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晨光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是創設一定條件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發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關鍵詞:創新;化學;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新《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目標要求。培養更多思路開闊、反應敏捷的具有創新思維品質和能力的個性化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課題。作為化學教師,應如何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文將談一談我對這一問題的一些認識。
一、創新教學觀念
教師要變傳統“標準”型教育觀為創新型教育觀;變“師道尊嚴”為師生民主平等的師生觀;變應試教育觀為素質教育觀;變傳授知識的教學觀為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觀。在中學化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化學科學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創設學生自主活動和積極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探究過程,獲取知識,同時還應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例如,在講授金屬鈉與水反應時,我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新聞——:《炸起千層浪珠江“水雷”謎團待解》,讓學生對這段新聞有一個心理上的接受,而不是認為老師在為引出新課而自創題材創設情景。通過這段新聞的一系列描述“本報訊:廣州市珠江河段上驚現神秘“水雷”,6個裝滿金屬鈉的鐵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個發生劇烈爆炸,另外3個被有關部門成功打撈,在整個過程中,幸無人員傷亡。”學生自然會對金屬鈉產生興趣,想要知道為什么金屬鈉會爆炸?從而要了解金屬的性質來解決水雷爆炸的原因。學生通過研究課本,掌握了鈉的相關的性質從而自己就解決了水雷爆炸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激勵了學生探究思考問題的心理需求,從而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探究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課堂中竭力提倡創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大膽的設想、創新的計劃變成現實,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領略創新的意義。
二、創新地使用教材
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將教材分成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必修模塊所涉及的內容基本覆蓋了初等化學的所有領域,并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起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選修模塊各有自己所側重的方面。新課程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新教材內容的編排不一定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時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適當調整與重組,使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需要。
三、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教學方法
古人說得好:“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以漁,終生受益”。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講授法現已受到嚴峻挑戰,它是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我們化學教師應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氯氣和水反應的教學中,傳統方法僅以講述法說明氯氣的溶解度,與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演示氯氣通入干燥和濕潤的布條實驗,再由學生根據實驗現象說明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記錄數據,不僅掌握化學知識,也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四、創新評價學生的方法
教師首先要改變過去那種以“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的舊觀念,應向“素質鑒定”觀轉變。評價既要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評價主體上:把學生當作評價的主人,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和表現負責,使他們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閃光點,在“自賞”和“自責”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使評價成為展示學生多方面才能的舞臺,而不是單純追求書本知識。在評價標準上:充分考慮學科之間的融合,考慮到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考慮到非智力因素等等方面,體現綜合性注重實踐性,更好地為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在操作、實驗、觀察、收集處理信息、參與低層次社會事務中去獲得真知,明白道理。在評價類型上:可評價學生對探究活動的態度是否積極、能否根據觀察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能否根據問題提出假設、能否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實驗、能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收集實驗數據、能否在活動中與他人合作與交流、能否獨立思考和是否表現出對自然的熱愛等等。在評價方法上:可以采取活動表現評價、學習檔案評價、實驗評價、紙筆測驗等多種評價方式進行綜合評價。
五、擴充知識信息
面對創新教育,教師應不斷獲取新知識、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和創新能力。知識更新的加速與信息的爆炸性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標志。化學科學是當前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作為化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現代教學教育理論,完善知識結構,及時傳遞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輔助教學才能適應教育改革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造,化學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其求異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