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競峰

摘要:近年來,我國多地頻發霧霾天氣,霧霾天氣不僅危害人民身體健康,更嚴重影響港口安全生產,特別是對能見度要求較高的引航工作來說挑戰巨大。本文通過系統分析霧霾天氣下的引航風險,提出霧霾天氣下如何控制引航風險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霧霾;能見度;引航;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U67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6)05-0058-02
2015冬季,黃驊港區遭遇嚴重霧霾突襲,引航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在戶外呼吸困難,拖輪無法馬上接送引航員登輪的情況下,引航員24小時堅守待命,伺機登船指揮,順利靠泊離泊,為黃驊港區霧霾天氣下引航積累了寶貴經驗。
1.霧霾天氣的引航風險分析
在霧霾天氣下,船舶借助雷達航行于寬闊的大海上,風險已經很大。若是進出港或在狹長水道引航,同時面臨交通密集、大型船舶、潮流和大風的影響,船舶極有碰撞和擱淺的風險。
1.1港口監管方面
交通密集時,港區環境復雜,監管難度會增加;VTS監管能力下降,難以跟蹤和處置不遵守港口霧航規定的船舶;CCTV視頻監控能力降低,增加了港區船舶碰撞的概率。
1.2船舶方面
按照港口霧航限速的規定,航速必須降低,導致船舶的操縱性能變差;霧霆天氣會衰減電波,造成雷達回波不清,降低雷達的分辨率,增加了碰撞和擱淺的概率。
1.3引航員方面
對于引航員來說,霧霾天氣下的能見度不良是安全引航的最大障礙。能見度不良造成的駕駛員視線受限制,會導致船舶無法及時發現周圍船舶的動態,對船舶采取避讓的時機會造成很大影響。能見度較低時,船舶無法對岸上物標進行目測定位,使船舶定位難度增大,增加船舶引航的難度。霧霾航行時船速較低,風和流對船舶的影響增大,會提高操船的難度。另外,船速較低引起的航行時間的延長,容易導致駕駛人員的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航行安全隱患。在船舶交通流密集的區域,能見度的下降會增加船舶定位、導航、避讓的難度,再加上如有一些船舶不遵守霧航規定,使得航行風險大大增加。
2.霧霾天氣引航風險控制
2.1做好航行前的準備工作
加強對船舶的開航前檢查,建立船舶實時安全評估系統,在VTS平臺上實現信息共享。加大對船舶安檢的力度,堅決杜絕存在安全隱患的船舶開航;對船舶的技術狀況、安全記錄和信譽度進行全程動態跟蹤,建立船舶安全檔案數據庫。VTS通過數據庫里實時的船舶安全狀態,來劃分不同的船舶安全等級。對安全等級高的可適當給與一定的便利,例如在一定的能見度范圍內,達到一定安全等級的船舶可以航行,沒有達到等級的船舶不允許航行或者要求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后才允許航行,最大限度地控制船舶機械失控對通航安全的影響。
2.2航行中合理使用設備,不斷提高引航技藝
用好雷達,包括選用s波段雷達、使用窄脈沖、合適的量程、不同量程的交替使用、北向上(NORTH-UP)或航向向上(COURSE-UP)的顯示模式、自動調諧、相應的雨雪干擾抑制和海浪干擾抑制,還有真尾跡功能、偏心功能的運用,合適的矢量線長度等都有助于引航安全。還要充分利用AIS,VHF等助航儀器,獲取他船的早期信息并視情況發布本船霧航警報,以提醒過往船舶注意。對可能有礙航行的船舶應及早協調避讓,避免造成行動上的誤會。
(1)在具體操作中首先要將船舶的速度慢下來,以對付霧霾中觀測、判斷之慢,從而為避免碰撞留有更多時間。船速慢,可儲備操縱能力,需要改向時,則可短時間快進車以助舵效,實現在較小的進距上轉過較大的角度;制動時,慣性沖程小;旋回慣性小,便于航向控制。
(2)霧中兩船相遇,有碰撞危險時,無直航船、讓路船之分,兩船均應及早采取避免碰撞的行動。
(3)霧霾天氣下,用甚高頻VHF協助避碰非常有效,但應注意正確地使用,尤其在通航密度大的水域。
(4)在狹水道或港內水域的追越本來已有風險,當霧霾天氣時風險更大,此時的風險因素主要有對被追越船舶尺度、船速、船首向等不能清楚了解,因此要避免追越。
