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永偉 程維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可行性進行研究,介紹特色課程的概念,分析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價值,闡述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設想,從多方面探討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可行性,以期為中小學武術特色課程的順利開設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校 武術 特色課程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5—0078—03
近年來,據全國學生身心健康測試的結果顯示,很大一部分中小學學生身心健康指標呈下降趨勢,引起了國家領導和各部門的高度重視,都明確指出要加強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武術在提高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具有其它體育運動項目不可替代的作用。若以此為突破口,在中小學堅定不移的開設武術特色課程,把武術項目引進中小學課堂,既能使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又能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還能形成集中體現學校特色、辦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優質特色課程。中小學武術特色課程的開設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成熟穩定的課程平臺,有力地促進了中小學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在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是否可行已經成為當前中小學體育教育關注的焦點。
1 特色課程概念的界定
“特色課程是指由地方或學校參照自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根據自己的教育經驗和課程能力等,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響力的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1]
當下,特色學校的創辦多以特色課程來做支撐,這已經成為了學校辦學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對學校特色的發展舉足輕重。
2 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價值
2.1 有利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中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優良意志品質的培養。
首先,改善和增強中小學生體質。武術運動中包含有多種多樣的動作,對學生各項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經常進行身體素質方面的訓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
其次,調節學生的不良心理情緒。中小學面對日趨增加的升學壓力,產生了嚴重的疲憊、焦慮等不良心態,導致其心理情緒很不穩定。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有助于心理教育和身體練習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不穩定的心理情緒得到有效排解,保障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第三,培養中小學生的優良意志品質。學習武術需要不斷地克服習武時給身心帶來的疲勞感、疼痛感、枯燥感,通過長期鍛煉能培養中小學生吃苦耐勞、勇于進取等良好品質;
第四,提升中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武術運動是一種集體活動,集體規范對中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一定的約束力,他們會學會克制自身不良的言行舉止。在武術學習過程中,增加了中小學生相互間的交流機會,有助于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的培養,這都將會有效地提升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2.2 有利于形成中小學辦學風格
“我國長期以來千校一面的單一辦學模式,不利于學校優勢的發揮及學生潛能的開發,助長了普通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風氣。”[2]這樣的辦學模式是毫無特色可言的。“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曾說過:要使學校辦出特色,就要改變過去籠統的管理體制,讓學校有點辦學的自主權”。[3]
如今,特色化教育引領了學校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中小學武術特色課程的開設,與其他學校普遍選擇的舞蹈、跆拳道、籃球等主導型課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時,根植于當地資源、文化背景等,與同武術特色課程的學校選擇具有差異性學習內容進行發展,形成特色化差異。在中小學緊抓武術特色課程,大力倡導武術特色課程發展,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回歸。于此,在諸多學校中脫穎而出,經過總結發展經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辦學模式,最終形成屬于自己的辦學風格,有利于推動學校特色教育前進的步伐。
2.3 有利于形成中小學傳統品牌
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發展武術是對傳統文化合理有效的傳承和發揚。我國各地域文化均有差異,因此各地域產生的武術拳種也不盡相同,各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諸如南方拳術多近身短打,而北方拳種多放長擊遠。
中小學選擇極具地域文化代表性的某武術內容在學校開展,既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的認可,也對當地傳統文化進行了極大程度的傳承與發揚。社會各界人士也會慕名帶孩子來這里學習。
如此,中小學體育課程緊緊圍繞武術特色打造本校亮點,為廣大熱愛武術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傳承知識與技能的平臺,久而久之便能達到知某武術而知某學校的效果,無形中學校品牌效應自然就產生了。
3 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設想
3.1 特色課程特色武術——一校一拳
武術,拳種眾多、流派繁雜、各具特色。詠春拳、少林拳等是我國南北特色武術典型代表,它們蘊含著巨大的功能與價值。那么,它們究竟以何種方式進入學校、進入課堂,最大的限度的發揮其功能與價值是值得思考的重大問題。戴國斌“一校一拳”的提出契合了特色課程特色武術,引領了學校武術的發展。 “一校一拳是指一個學校對接當地的文化特性,進行一個拳種的教學和研究,它是基于武術課程教學的非物質性提出的活性、元真性傳授的一種措施。”[4]
具體來講,比如廣東佛山順德某小學選取嶺南傳統武術詠春拳作為“一拳”,學校采取“一校一拳、打練并進、術道融合、德藝兼修”[5]新思路在大課間及體育課堂、課下向學生推廣,反響強烈。“一校一拳”的實施不僅有益于學生健康發展,有益于傳承、發揚特色武術,也有力的推動學校武術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目前為止特色化教育的優秀范例,在教育界必將引起轟動與關注。
