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世海
摘 要:當前人口老齡化迅猛來襲,太極拳的普及性與特殊的健身功效可作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有力手段。文章探析了太極拳在應對老年人的慢性肌肉損傷、呼吸系統、失眠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和胃腸道慢性病等方面的特殊功效,呼吁在街道或社區利用各種可行途徑開展互助學習與練習,從而提高老年群體的生活與生命質量。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太極拳 價值 健身機理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5—0047—03
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人口總數的16.1%,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1.44億。發改委表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具有規模大、來勢猛、占比高、分布不均衡等特點。所以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及其他應對措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幫助老年人安心、健康、快樂地度過晚年已成為我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全面建成和諧小康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我國人口老齡化基本上是在家庭養老、缺乏社會養老傳統的條件下到來的,因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至關重要也是關系各個家庭和諧、幸福的重大因素。目前以太極拳運動為首的東方傳統健身項目的健身、健心價值逐步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認可,特別是太極拳作為調節人們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也納入到了世界大眾健身的主流行列之中,尤其是得到了現代發達國家政府和民眾的青睞。太極拳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廣大中老年人的喜愛,老百姓參加其中的熱情越來越高,作為一種身心技術,它在醫療康復、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陶冶性情、開發智力等方面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見其的多元價值功能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認同。本研究擬對太極拳的健身機理與特點進一步闡述,看能否引起共鳴。
1 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現狀與身心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速,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日趨疏遠,尤其人數眾多的空巢老人。老年人群在社會適應能力、身體機能、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上都表現出了明顯的的衰退或弱化。退休后的老年人感受到了明顯的失落與孤獨,加之我們的社會在養老服務體系方面發展的不健全使得老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系相對較少,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著嚴重的阻礙作用,對健康老齡化與積極老齡化的發展極其不利。美國學者羅伯特·哈韋格斯特的“活動理論”認為,“老年人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只有參與,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認識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馬多斯科的“活動說”認為,“新的活動取代舊的活動可以使老年人獲得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參加活動多的老年人,有益于身心健康”。[1]太極拳作為一種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集體性健身運動,在提高老年人群的社會適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可以成為社會交往或擴大交往的橋梁和紐帶,可擴大社會生活交際圈,實現老年人對人際交流、社會參與與健康身心的需要,從而有效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與社會適應以及晚年生活質量。
2 太極拳運動的健身機理
太極拳作為東方傳統健身項目中普及最廣泛的一項在健身功效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尤其對心血管、肺、肌肉、骨、關節、神經等系統都有良好預防、治療功能。美國科研人員把太極拳作為研究項目,通過實驗對照證實,練習太極拳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減輕疲勞、強健筋骨、提高人體伸展和平衡能力等,還能改善心態,減輕精神壓力,所以說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的健身與健心有著無可比擬的好處。
2.1 慢性肌肉損傷
老年人一般都有肌肉勞損等慢性疼痛疾病,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專家表示,中國太極拳這一古老的強體健身方式能夠有效緩解諸如纖維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損傷疾病的癥狀。在美國最近的這次研究中,太極拳對緩解和治療纖維性肌痛綜合癥效果明顯。究其原因認為,太極拳的動作要求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人體各肌肉群和肌纖維伴隨太極動作進行最大限度扭轉,使肌肉收縮有力,與之相應的骨骼對外力的承受力和韌帶的活動性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全面提高人體活動的靈活性、柔韌性和協調性。腰椎間盤突出、頸椎與腰椎增生都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這些都與平時立不正、坐不正、彎腰弓背造成的,如果練習太極拳,則可以增強腰椎力量。因為經常虛領頂勁、襠部下沉,要求命門往下撐,脊椎也不會有問題,而且長期練習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會陰穴到百會穴整個脊柱對拉拔長,對整個運動系統就會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所以長期堅持習練太極拳不僅可以預防摔跤,還可以緩解和治療慢性肌肉損傷。
2.2 呼吸系統疾病
很多人到了老年,輕微活動后就會喘氣不順、呼吸困難等,這是呼吸系統老化的表現,除了呼吸道已經老化以外,肺活量也比青壯年減少了40%-50%,肺泡內的殘余氣體大大增多,影響了老年人的呼吸效率。在太極拳習練過程中,呼吸膈肌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使內臟充分活動,增強體內血液循環,減輕了心臟功能的負擔,有助于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同時腹式呼吸的深、長、細、緩、勻、柔的呼吸方式,能增強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強肺活量,因此有利于老年人常見的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非活動性肺結核等疾病的防治和康復。
2.3 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
