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華
“隆隆,隆隆,隆隆”是打雷了嗎?不,這是安塞腰鼓的聲響,聽著這充滿氣勢的鼓聲,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群茂騰騰的后生奮力擂鼓的情景,那昂揚的氣勢,那豪放的舞姿,實在讓人震撼。
讀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讓人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力量。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傾瀉,西北漢子的安塞腰鼓,讓人實實在在感覺到“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感受到渾厚的黃土孕育出的那群后生心中釋放出的奇偉磅礴的能量。
文章為什么會有如此磅礴的氣勢?為什么能表達如此強烈的情感?關鍵在于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復的修辭,使得語言氣勢充沛,感情強烈。
排比,就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以增強語勢,加深感情。排比,有句子內部詞語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
例如:“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這一段,有三處使用排比,“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三個短句排比,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魄力。“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五個比喻句構成排比把陜北后生打腰鼓的神采與特點生動的表現出來。“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三個短語做連續定語,構成排比,不但表現出安塞腰鼓舞蹈的特點,而且富有激情。這些排比句生動地寫出了安塞腰鼓的聲響、陣勢、風姿,讀來節奏分明,鏗鏘有力,把安塞腰鼓所表現出的力與美推到極致,仿佛在你面前展現了年輕人健壯的肌體、蓬勃的生機。
文中段落所構成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條理清晰,節奏極為鮮明,給人一種回環往復的韻味,產生一種音樂美的效果。
作者正是用了這些排比,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對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深刻感受,贊美了陜北高原人們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點,全文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感染力極強。
反復這種修辭,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本文中,為了強調作者的思想感情,反復手法中的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和間接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都用上了,不但表現了強烈的、奔放的思想感情,而且起到了強調主題,增強文章的旋律美、音樂美效果。
比如:“好一個安塞腰鼓!”出現四次,運用了間隔反復的形式,形成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氣勢,著力強調,充分感嘆,以強烈的視覺感受,到聲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動作,再到心靈的搏擊,層層深入,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獨特激情,還提示了文章的內容層次,是作者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
又如“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間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用了“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這個間隔反復以及“隆”字的連續反復,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安塞腰鼓的巨大聲響和磅礴的氣勢。就“隆”的重復來說,前面兩節是雙音節疊字,疊詞間用了逗號,節奏勻稱,音調和諧,節奏感強。而最后一節卻是四個“隆”字反復,給人的感覺在聲響上有些顯得有些沉悶,有著響成一片的感覺,從而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氣勢的宏大與震撼。
你看過我們學校精彩的足球賽嗎?你見過大媽們快樂的廣場舞嗎?你還見過哪些感人的畫面和怡人的美景?試著用排比或反復的修辭描繪場景,真實地表達你的情感。
【片段摘錄】
1、小草們愉快地喝著水:“我要長高!”小種子高興地沐浴著:“我要發芽!”小樹興奮地跳著舞:“我要長大!”是啊,在這萬物復蘇的春天,可是“春雨貴如油”的呀!誰還有理由不成長呢?只聽見了沙沙沙,嘩啦啦……(2014級7班 杜江涵)
2、滴答,滴答,是雨的聲音……啪答啪答,啪答啪答,雨點兒不再孤單……嘩——嘩——雨越下越大……啪啪啪!雨越下越大,地上一個個小水窩舞動著最美的旋律。(2014級7班 杜江涵)
3、我們班的孝本昌,馬魯楠各進了一球。我們贏了!我們贏了!大家齊心協力取得了最后的勝利。(2014級1班 孫夢涵)
杜江涵同學在句1中運用排比,寫出了雨后小草、種子、小樹的高興,突出了春雨給萬物帶了的生機。句2中運用擬聲詞,反復強調雨的聲音,模擬了在不同雨勢中的各不相同的聲音,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孫夢涵同學“我們贏了!我們贏了!”反復修辭的運用,強調突出了足球賽勝利后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