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徐工,中國裝備工業的標志性品牌。企業源起于1943年的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上世紀60年代,中國第一臺汽車起重機、第一臺壓路機在徐工誕生。集團成立于1989年3月,第一個全國試點和集團化樣板的工程機械企業集團。集團成立以來,實現年營業收入從3.5億到歷史性突破1 000億元,始終保持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位居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5位、移動式起重機規模實力全球第一,成為裝備制造不負重托的國之重器。
“十二·五”期間,徐工集團在企業深厚文化積淀的基礎上,大力培育“誠信、尊重、創新、奮斗”的特色徐工文化,通過實施企業文化戰略規劃,廣泛開展文化傳承系列活動,深入推進“綠色創想”“質量生命”等品牌文化活動,積極構建全球競爭文化軟實力,有力地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成為世人矚目的中國裝備制造的“大國重器”。
發展文化理念 豐富文化內涵
聚焦核心價值,挖掘文化內核。圍繞“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核心價值觀,按照“千億元、國際化、世界級”戰略目標,大力培育以“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為核心價值觀的徐工文化。同時,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徐工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啟動了企業文化戰略規劃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和落地,不斷適應經濟新常態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新要求,促動企業新一輪真正意義的脫胎換骨和自我變革。
診斷文化現狀,明晰改進方向。通過研究戰略規劃、董事長講話、內審制度等材料,整合、分析公司各級領導、部長、各二級公司領導、干部、基層人員、合作伙伴、客戶共計243人訪談內容,以及1 745名海內外干部員工網絡調研問卷,完成了8家國內外世界級標桿、同行企業文化案例分析,形成了《標桿研究報告》《企業文化診斷報告》。召開項目團隊系列學習研討會,系統剖析徐工發展的成功經驗、問題差異、標桿啟示以及文化建設的路徑辦法和改進方向,厘清了文化傳承、文化揚棄、文化融合的關鍵要素。
完善文化理念,形成文化體系。在前期充分調研、對標、研討、診斷的基礎上,通過組織九大方向、多層級的專題研討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對公司企業文化理念進行了重新梳理、完善和闡釋,提煉形成“使命、愿景、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管理理念”的核心理念體系、“客戶導向文化、學習文化、創新文化、質量文化、績效文化”的子文化體系、“高層、中層、員工”行為規范體系以及徐工巴西、徐工歐洲公司的亞文化體系。
加強平臺搭建 促進文化滲透
搭建思想引導平臺,促動思維變革。在企業文化戰略規劃的同時,不斷深化新形勢下企業文化的凝心聚力作用,密切關注國內外輿論動向,緊密配合集團戰略導向,結合集團經濟工作會議、人才戰略大會、董事長質量獎大會、科技創新大會、職工代表大會、中航案例分享大會等重要會議精神,開展針對性的危機、創新、質量形勢教育與文化滲透活動,充分運用內外傳播平臺和渠道,造響大聲勢,傳遞正能量,推動強互動,凝聚激發起各類人才的創新奮斗激情,推動轉化為公司上下爬坡過坎、改革創新、持續發展和“珠峰登頂”的強大勢能。
搭建活動互動平臺,促進文化傳承。結合徐工集團成立25周年,實施以“追夢之路”為主題,以“記憶徐工”傳揚文化基因、“體驗徐工”品味創新成就、“創想徐工”展望未來夢想的系列文化傳承活動。徐工體驗廳項目的建成,在全面展示公司發展脈絡和經營成就、傳承徐工文化和徐工精神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2014年11月18日開館以來,共接待公司內外473批次14 511人參觀,尤其是組織近五年入職的萬名青年員工參觀體驗廳活動,深度煥發起全員在記憶中品味、在體驗中思考、在摯愛中奮進的理想信念與激情豪情。同時,加強企業文化載體建設,以徐工集團報、官網、微信、微博等,以及各二級公司自媒體、畫廊、演講、快板說唱等形式載體,設話題專欄,推勞模標桿,樹人物典型,講成長故事,論創新案例,潛移默化,悄然滲透。通過編排徐工藝術節“在路上”舞臺劇、開展“徐工我最懂”微信互動、編寫出版《勞模風采錄》《品牌文化故事》等多種方式,多層面、多視角彰顯了徐工獨特的奮斗文化,詮釋了融合時代元素的創新文化內核。
搭建主題項目平臺,力促創新和質量文化。全力推動徐工集團“珠峰登頂”戰略和綠色可持續發展責任的快速傳導執行,激發全員、全價值鏈的創新活力,面向集團深入推進“綠色創想”主題活動。借助“綠色創想”活動平臺,不斷帶動各單位構建聚焦10%難題的前瞻創新和系統創新能力。2014年聚焦企業瓶頸問題立項817項,48個優秀項目獲“董事長綠色創想獎”表彰,2015年對298項創新課題抽樣論證、專題評審,優化形成295項更加聚焦的綠色創想項目。同時,培育以“卓越”為核心的質量文化,組織在全公司、全價值鏈開展了“質量·生命”活動。以《我們的質量信條》為主線,開展形式多樣、載體多元、層次豐富的“精神洗禮、透視辨析、改進提升”活動,促動干部員工、合作伙伴質量生命意識、質量尊嚴、質量榮辱觀的確立,促動高層領導和中層干部帶頭開展透視辨析,促動各單位改善提升,切實建立起“鑄就世界級品質,成就世界級品牌”的信念信仰,構建契合徐工文化特質的質量管理新模式。
促進文化落地 打造大器文化
