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亮 徐由強 周燕
摘 要:本文分析了建陶企業安全生產的現狀,總結了行業安全事故的基本類型及多發因素,論述了減少行業安全事故的有關措施。建陶生產企業只有針對性的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意識,充分利用科學的安全管理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保障企業長治久安。
關鍵詞:安全生產;建筑建陶;生產事故;預防措施
1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建陶行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產品種類不斷增多,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但從產業所處階段來講,目前我國建陶企業仍處于制造業的低端水平。主要表現為工人職業化素質偏低、工作環境惡劣、設備智能化程度不高,在安全管理上還處于“人盯官管”的初級水平。例如:江北某建陶企業45歲以上員工占到總用人比例的60%以上,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比例不足2%。工作環境上,原料車間環境差、光線昏暗、機器轟鳴、噪聲震耳;燒成車間高溫輻射嚴重;修邊車間粉塵彌漫;環保處理設備用化學試劑腐蝕性強等等。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工作極易發生安全事故,輕則設備損壞重則導致人員傷亡。此外,建陶行業多數未設立專職安全管理部門,長期疏于管理也是造成事故多發的原因之一。在國家狠抓安全生產工作的今天,企業一旦發生重大人身傷亡事故,面臨的就是停產關閉。因此,系統分析建陶企業的安全事故類型并做好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或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對保障建陶企業長治久安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2 建陶企業安全事故的多發性和多樣性
根據對江北地區建陶行業近三年來的安全事故數據分析可知,江北地區建陶行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并持續好轉。重大安全事故數量呈下降趨勢,但安全事故總量呈上升趨勢,總體呈現頻次多發性和類型的多樣性。2015~2016年江北地區月度安全事故及事故類型分布分別如圖1、圖2所示。
由圖1可知,年度事故頻發時段為每年的2月、7月、8月及12月。2月及12月正是建陶企業年底檢修及開工投產時間,涉及到大修點火等涉危作業,是事故頻發的重要影響因素;每年的7月、8月是江北地區最炎熱的季節,用電負荷大、作業環境惡劣、夏季工人容易疲倦是造成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
由圖2可知,在事故種類方面,機械傷害占到總事故數量的30%,高溫燙傷與化學灼傷占比均為10%;此類事故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傷者多為輕傷。而火災傷害、中毒傷害分別占比達到6.85%和8.5%,此類事故往往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人身傷亡,是建陶企業最應提防的安全事故。
3 建陶企業常見事故類型分析
3.1 淹溺事故
近年來建陶企業淹溺事故發生得較少,但并不等于可以輕視。建陶企業中原料車間地下漿池、濕法修邊車間配套的泥漿沉淀池、立式釉桶和酚水池都是容易發生淹溺事故的地方,必須在這些地方加裝安全保護裝置,并且此類地方進行檢修時必須由兩人以上同時作業。因漿池入口小、泥漿黏度高、漿池內有旋轉攪拌葉片等不利于施救的條件,淹溺事故一旦發生,人員死亡概率極高。
3.2 車輛事故
建陶企業內車輛事故隱患點主要集中在裝載機、叉車和提貨車輛。轉載機操作半徑大,駕駛視野不良,車身鉸鏈及運動結構多,駕駛員操作稍有不慎則極易發生安全事故,且造成人員死亡的概率較大;運輸叉車車身靈活,駕駛員往往激烈駕駛,加之出入庫任務重,超速行駛、超重裝載等現象也是造成碰撞、刮傷事故的主要因素;提貨車輛車身長度長,司機對廠內環境不熟悉,廠區缺乏足夠的引導標志,加之目前運輸企業為了降低運輸成本每車只配一名駕駛員,這些綜合原因導致提貨車輛經常在廠內發生車輛事故。
車輛事故的特點為隨機性,造成的損失或大或小,但是量變必然引起質變。根據安全管理的海恩法則:1:29:300:1000,每一起嚴重的事故背后,必然有29起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所以關注車輛安全必須從小處著手,徹底減少或杜絕事故隱患。
3.3 涉電事故
