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梅 郭裕嘉
近年來,隴南市武都區西關小學轉變辦學思路,大力推進學校的內涵發展,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契機,以構建“快樂校園”為載體,大力推行“快樂校園”建設,探索出了一條“讓每一位教師感受工作的愉快,讓每一位學生享受成長的快樂”的辦學模式。通過加強校園壞境建設、構建快樂課堂、開展育人課外活動、等舉措,提升了辦學品位,把學校建設成了具有快樂和諧氣氛,師生共同發展的“快樂家園”。
改進校園文化氛圍 創建快樂校園環境
為了給廣大師生營造一個舒適優美、健康向上、積極愉悅的育人氛圍,西關小學把學校的綠化、美化當成一件常規工作提上學校的議事日程,精心設計學校的每個角落。“我們想,與新校園相對稱的應該是新思想、新文化、新境界,從開學初我們就對新校園文化進行了周密地思考,進行了安排部署。”校長焦輝告訴記者。
西關小學將“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幸福理念做成藍色大字懸掛于樓上,醒目顯眼,時刻激勵著師生,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培養師生理解幸福、體驗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
焦輝說,對于學校的綠化、美化布局,學校每學年都會派專人負責,投入大量資金,不斷增植各種花草樹木。幾年下來,學校的綠化、美化建設初具規模,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變成了溫馨的育人陣地。置身校園,綠樹環繞、百花爭艷,讓廣大師生神清氣爽。
在做好綠化、美化建設的同時,西關小學更重視校園人文景觀的建設。據了解,學校每年都要開展“書畫香校園”主題活動,并請來著名書畫家現場揮毫潑墨,還將書畫家們的作品、學生的優秀習作裝裱裝框懸掛在教室、樓道及走廊處,并精心設計了各種勵志教育標語張貼在學校的各個醒目處,而且每天還利用學校的電子屏滾動播出各種名人名言,創建校園廣播,保證校園內天天能聽到歌聲、好的文章、故事寓言朗誦等。學校用名人的感悟啟迪師生,用深刻的道理指引師生。通過種種舉措,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起到了怡情勵志的作用。
促進教師華麗轉身 激勵學生樂學會學
實施快樂校園工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變革是促進學生樂學會學的根本。為此,西關小學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為了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西關小學要求教師以實踐“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為主線,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方法為重點,以“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為基本方向,積極打造“自然課堂、真實課堂、生成課堂、高效課堂”,全面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全力實現學生“學中樂、樂中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我們提倡教師們嘗試轉變教學方式,動員一部分教師在幾個班級先做試點,然后將成功的教學方法再推及到別的班級,這樣其他的教師就不用再重復參與改革。比如,對于分層教學,只需要占用20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也不會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效率很高。”
近年來多次開展的“同課異構”、“讓學生走上講臺,讓老師走下講臺”等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學得更積極、更自信、更快樂了。
焦輝回憶說,以前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統一,沒有創新。但自實施新課改后,這樣的狀況改善了很多。
學校還要求教師在管理班級上體現人本化和民主化,善于處理學生矛盾和學生問題。提倡教師要熱愛、尊重、關心、信任每一個學生,師生關系應該平等、融洽。
“自實施以來,學校沒有出現過一例打罵體罰現象,到本學期為止,各班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的自主管理為主的班級管理模式。”
據介紹,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西關小學還專門制定了一套屬于本校特色的針對低高年級的“彈性作業”: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不布置書面作業,而是開展“五個一”活動,即讓學生每周讀一本好小書,學講一個小故事,辦一張手抄報,搞一件小制作,學做一樣家務活。
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實行彈性作業制,讓學生在完成基礎性作業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自主選擇發展性作業。教師會對學生的書面作業實行全批全改,如果有問題突出的學生,教師會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并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
