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會芬
摘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來自于對學習的問題意識。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究的空間。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活動中學會怎樣獲取有效的知識信息,學會自我思考,自主質疑,自我探究新的問題。
關鍵詞:獨立探索;自行發現 ;求知欲
探究式教學(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圍繞一個需要探究的問題,用 “科學研究的方式”去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取知識。我是這樣做的:
一、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究的空間
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過程,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明確探究目標,以指導學生思維;同時引發他們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給思維以動力。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通過所給材料和生活實例,誘發思維,引導思路,增強探究的內驅力。在教學梯形面積時,因為學生已經具備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相關知識。我在課堂上把全班學生分成15個小組,每組4人。在進行合作探究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解決問題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歸納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感受無窮的思想方法。在交流展示時,學生就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法。例如,有的小組提出了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小組提出了把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有的小組提出了把一個梯形對折、剪開、旋轉、平移,從而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小組提出了把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來推導梯形面積等許許多多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就在于發揮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以往課堂,只有我一個人講,學生聽,現在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我作為主導,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師生之間共同搭建了一個“問題化探究”的舞臺,讓學生在舞臺上充分施展。從而讓課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二、鼓勵質疑,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自主學習
小學階段的孩子天性敏感、好奇、好問、好思,有強烈的求知沖動和情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因勢利導,就能將學生的求知沖動轉化為向指定教學目的的強勁動力。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啟發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去質疑、去創新。首先培養學生敢與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學“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時,我讓學生用直尺測自己的腰圍。有的孩子就想到了用一根繩子測量自己的腰圍,再在用刻度尺測量繩子的長度。那一刻,學生興趣盎然,迫切地參與探究活動。
學生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渴望意識,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探索者、發現者。在小學階段,這種意識非常強烈,它常常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和問題情境,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參與課堂教學,參與探究活動。圍繞探究的問題,調動自己的思維,自由開放地探索數學的奧秘以及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師要努力不失時機設疑,挑戰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做好課堂評價,以此促進探究活動的開展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以參加教學活動的教師、學生、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教學設備、場地和時間等因素的有機結合的過程和結果為評價對象,是對教學活動的整體功能所作的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的主動研究、合作交流、實踐運用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獨創性等進行及時而有針對性的評價。此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及時的反思。通過這樣的反思與評價,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有效地進行評價,我每天都要記錄學生的行為日志或軼事報告。開學伊始,我為全班學生準備一個本子,每個學生若干頁,記錄他們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有意義的或是異常的行為表現,以及他們的心聲,并做一些簡要的說明。行為日志放在班級,軼事報告自己攜帶,便于掌握學生動態。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復雜性,盡管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也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但學生卻很難發現規律性的東西,甚至一些學生陷入困境,對新知識深層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無策,這時老師就很有必要進行引導。教師也應在學生充分自主探究、討論、交流與合作的前提下,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梳理,對方法性、規律性的東西予以重點強調。
參考文獻
[1] 王道俊.郭文安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主編:吳文信) 首都師范大學.
[3] “課程與教學論”河北省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編寫 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