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樹美 袁蓮珍 史富強


摘要:以清水處理為對照,使用植物生長促進劑(ABT3號、IAA、NAA)對陸良縣1年生藍桉苗木進行了不同濃度、不同浸泡時間的扦插試驗。采用方差分析及Excel2003對所獲數據進行了處理。結果表明:愈傷組織出現最早的處理是500 mg/L ABT3號、浸泡時間20 s;1000 mg/L ABT3號、浸泡時間10 s的生根率最高,達到77.9%,不定根出現最早;500 mg/L NAA、浸泡時間30 s的生根率達到65.8%;清水對照最差,愈傷組織及不定根出現的時間最晚,生根率最高僅為8.9%。
關鍵詞:藍桉插穗;植物生長促進劑;濃度;浸泡時間
中圖分類號:S3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13-02
1 引言
藍桉(Eucalyptus globulus)別名洋草果、灰楊柳、玉樹油樹,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大喬木,樹皮灰藍色,片狀剝落,嫩枝略有棱。幼態葉對生,葉片卵形,基部心形,無柄,有白粉;成長葉片革質,披針形,鐮狀,長15~30 cm,寬1~2 cm,兩面有腺點,側脈不很明顯。廣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最北可到成都和漢中。木材用途廣泛,但略扭曲,抗腐力強,尤適于造船及碼頭用材?;ㄊ敲墼粗参?,葉含油量0.92%,可制作白樹油,供藥用,有健胃、止神經痛、治風濕、扭傷等效;也作殺蟲劑及消毒劑,有殺菌作用[1]。
2 試驗地概況
中樞鎮林業站位于云南省東部,隸屬曲靖市陸良縣。其地理位置為北緯24°44′~25°18′,東經103°23′~104°02′,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冬干夏濕。年平均所溫14.8 ℃,年均降雨量952.8 mm,相對濕度為74%,無霜期285 d。北與麒麟區、馬龍縣接壤,東與羅平縣、師宗縣相連,南與瀘西縣、石林縣相鄰。東西寬65.62 km,南北長62.8 km;全縣國土總面積2018.82 km2。境內三面環山,東有龍海山,最高海拔2687 m,西有牛頭山,北有竹子山。山脈中部是平坦開闊的陸良壩區,略呈三角形,自滇東北較典型的巖溶地貌。土壤以紅壤為主,森林類型主要為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有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櫟類等耐旱樹種[2]。
3 試驗材料與方法
以林業站1年生藍桉苗木為試驗材料,在已經選擇好的采穗母樹上,選擇當年新萌半木質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采用隨機區組設計,ABT3號(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王濤院士研究的復合型植物生長調節劑)、IAA(吲哚乙酸)、NAA(萘乙酸)三種生長促進劑分別配制成200 mg/L、500 mg/L、1000 mg/L,浸泡時間分別為10 s、20 s、30 s,清水處理為對照,共30個處理,每個處理30條插穗,三次重復。此外,在以上每個處理多扦插15~30根插穗,供破壞性取樣觀測扦插生根進程[3]。
4 插后管理及數據處理
插前兩天土壤用0.5%的高錳酸鉀和敵克松進行消毒,用薄膜蓋實;插好后要壓實插條四周的土壤,使插條與土壤充分接觸,澆透水,搭上遮陽小拱棚。小拱棚里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以上,定期輪噴多菌靈和百菌清以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數據采用Excel2003及DPSv7.05軟件方差分析。
5 結果與分析
5.1 植物生長促進劑不同濃度、不同浸泡時間對藍桉插穗生根進程的影響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植物生長促進劑不同濃度、不同浸泡時間對藍桉插穗的生根進程具有明顯影響。經過植物生長促進劑處理過的藍桉插穗無論是愈傷組織還是不定根的出現都優于清水處理。藍桉插穗的愈傷組織經過植物生長促進劑處理后8~16 d就出現,不定根37~45 d出現;而清水處理的愈傷組織最早要25 d才出現,不定根最早要57 d才出現。且愈傷組織出現天數最早的是500 mg/L ABT3號、浸泡時間20 s的處理;不定根出現天數最早的是1000 mg/L ABT3號、浸泡時間10 s的處理。
5.2 植物生長促進劑不同濃度、不同浸泡時間對藍桉插穗生根率的影響
植物生長促進促劑不同濃度、不同浸泡時間對藍桉插穗生根率的影響從表3、表4中的數據可以得出具有極顯著差異。生根率最高的處理是1000 mg/L ABT3號、浸泡時間10 s,生根率達到77.9%;其次是500 mg/L NAA、浸泡時間30 s的處理,生根率達到65.8%;清水處理的生根率最低,最高只達到了8.9%。
6 結論
(1)藍桉插穗在生根進程中,經過植物生長促進劑不同濃度、不同浸泡時間的處理后,愈傷組織及不定根的出現明顯早于清水處理。
(2)藍桉插穗生根率試驗中,經過植物生長促進劑不同濃度、不同浸泡時間處理后,生根率明顯高于清水處理,且各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生根率最高的高出對照的775%,生根率最低的高出對照的206%。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47.
[2]高昆瑞.陸良縣林業生產現狀及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06(增刊):55~58.
[3]袁蓮珍,史富強,楊 斌,等.不同季節旱冬瓜扦插試驗[J].林業調查規劃,2013,38(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