焦輝說,班隊會、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均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活動和課程,但是過去部分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成績而經常擠占這些課,扼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現在,學校全面抓好并落實這些科目,并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平日品行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學科考試成績、個性與特長發展等,用“等級+特長+鼓勵性評語”的學業評價辦法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取代了學科成績百分制的評價辦法,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 培養學生興趣和特長
西關小學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唱主角”。
學校圍繞辦學目標,邊實踐、邊總結,由點到面打造第二課堂。學生主要以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在自愿參加的前提下選定活動項目。
據了解,根據各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西關小學堅持“六定”,即定活動課程、定活動目標、定活動時間、定活動內容、定活動地點。于每周周二、周三、周四第六節課增設了一至四年級的學校課程,如書法、國學經典、棋類、禮儀等。
在一年級學校課程教室內開設了語文補差、數學補差、閱讀、國學經典、書法、棋類、禮儀以及體育;在二年級學校課程教室內開設了語文補差、數學補差、舞蹈、聲樂、美術、國學經典、書法、棋類、體育、禮儀與閱讀;在三年級學校課程教室內開設了語文補差、數學補差、舞蹈、聲樂、美術、國學經典、書法、棋類、體育、禮儀與閱讀;在四年級學校課程教室內開設了語文補差、數學補差、舞蹈、聲樂、美術、國學經典、書法、棋類、體育、禮儀與閱讀。
還成立了五個興趣小組,每周二、周三、周四每年級上一節,語文興趣小組與數學興趣小組每班抽出5名學生參加,同樣每班抽出5名學生參加美術興趣小組與舞蹈興趣小組,聲樂興趣小組由每班抽出15名學生參加。
“我校相繼成立的體育隊、合唱隊、乒乓球隊、繪畫班、書法班以及各學科興趣小組都是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師資優勢而設置的。這項舉措豐富了廣大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了他們的休閑質量。”焦輝告訴記者。
“在這些活動中,使學生們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也使他們在活動中自我領悟、自我創新,學生中再沒有被另眼看待的‘差生,校園里也再沒有‘被遺忘的角落。”
學校開展的以唐詩宋詞、道德經為主的《經典誦讀》,使得每位學生積累的唐詩宋詞不下于30首,提高了學生的文化涵養。學校舉行的全校性“首屆漢字聽寫大賽”、“校園文化藝術節”、“小書蟲”、“小書迷”、“藏書家”等讀書活動,“優秀作業展覽”,以“感恩”為主題的優秀習作展,“手工制作展覽”等多次大型活動,還有“六一”文藝匯演、“六一”書畫展等等,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這些讓學生感悟了時代精神,可謂意義深遠。”
另一個方面,學校也利用有限的校園空間和地理環境設計并制作了一批能激發學生活動興趣與熱情,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的“土”設施,建設了一個具有鄉土氣息的課間活動“快樂園”。
在西關小學,有一道靚麗的風景——那就是樓頂上搭建的一排排板房。焦校長很自豪地說,為了給學生們提供一個盡可能可能大的活動場所,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樓頂上建板房!
說干就干,為了節省錢,一分錢分當兩分用,老師們齊心協力自己設計,自己從廠里拉材料,160多平的階梯教室就這樣搭成了!“學校確實地方太小,我們只能盡力全部充分發揮作用。”焦校長介紹說。
這樣學生可以活動的地方又擴大了,學校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也方便了很多!
西關小學確實做到了“讓學生在玩中樂,在樂中玩,在樂中學”。“自活動開展以來,學生的行為習慣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校園中聽不到一句臟話,看不到一次打架斗毆,無一學生逃學。”焦校長自豪地說,“可惜你們采訪的時候正好趕上學生放暑假,不然真應該在現場感受感受整個校園熱鬧的氛圍和孩子們快樂的心情!”
通過努力,西關小學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學校連續多年都被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還被隴南市教育局授予市級示范學校稱號,同年被甘肅省授予“快樂校園示范校”的稱號。
“‘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今后想把現有的場地和人員再重新組合,或者借鑒其他學校的寶貴經驗,做進一步的創新。”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焦校長認為還沒有做到更好。作為一名敢想敢干的校長,焦校長希望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再創輝煌!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