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賓
摘 要: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就以“等高線地形圖”為例談談初中地理微課的設計與制作、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并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等高線地形圖;微課;設計;制作;應用;反思
本文就以“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為例,談談“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 “等高線地形圖”微課設計與制作
微課的開發步驟主要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計微課→制作微課→檢查修改。以下以“等高線地形圖”為例了解初中地理微課的設計與制作過程。
1.1教材分析
“世界的地形”是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世界的地形”的內容可分解為:①陸地地形;②海底地形;③學看地形圖,其中“學看地形圖”包括“等高線地形圖”和“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兩部分。其中等高線地形圖的制作與判讀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要充分利用微課情境性、生動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1.2 學情分析
等高線地形圖的制作原理是學生理解等高線的基礎,它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較高,而七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薄弱。在課堂上讓學生利用橡皮泥假山動手制作等高線不僅要用一節課的時間而且教學秩序難以調控。如果將橡皮泥假山制作等高線的過程錄制下來或用flash動畫模擬等高線的繪制方法制成微課,這樣的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此外,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持久集中,研究表明這階段學生的注意力能在高度集中的時間約為10分鐘左右,它是學生學習力與創造力最好的時間段。微課的設計正符合這個基本規律。同時,課前學案導學與課堂微課突破重難點相結合,加強了初中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3 設計微課
首先,在研究課程標準、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等高線地形圖”有以下幾個知識點:①通過了解等高線地形圖繪制的原理(難點),②理解等高線、等深線的概念及特點;③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重點、難點);④初步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重點);⑤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坡的陡緩(重點)。
其次,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將本節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成可操作的以下問題(以導學案的內容相呼應):①什么是等高線與等深線;②等高線有哪些特點;③如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④如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⑤如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斷陡坡與緩坡。
再次,對微課設計要注重情境性。微課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時空上是分離的,師生間沒有語言與情感間的直接交流,這就要求微課設計更要講究藝術性,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及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由于本節的學習內容知識性較強,采用平鋪直敘的講解方式可能枯燥無味,為此通過設計情境人物媽媽和貝貝,通過設計他們的情境對話以“答疑解惑”與“講解分析”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思考,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本節課的微課的設計有以下三個環節:
①導入環節。由于微課是以5-10分鐘甚至更短時長為單位的微型課程視頻,它的特點是短小簡練,所以導入的設計在力求快速切題的同時又能激發學習興趣,以便留出更多的時間講解重難點知識。
本節微課由電影《紅河谷》中英國人畫的“蝴蝶”圖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9世紀末,紅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兩個英國人并搜出一些畫有密密麻麻線條的圖紙,他們欺騙藏族人說圖紙上畫的是蝴蝶,藏族人相信并收留了他們,把他們當作朋友。但這些“蝴蝶”圖后來卻帶來了英國的侵略部隊,由此引入等高線地形圖。
②幻燈片的制作。微課中幻燈片制作力求做到精練、簡潔、藝術、精美,要求知識點清晰、醒目、結構完整,要動靜結合、圖文并茂、顏色搭配合理等,以提高微課的視覺效果。此外,對于重點和易錯點知識,要打出字幕,字幕的字體、顏色和位置必須適中、醒目。幻燈片的切換速度要適當,讓學生的思路能跟上。
如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原理”中運用flash動畫模擬等高線的繪制,通過動畫顯示用100米、200米、300米、400米的水平面橫切山脈,拖動山脈讓學生從正側面和正上方兩個方向動態觀察切面與山脈的相交線(并用紅線描出),然后讓學生從正上方觀察顯示山脈和關閉山脈時的等高線,在動畫展示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講解,讓學生理解等高線的繪制原理,從而化解難點。
③知識點的講解。微課的主要特點是短小精練,所以知識點的講解要做到準確簡練又不失語言藝術。平鋪直敘的語言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所以在進行語言錄制時可以適當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模仿卡通人物的語音與語調,通過情境故事與情境對話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由此產生親近感與認同感。對于重難點與易錯點知識通過巧設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如: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判讀 “山脊與山谷”時,學生常會根據等高線的走向判斷等高線向內凹的是山谷,而等高線向外凸的是山脊,所以在講解完等高線地形圖后,通過以下的情境對話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貝貝在聽完媽媽的講解后說:“我明白了,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向內凹的是山谷,向外凸的是山脊。” 媽媽反問:“是這樣的嗎?你能說下面的等高線都是山脊嗎?”然后展示兩組外形相同但數值不同的等高線讓貝貝判斷,最后由媽媽進行講解,由此讓學生認識到等高線地形圖不是根據等高線的形狀而應該根據等高線的數值進行判讀。通過設置這樣的認知沖突加深學生對等高線判讀方法的認識。