3.2 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師資力量建設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認為:教育是振興民族的希望,教師是振興教育的希望。教育界也普遍認為:強大的師資力量是一個課程項目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一直以來,中小學武術師資力量存在著嚴重短缺的情況,這是影響學校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一大阻礙。這樣的問題也是可以從多個角度解決的:
其一,組織教師加強武術學習。中小學武術教師大部分是體育院校畢業生,其在校時主修武術內容集中于長拳、太極拳、南拳較為普及的拳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武術在學校并未開設,所以說他們大部分是接觸不到的,因此也就無從談及學習了。當務之急是中小學有關領導組織武術教師進行地方特色武術學習;
其二,聘請民間名師。中小學可以根據當地特色武術發展狀況面向社會聘請武術名師來學校任教。這樣在保持了武術項目傳承正統性的同時,也向學校體育教學輸入了新的活力;
其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近年來,社會上的武術培訓機構發展較快,它們有力地推動了武術的發展,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武術傳承力量。中小學可以聯合當地武術培訓機構向學生傳授當地特色武術。由此一來,學校武術師資力量存在的不足就迎刃而解。
3.3 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體育設施配置
目前,我們國家中小學之間體育設施配置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除了條件較好的省市級重點中小學外,大部分中小學的體育經費嚴重不足,各項體育設施也很缺乏。面對如此狀況,我們依然要開展好學校武術特色課程,這需要廣大的武術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利用智慧開發、創新、拓展武術教學。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對場地器材的要求非常低,拳打臥牛之地便是很好的寫照。”[6]
因此,能有效緩解學校體育投資,緩解學校體育經費不足的窘境,也使體育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武術對場地器材沒有較高的要求,容易滿足,但所需要的場地器材應得到最基本的保證。另外,時間、地點、氣候等因素對武術練習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影響。足見,在中小學校開設武術特色課程具有極大的經濟性和適應性。
3.4 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學習時間及內容的設置
隨著國家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日益關注,國家明確規定中小學每周不少于三節體育課。若中小學以武術為學校特色課程辦學,武術課程時間安排必然會多于其它體育課程。
那么,以每周三節體育課為例,可以把第一節、第三節體育課作為武術特色課,兩節課程相隔一定時間,有益于學生對武術動作的記憶與消化。第二節體育課為其它體育項目,諸如乒乓球、籃球等。
在大課間,安排學生集體在操場上演練武術基本動作替代廣播操。如果根據年級情況來設置武術特色課程,那么內容可為: 1-2年級時以學習武術的一些基本動作為主。如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等動作,能夠完成五步拳;3-4年級時掌握武術的一些基本動作,能夠熟練完成少年拳; 5-6年級時掌握一些簡單的武術套路。如能夠掌握簡單的地方特色拳種套路等; 7~9年級時繼續學習地方特色拳種套路,并會靈活運用一些簡單的武術套路動作。如將學習過的武術動作編在一起,創作屬于自己的武術套路。其實,無論是什么樣的課程設置都要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來展開,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小學生得以全方位的學習,對學生武術技能的提升有莫大的益處。
4 結語
(1)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滿足了學生、學校發展的需要,促進了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是當今學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中小學武術特色課程“一校一拳”的提出充分體現了特色課程特色武術的內涵,有力地推動了特色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3)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的師資力量與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解決,課程練習時間與內容的設置需要結合有關規定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展開。
(4)中小學開設武術特色課程是武術發展的必然,是學校辦學的需要,也是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何永紅.學校“特色課程”的定位及其發展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11(10).
[2]王友才,李如密.關于發展特色教育的理論探討[J].山東教育,1996(07).
[3]顧明遠.什么叫學校辦出特色?[N].中國教師報,2006.
[4]李岳兵.“一校一拳”武術課程教學構建校園文化軟實力[J]. 南方論刊,2015(10).
[5]張 峰,趙光圣.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時間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01).
[6]萬 瑜.江蘇省中小學武術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01).
On the Feasibility of Starting Wushu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Que Yongwei Cheng Wei(The Department of Wushu,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0500,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arting in wushu teaching cla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haracteristic class,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wushu teaching class, and expounds the idea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wushu teaching class, from several aspects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arting wushu features clas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opening of the wushu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s.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wushu teaching class fea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