涉電事故主要有以下三大類:觸電、短路起火和電路故障造成連鎖事故。觸電為最常見的涉電安全事故,引起觸電的主要原因有:非電工進行電工作業、線路漏電和觸電保安設備失效;短路起火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季,其他季節亦有發生。引發短路的主要因素有:線路老化、散熱不良、電路持續受潮等。電線短路時若保護裝置失靈易引發火災,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電路故障造成連鎖事故的主要范圍包括:某些設備需要用電設備維持其安全運行,一旦用電設備故障其安全運行條件缺失,造成安全事故。例如某建陶企業全廠停電,附屬煤氣站、窯爐風機、電磁閥全部失靈,同時UPS電源失效,造成燃氣輸送、窯內氣氛全部失控,這種情況下極易發生爆炸、煤氣中毒等連鎖事故。
預防涉電事故發生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非電工嚴禁進行電工作業;(2)定期對涉電設備進行維護;(3)加強員工涉電安全教育,從思想上重視用電安全,從技術上指導用電安全。
3.4 高溫燙傷
高溫燙傷在建陶企業發生概率較高,主要原因為建陶企業內高溫點較多。主要集中在煤氣站、熱風爐、干燥塔、燒成車間和實驗室等處。例如2014年某企業在進行窯爐故障處理時,爐內正壓火焰從事故處理孔噴出,造成操作工面部嚴重燒傷;2015年某企業員工在修理打膠機時,未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泄壓導致高溫膠液噴出,造成操作工面部嚴重灼傷;此外,建陶制品出窯時溫度往往在200 ℃以上,如果工人不佩戴隔熱手套盲目搬移也容易造成燙傷。預防高溫燙傷的關鍵在于工人必須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例如防護面罩、隔熱手套等,不能因為勞保用品使用不方便而放棄佩戴,留下燙傷隱患。
3.5 機械傷害
機械傷害是建陶企業最多發的傷害事故。主要包括機械打擊、機械擠壓傷和割傷等。例如違規操作砂輪機造成砂輪破裂飛出,碎片擊傷設備和人員;違規安裝皮帶造成手指擠傷;更換刀具時意外割傷等。預防此類事故的關鍵在于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佩戴必須的勞保用品,此外在機械設計方面,機械設備必須具有本質的設計安全性。
3.6 火災
火災是建陶企業常發的一種重大安全事故,各產區每年基本都會發生一起火災事故,且往往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2010年某陶企生產車間發生火災,整個廠房遭到毀滅性傷害,直接原因為電焊渣引燃包裝泡沫,間接原因則可細化到包裝材料放置不合理、焊工違章等多種原因,因此火災這種安全事故起因復雜多變,影響惡劣,建陶企業必須予以高壓預防管理。任何火災發生必須滿足可燃物、助燃物、燃點三個條件,預防火災也須從這三點入手。陶企火災其助燃物一般為空氣,所以預防陶企火災根本上是要將可燃物和“燃點”隔離。建陶企業的可燃物主要有天然氣、煤氣、燃油、煤粉、包裝材料、可燃建筑體和化學制劑等;“燃點”包括但不僅限于明火、煙頭、焊渣、電弧和溫度累積等。此外建陶企業內部必須安置足夠數量的干粉滅火器和特種用途的滅火器,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安裝全廠范圍內的高壓消防水管,盡可能地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
3.7 墜落與坍塌
墜落與坍塌事故在建陶企業主要發生地點為:噴霧干燥塔、煤氣站平臺、脫硫脫硝塔、施工腳手架和球磨平臺。以上地點距離地面遠超過2 m的安全距離,且平臺處地面濕滑,操作人員易發生墜落事故;室外塔類建筑若構筑不牢,遇大風等惡劣環境易發生坍塌事故。墜落與坍塌事故易造成操作人員重度骨折或死亡。例如,發生于山東某企業的一起高空人員墜落事故,造成傷者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及中度腦震蕩,醫療救助難度很大。預防高空墜落事故要求嚴格執行高空作業許可制度,操作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并考試合格,各種保護措施必須到位,此外,遇到大風、降雪等惡劣天氣嚴禁室外施工。
3.8 燃氣爆炸和容器爆炸
爆炸分為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建陶企業物理性爆炸如鍋爐爆炸,是由于容器內介質壓力超過容器壓力閾值而引發;燃氣爆炸則屬于典型的化學性爆炸,化學性爆炸在極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能量,產生高溫,并放出大量氣體,在周圍介質中造成高壓的化學反應或狀態變化,破壞性極強。建陶企業燃氣爆炸控制點主要在于煤氣站、燃氣管路和燃氣窯爐。事故常發原因為燃氣管路或容器內吹掃不干凈,滿足燃氣爆炸極限條件,造成管路或窯爐爆炸。主要控制措施如下:(1)煤氣站必須建立專門操作規章,并安排專職安全管理人員;(2)燃氣供應與點火時,供氣部門須與使用部門就點火安全進行雙方確認;(3)加強安全生產技術投入,建立多點燃氣泄漏報警器及智能控制設備,預防燃氣泄漏。
3.9 中毒與窒息
