化學技能打下良好基礎。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對有機化學教學進行了研究探索。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0 引言
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它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為使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更突出其應用性、實踐性和技能性。 有機化學是化工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結合實踐教學經驗,筆者對該課程做了如下探討。
1 目前有機化學教學現狀
(1)從教育內容上來看,有機化學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后續專業基礎課及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現行有機化學教材版本雖多,由于以理工科化學教學內容為框架的體系結構與專業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加上教材內容過于重視化學原理而忽視實際技術上的應用,編排設計單調、乏味,造成有機化學課程目標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脫節。
(2)從教學安排上來看,有機化學存在教學內容多、繁、雜與教學時數偏少以及專業技術發展慢與教材更新慢的矛盾。
(3)從學生基礎來看,學生基礎相差過大,教師壓力大。大部分本科院校由于生源不足,生源較為復雜。有機化學是在高中化學的基礎上編制的,理科生對學好有機化學問題不大,但文科生由于未學過高中化學,沒有基礎,學習該課程難度非常之大。
(4)從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來看,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策略。大多數學生普遍將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咎為基礎差、學習內容枯燥、不感興趣及不夠努力。普遍缺少有效的自主學習的策略,不能自覺地安排學習活動,學習缺乏主動性。
(5)從老師的思想觀念上來年地,教師的觀念有待于進一步轉變。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過于強調本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限于教授書本知識,對該課程對后續課程的作用考慮不多;重教法、輕學法;教師控制著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2 教學改革實踐
2.1 摸清學生的底數
上新課前進行摸底考試,對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提供依據。選取跟有機化學聯系密切有關高中化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測試。通過對摸底考試的改卷發現:化學基礎知識薄弱、空間思維能力較差。根據調查結果修改教學計劃,首先花四個學時復習有機化學需要的基礎知識,比如:原子結構、化學鍵等知識點。學生具備了一些化學的基本知識后才進行有機化學的學習。
2.2對教學內容科學編排
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編制校本教材。由于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現有教材難度過大。可邀請后續課程教師一起參加編制校本教材。編制中在不違反教學大綱的情況下,在內容選擇上,要充分考慮高等教育的特點,除考慮有機化學的"三基"外,需弱化理論性過強的與專業后續課程聯系不大的一些內容,強化與后續課程聯系緊密的內容。有機化學作為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系統,有機化學教材的編排內容通常是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分類、命名、結構、性質和制備等,側重于各類化合物系統性介紹。若如此按部就班地講授,由于教學時數不允許,會出現重點不夠突出的情況,學生也會感到單一、乏味。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教學進度適當調整內容順序,優化教學內容。
2.3 采取多種教學方式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給學生講清楚有機化學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定位與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有機化學怎樣與后續課程知識結合,這是學生關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在。激發興趣,本身就具有啟發性。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于啟發思考。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問題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糖尿病人的丙酮檢查臨床常用亞硝酰鐵氰化鈉的堿性溶液。提問,我們所學知識還可用什么方法來檢查?碘仿反應是不是可以用來檢查?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還可讓學生加深理解以前所學知識,另外,一堂課結束時,留下一些思考題,讓學生課后分析思考,咀嚼回味。使用多媒體教學以其新穎、靈活、多功能、多變化的示教特點,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4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教師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設想都會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教師應改變重教法、輕學法的傳統思想??茖W的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無異于拿到了開啟知識的金鑰匙。應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提倡教法與學法并重。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地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可借助一些具體、生動、形象的實例,說明有機化學對于后續課的學習及將來實際工作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
2.5 在實驗教學中可采取學生互教法,培養學生互助學習能力
針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相差過大的情況,在教學中可采取學生互教法進行教學。任課教師應對所帶實驗進行預做實驗,參與實驗課的準備和管理工作,對學生實驗課所需儀器及藥品性質,教學儀器的安裝和維護都有較好的了解,便于指導學生實驗。根據前期對學生生源、學習態度及摸底考試的調研分析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事先擬定學習任務(含實驗預習)交給小組長。如提取茶葉中的咖啡因實驗,可以有意識地布置一些簡單任務提前布置給小組長。比如: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并限定時間交。由操作能力強、化學基礎好的同學帶領其他同學完成實驗。采取這種方法進行實驗教學,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團結協作的力量而且在學會尋求幫助和幫助別人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人際觀念,學生個體潛能與小組集體潛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達成教學目標,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 結語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改革嘗試,既能使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三基"、為后續課程儲備前期知識,有效地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斌,陳任宏.有機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
[2]張淑蓉.中藥專業有機化學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2,(6):47-48.
[3]曾艷霞,李樹安.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化工時刊,2012,2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