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曾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選取上百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通過問卷詢問其成功秘訣。
得到的回答驚人一致:既然肩負了責任,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對這個結果,科學家這樣總結:“對責任的正確理解,為他們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列夫·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道出了成功的真諦——責任。
“十三五”時期,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各項工作任務繁重,所面臨的挑戰也異常艱巨。因此,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便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項目標,落實主體責任,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提高履責效能,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激活全盤,努力使各項改革都能落地生根。
“擰緊責任螺絲”,總書記的這一告誡,對于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乃至做好其他各項工作,特別是對于干部隊伍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前,我們的干部隊伍總體上是適應事業發展需要的,但也存在種種復雜情況,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為官不為”——有的是動力不足“不想為”,有的是能力不足“不能為”,有的是擔當不足“不敢為”。既要為官,又不作為,“為”而不“為”的根源在于缺乏責任心,沒有擰緊自己的責任螺絲。
擰緊責任螺絲,要強化盡責意識,破解“不想為”。動力不足“不想為”,病根在于理想信念缺失,黨員意識、公仆意識不強。要將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章黨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通過學習,更好地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做合格的黨員干部,這是擰緊責任螺絲的前提。
擰緊責任螺絲,要提高履責能力,破解“不能為”。能力不足“不能為”,根源在于學習不夠,“本領恐慌”。要針對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短板,對黨員干部開展精準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培訓,當前特別要抓好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專題培訓,提升干部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的能力水平。這是擰緊責任螺絲的關鍵。
擰緊責任螺絲,要完善激勵機制,破解“不敢為”。擔當不足“不敢為”,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比如從社會因素看,主要是負面輿論和惡意炒作讓一些干部陷入了困惑。因此,要建立完善干部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旗幟鮮明地支持改革和鼓勵創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進一步推動形成低調務實、少說多干、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的良好風氣。這是擰緊責任螺絲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