以文化促經營。通過文化的提煉、整合、宣貫、滲透和融入,以及文化項目的實施和落地,使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斷適應 經濟新常態和企業轉型升級的新要求,促動企業新一輪真正意義的脫胎換骨、自我變革和創新發展。公司基于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構建了績效管理體系,使每個員工的績效、部門的績效、組織的績效都能得到有效的評估和管理,讓文化真正融入公司、部門、員工的行為和經營活動中。持續開展“忠誠、信用”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徐工利益高于一切教育,倡導精益、專注的工匠精神,大力培育愛崗敬業典型。面向市場,開展全球協同研發,定制化設計和人性化改進,提升產品價值和客戶感受。面向客戶開展全生命周期服務,啟動“一帶一路”全球服務行,打造全身心服務品牌,深化后市場建設,以實際行動詮釋“徐工徐工,助您成功”的客戶導向內涵。
以文化促創新。為了保證創新文化的落地,重新修訂技術創新制度和管理創新制度,從機制上保證了創新文化與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有效促進了企業的全方位創新。深化管理創新,兩個創新項目獲得全國管理創新一等獎。技術創新方面成果斐然,建立了全球研發體系,“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設立,被國家授予“中國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全國兩化融合標桿企業”。在高端工程機械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研制出全球最大1 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和4 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國內首臺400噸級大型礦用挖掘機、國內最大噸位12噸裝載機、ET110越野挖掘機(蜘蛛俠)、大型成套筑路機械等100多項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4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面對市場競爭挑戰,執著堅守裝備制造業,不斷由制造型向服務制造服務型轉變,大力實施“徐工制造2025”、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重卡、環境產業,推進混合所有制轉型變革。
以文化促國際化。通過全方位布局全球,構建了覆蓋五大洲的營銷服務網絡,發展了280多家海外代理商,組建了歐洲、美國研發中心和歐洲采購中心,在德國、巴西、美國、印度、奧地利等地擁有了制造基地,在烏茲別克斯坦、波蘭、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伊朗等國建立散裝件工廠。并購了混凝土機械跨國企業德國施維英公司和歐洲2家零部件公司。徐工產品已出口到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徐工”品牌出口總額和公司海外收入持續保持國內行業第一。
以文化促責任。精心、貼心、細心地開展了360度系列關愛行動,關注職工健康發展,關注職工家庭需求,關注職工成長進步,尊重職工價值實現、職業生涯發展、能力提升、興趣拓展等訴求。實施五大關愛,開展了心聲傾聽、健康關心、排憂解難、專題講座、“六一”親子、聯誼鵲橋、集體婚禮等系列活動。注重國際化文化體系搭建,通過在徐工巴西公司開展亞文化研究與實踐,并購德國施維英公司、荷蘭AMCA公司,開展中德、中荷技術和文化融合滲透,積極為當地稅收、就業、環保、市政建設和公益做貢獻,樹立了負責任的全球企業和公民形象。同時,聚焦“徐工,讓世界更美好”公益價值主張,以抗震救災、扶貧濟困、教育助學、行業發展、綠色環保為五大公益領域,以12項全球公益項目為支撐的徐工公益架構體系,清晰、準確地向全球傳播徐工普世價值。近五年來,在抗震救災、教育助學、扶貧濟困、社區服務、體育文化贊助等方面的公益捐贈達2 500余萬元,無論是四川雅安、云南魯甸、天津港爆炸,還是智利地震、巴西SC州水災,都第一時間迅速響應,派出救援人員和設備進入災區進行現場施救,提升了徐工高端世界級品牌美譽度。
“十三·五”,徐工集團將圍繞“國際化、精益化、補短板、可持續”的新經營發展理念,持續完善公司企業文化理念體系,以先進的理念、制度、行為、形象推動文化落地,實現中高層和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深度認知,有效融入制度和經營管理,并落實到員工行為和組織行為中,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有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組織變革和國際化、世界級戰略目標的實現。
企業使命:探索工程科技,為全球工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核心價值觀: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企業精神:精益、專注、創新、奮斗
行動信條:誠信正直、客戶導向、追求卓越、團隊協作
經營理念:國際化、精益化、補短板、可持續
管理理念:系統化、科學化、模式化、精細化
工作理念: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價值導向
干部座右銘:有忠誠,有定力,有張力,有擔當
員工座右銘:能學習,能協同,能干事,能吃苦
企業愿景:成為全球信賴、具有獨特價值創造力的世界級企業!
(責任編輯: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