中毒與窒息事故常見形式為煤氣中毒。煤氣中毒的機理為:煤氣中的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迅速親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喪失攜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組織窒息。煤氣中毒危害嚴重,輕則短暫昏厥,重則全身癱瘓或死亡。煤氣中毒還具有群發性,一旦煤氣泄漏到人員聚集的地方,易造成群死群傷;單人中毒時,他人盲目施救亦容易造成二次人員傷害。預防煤氣中毒應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檢查燃氣管路,及時處理泄漏點;(2)燃氣管路途徑地點不能封閉,必須保障通風;(3)涉氣操作工須經專業技術培訓,采取上崗證制度;(4)人員中毒施救時須采用科學的方法。
3.10 化學灼傷
建陶企業內常發化學品灼傷事故,主要為腐蝕性化學品灼傷皮膚及眼睛,偶有誤服造成胃腸道損傷或死亡。例如,某陶企維修工用礦泉水瓶裝油漆稀釋劑,一名員工誤將其當作水大量吞下,造成多臟器衰竭而死亡。近年來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其脫硫劑、脫硝劑多為強酸強堿,易造成灼傷事故。例如,某陶企員工在配制脫硫劑時,不慎將氫氧化鈉顆粒濺入眼睛造成角膜灼傷。此外,分析實驗使用的苯酚、鹽酸、液汞、丙酮、碳酸、氟化氫等具有腐蝕性或毒性的化學品,其包裝物必須具有顯著標識,并加強內部管制。
4 安全事故的預防措施
任何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外乎四個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為;(2)物的不安全狀態;(3)環境的不安全因素;(4)管理缺失。針對每種事故類型,找出此種事故對應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失”四大直接原因,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常見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不佩戴防護用品、忽視警告標志及警告信號、酒后作業、客貨混載、開惡意玩笑、疲勞工作和無證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狀態主要包括:安全裝置失效、作業工具有缺陷、設備帶故障運行、(下轉第17頁)超負荷運轉和設備失修等;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現場照明度不足、作業場所狹窄、惡劣天氣、通風不良以及現場雜亂等。在物的不安全狀態背后,往往隱藏著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為失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既反映了人、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綜合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方面,必須按照安檢部門的要求,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詳實的安全管理制度、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定期舉行消防演練。此外,建陶企業必須保障安全投入,落實三級安全培訓教育,促使企業員工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觀念,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及危險的生產狀況,并正確地使用勞動保護用品,采用正確的避險方法。
安全事故的預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運用安全生產及其管理系統工程的理論,對影響企業安全生產的諸因素進行有效地管理,使其處于受控狀態。
5 結論
建陶企業的安全事故預防是陶企及安全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課題,本文通過系統分析建陶企業安全事故類型,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能促使企業員工提高安全生產操作技能,自覺地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同時建陶企業需不斷加強系統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進而提高建陶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建陶工業和諧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