老年人的神經細胞數量逐漸減少,腦重量減輕,腦血管硬化,腦血流阻力加大,氧和營養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腦功能逐漸衰退并出現某些神經系統癥狀,如記憶力減退、健忘、失眠,甚至產生情緒變化及某些精神癥狀。調查表明,太極拳鍛煉對老年人具有延緩自主神經系統衰老的作用,這是太極拳醫療保健的核心機制。練太極拳時要求以意領氣,以氣催力,精神集中,在意識的支配下,神經系統始終全部集中在每一個動作的準確性上。由于某些動作比較復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在練習和動作不斷熟練的過程中,可以活躍系統與器官的機能,加強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隨著各器官系統協調能力的不斷提高,神經系統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的功能也得到不斷加強,這就使得傳遞信息的速度與準確性也得到了提高,從而改善了神經系統的功能。[2]
同時,太極拳注意“氣意配合”等意念活動,練拳者通過意念活動排除雜念、掙化思緒,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引起機體某區域興奮,其他區域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使大腦皮層得到“安靜休息”,從而達到平衡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機能,降低交感神經緊張性活動,安定心神,消除疾病在大腦皮層引起的病理興奮。此外太極拳運動過程中,中樞神經系統的意念活動可使大腦呈現出節奏性的活動,練習太極拳可使腦波向良好方向發展,有利于鍛煉中樞神經系統,起到防老抗衰作用。[3]
2.4 心腦血管疾病
太極拳運動過程中的舒張收縮,全身肌肉骨胳關節柔緩運動,其勢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用勁如蠶吐絲,綿綿不斷的“用意不用力”使靜脈血液能更充分回流心臟,血管彈性增加,毛細血管韌性增強,加強心肌的營養,同時使血管神經穩定性增強,更能適應外界的刺激,符合人體正常生理機能,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微循環障礙是萬惡之源,萬病之源,1920年,克羅格獲得了唯一的諾貝爾醫學獎,即發現微循環的存在,并認定微循環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所謂微循環也就是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微血管中體液(血液、淋巴液、組織液)的循環,它實現著血液和組織細胞間的物質交換,一方面給細胞運送氧氣和養料;另一方面排出廢物,即為人體新陳代謝的內環境,是生命機體最基本的保證,被譽為生命的源泉。微循環功能如果發生障礙就難以滿足組織氧化代謝的需要,造成組織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這是許多疾病發生和發展的重要原因。現代醫學證明,人體的衰老、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許多心、腦血管疾病都與微循環有密切關系,可以說微循環的功能正常與否是人體健康狀態的重要標志。
研究發現:與沒練習太極拳的人相比,練習者練習后甲皺微循環的血流速度明顯加快,開放的毛細血管變多,因此可以得出練習太極拳能改善微循環。研究還發現太極拳練習者的心室壁厚度和心室收縮力較大,心室壁的血液供應也獲得改善,由此證實太極拳練習可以明顯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提高心肌的泵血能力。[4]
2.5 胃腸道慢性病方面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教練會教你用到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對內臟的按摩作用,使內臟得到適當的運動,改善各臟器的血液循環,使體內的物質代謝過程正常。腹式呼吸使橫膈上下起落,對胃腸道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多,有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利用,減少了糞便在腸道里停留的時間,降低了人體對毒素的吸收[5]。另外,練太極拳時要求口唇輕閉,齒輕合,舌頭抵住上愕,有利于促進口腔唾液的分泌。口腔中的唾液能防止口腔干燥,也有助于消化,唾液中的溶菌酶還具有殺滅細菌的作用。[3]研究表明,練太極對胃腸神經官能癥、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癥等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很有功效。
3 結語
太極拳強身健體的功效已經得到了中外眾多權威醫學專家和練拳群眾的認可,長期參加集體練拳活動的居民,對太極拳緩解心理壓力、增進人際交往的功能深有體會。以上是太極拳對老年人健身效果最佳五個部分健身機理的簡介,從以上可以看出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確實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太極拳運動可以成為老年人休閑、健身的良好方式,現在學習途徑很多,如果身邊沒有健身指導者或其他途徑,電視廣播等也是不錯選擇,比如中央電視臺的《健身動起來》節目應受眾需求,開展了以太極拳為首的諸多傳統健身項目的教學與互動,可滿足在家自學自練[6]。建議社區街道多營造健身活動的輔導站和練習點,并聘請體育指導員或體育骨干,組織老年群體一起學習、練習,同時利用新媒體展開傳播、吸引并動員更多老年人加入,這樣不僅可以愉悅身心、強身健體,同時對于和諧鄰里、和諧家庭及和諧社會的建立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問題的有力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張道鑫,王 崗.老齡化社會背景下太極拳運動的當代價值[J].中華武術·研究,2013(4).
[2]藺志勇,劉建鵬,等.太極拳健身機理初探[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3):48-50.
[3]申東元.陳氏太極拳養生價值及其作用機理探討[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0.
[4]袁禮鋒.試論太極拳健身機理[J].科學之友,2011(10).[5]鄺華利,王莉莉,等.淺談太極拳健身功效[J].才智,2016(1).
[6]錢宗梅.《健身動起來》的電視特色傳播模式[J].傳媒,2015(11):59-60.
The Value and Fitness Mechanism of Taichi Exerc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Number of Aging Population
Yu Shihai(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00, China)
Abstract: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aging population, the spread of Tai Chi and its special fitness function can be used as a powerful means to cope with the social chang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unction of Tai Chi in treating chronic muscle damage, respiratory system, nervous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gastrointestinal chronic diseases, and calls for people to develop mutual learning and practice in community centers,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old.
Keywords:aging population Tai Chi Value Mechanism of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