(5)船舶密度越高,發生事故的概率越高。可用雷達、AIS等助航設備觀察或向VTS咨詢,及早了解船舶密集區,遠離船舶密集區。
(6)霧霾天氣下且水域受限時,除應考慮自身安全合理操縱外,還應考慮到對方的處境、在協調配合的前提下,作出“禮讓三先”的行動,這是惡劣天氣中船舶間合理避讓的要求之一,也是引航員良好素質的體現。
(7)航道前面無任何船舶對本船構成危險時,可以采取加速一通過一讓清小船的方式;駛過讓清后,再減速,備車航行。如此動作的好處是,增加自己的安全空間,避免了減速跟隨可能出現的一系列麻煩。選擇這種避讓方法的前提是:本船有加速余地,且加速快(適合集裝箱船),不至于形成另一種碰撞危險局面。
2.3注重加強引航員心理素質和交流技能
首先,加強引航員心理素質的培訓。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人的意識水平處于能動狀態下,信息處理能力強、反應快、失誤少;當處在恐慌狀態時,信息處理能力弱、反應遲鈍、失誤多。所以作為船舶引航員,面對突然遭遇、復雜多變的氣象,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及嫻熟的引航技術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在突然遭遇惡劣氣象或緊張情勢,甚至危急關頭有條不紊地開展引航工作。
其次加強與船長的交流技能,特別是對船舶性能的了解,了解主機啟動的快慢、壓縮空氣所能啟動主機次數、主機換向的快慢和舵效特性等;熟悉發出舵令后旋回延遲時間和慣性滑行距離及其新航向時間和新航向距離等。同時引航員應主動向船長介紹航道寬度、水深和掉頭水域寬度,當日風、流、潮汐等情況,必要時把引航計劃以示意圖形式與船長交流,征求意見,取得船長的理解和配合,以避免緊急情況下語言障礙可能帶來的交流隱患,將事故率降至最低。霧霾天氣下,引航員更應主動聽取船長對引航方案的意見,取得船長和船員的配合。
2.4優化信息流轉,科學統籌調度
要運用好VTS、引航站、港口調度這保障港口正常運行的“三駕馬車”,因為三方關系密切程度、配合默契程度、聯系緊密程度直接決定了港口水域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在霧霾天氣下,三方更應根據霧霾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策略,避免溝通誤會,形成疏港合力。
(1)高效率的引航疏港需要VTS、港方、引航、拖輪、代理等各方聯動配合。這就需要VTS中心選派資深值班員組織交通,班組內值班員分工明確,在霧情觀測評估、計劃研究制定、信息溝通流轉、安排船舶動態等環節上密切配合。引航站選派高級引航員隊伍滿足疏港靠離泊需要;港方提供最多的人力、拖輪配合,滿足引航操作需要;代理方提前辦理進出口靠離泊手續;船方能在第一時間獲取進出港動態計劃,做好航行準備,確保疏港工作有序、高效進行。
(2)科學的統籌調度需要密切關注霧霾變化情況,利用不同區域霧霾的差異適時地調整交通組織措施,不搞“一刀切”,盡最大努力提高船舶周轉效率。優化疏港順序,落實“先出后進、先快后慢”的疏港基本原則,根據港區、船舶特點實行差異化疏港順序,實現疏港效率最優化,例如營口港區內能見度良好時,可提前將出港船舶調整到內錨地,一旦港區外能見度轉好,可節約從泊位到錨地的時間,提高船舶開航通過能力。疏港期間,要求船舶保持適當的安全間距,排隊魚貫而出,把握好駛入隊伍的時機,嚴格要求船舶的跟船順序,保持隊形的整齊。進港交通流組織的重點則是進入VTS覆蓋區域之前必須安排好航行跟船順序,把握好船舶間距,在引航員登輪區依次上引航員,避免漂航扎堆等待上引航員。
2.5研究霧霾規律,不斷完善預警和應急機制
研究和把握霧霾規律,對于提高船舶通航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摸索營口港區內春夏季節霧霾天氣下能見度如何隨著氣溫的上升而好轉,以及秋冬季節霧霾如何隨著風場變化而變化。同時,通過各種渠道掌握大風、濃霧和暴雨等惡劣氣象信息,在惡劣氣象來臨前提前發布信息。不斷完善霧霾預警機制,制定能見度不良(霧霾)情況下應急預案,便于引航員提早做好準備,在連續多日霧霾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能見度暫時好轉的有限時機,順利完成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