1.4 制作微課
選擇微課教學的錄制方法,本微課利用教學幻燈片進行錄制。先制作PPT課件,編寫腳本,然后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 6.0將教師講解PPT的過程錄制下來,錄制過程中如果出現講錯或講得不理想的地方,再重復一次,以便后面進行剪輯。這種微課的制作方法相對簡單,畫面清晰,并且容易剪輯修改。
1.5 檢查修改
觀看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一邊記錄視頻中出的各種錯誤和問題的位置(時間坐標),對其進行剪輯;要重點強調的地方進行編輯處理,制作片頭、片尾等,最后再看一次,檢查是否還有問題,確定無誤后將文件導出為MP4或FLV格式。
微課設計制作完成后要收集并整理與本微課有關的幻燈片、文字、音頻和視頻等資料。
2 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主張的是先學后導的教學方式,講究的是學習的效率。由于“翻轉課堂”不適合我校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學情,因此“微課”在我校主要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重難點突破。因此,教師要針對微課編寫導學案,并督促學生課前利用導學案預習課文,課堂上通過微課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主要內容是學生自學過程中共同的困惑及疑難問題,自學及合作學習中能夠解決的問題不再重復講解,最后對微課中的重點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1)運用微課進行課堂新課教學的過程
課堂教學微課的設計要多關注新知識點的傳授與理解,運用微課進行課堂新課教學的一般過程為“課前自學(導學案自學)→播放微課→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教師指導、講解→課堂練習→歸納總結→反思感悟”。
(2)“等高線地形圖”的課堂活動環節設計與實踐
步驟一:學生根據課前導學案預習,如“等高線地形圖”學習時,課前教師發放預習導學案,讓學生根據導學案預習課文,有目的地觀看微課視頻。
步驟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完成導學案中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教師巡視,給以指導、答疑。
步驟三:教師根據學生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進行講解并小結。
步驟四:利用課堂練習檢查并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步驟五: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節內容,并根據教學實際及學生的反饋進行反思,進一步完善微課教學內容。
通過以上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微課與導學案的有效結合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與提升,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各種潛能。同時還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3 關于微課開發與應用的反思
3.1 微課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微課的制作不僅僅是簡短完整教學視頻錄制應用的過程,更是在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支持下有創意地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微課設計時可引入鮮活的人物或初中生喜愛的卡通人物,根據“任務驅動、問題導向”設置問題情境,通過模仿人物的語音語調進行情境對話,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
3.2 微課設計要注重情境性
微課教學導入要引人入勝,激發學生興趣,對知識點要深入淺出地進行透徹地分析,抓重點、破難點,可通過對比、引疑激趣、模擬錯誤等方法引發學生對易錯點的關注,通過設置認識沖突加深學生的知識的理解。PPT的設計要簡潔、藝術、精美,尋找地理課程與微課的切入點,精心設計動畫,讓微課教學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探究地理問題。
3.3 微課設計要注重整體性
對于知識點多或課時較長的地理重點內容,單一微課往往無法完成完整有效的知識傳遞,這時就需要進行系列化的微課開發。可以通過同組內教師的分工與合作,也可利用互聯網資源收集系列化的微課。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進行連貫、完整的微課程學習,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學會使用地圖”專題微課可以劃分為“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地圖上的比例尺”、“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等幾個小系列供學生選學。
3.4 微課設計要關注學生的課前預習
進行微課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自制導學案,對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課前要督促學生利用導學案預習課文內容,課前預習有利于增強課堂微課學習的目的性,有助于學生對微課教學的理解,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微課視頻進行自學,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學習教學內容,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困惑與疑難問題進行必要的指導與歸納,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3.5 微課設計要善于反思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能營造形象、直觀、生動的聽課氛圍,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有選擇的將微課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微課運用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反思,對微課的設計方案、教學過程及教學模式進行反思,不斷總結完善教學經驗,提升微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