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青 夏一雪 蘭月新 張鵬
〔摘要〕以2006-2015年CNKI數據庫收錄的2 698篇國內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論文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計量法和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該領域文獻增長規律、來源分布、主題內容和前沿熱點等研究現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近十年國內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整體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初步形成核心研究機構群,研究內容主題結構趨于明顯,并挖掘出該領域在“基礎理論研究”、“新媒體下信息傳播與新聞報道研究”、“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危機管理中政府信息公開研究”、“公共危機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等5個方面的前沿熱點。
在現實中,危機事件演變迅速,無論是產生的原因、事態發展的結果,還是事件變化的影響因素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危機管理者往往面對各種信息不完全、信息不準確或是信息不及時的情況[1]。實踐表明,公共危機管理是一項動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信息與信息管理是危機管理的基礎要素和支撐結構,在公共危機預防與應對的整個過程,任何情況下對公共危機信息失察或信息疏漏都會導致不可估量的損失。公共危機信息管理(Public Cri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PCIM)是公共危機管理與信息管理交叉而成的一個新的學科前沿領域,主要研究公共危機管理中的信息問題和信息管理問題[2]。隨著公共危機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深入發展,近年來PCIM領域產生了一大批學術研究成果,已成為社會和學界所關注的研究熱點議題。本文通過對國內PCIM領域研究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以期從整體上揭示該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態勢,為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以CNKI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和“國際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等5個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圍繞PCIM領域所涉及的研究主題,設定檢索表達式:“(TI=‘信息 OR TI=‘輿情 OR TI=‘新聞) AND (TI=‘危機管理 OR TI=‘應急管理 OR TI=‘災害管理 OR TI=‘減災 OR TI=‘防災 OR TI=‘公共危機 OR TI=‘突發事件 OR TI=‘公共事件 OR TI=‘自然災害 OR TI=‘事故災難 OR TI=‘公共衛生事件 OR TI=‘安全事件 OR TI=‘群體性事件)”,檢索時間范圍: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匹配方式為“精確”。此次檢索共得到樣本2 800篇,經查驗,剔除重復和低關聯度樣本,最終確定有效樣本2 698篇。于是,運用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法、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該領域文獻增長規律、文獻來源、主題內容和前沿熱點等方面進行整體分析。
2文獻年代分布
科學知識量的增長及其規律與科學文獻的增長及其規律是緊密聯系的,科學文獻的數量變化直接反映了科學知識量的變化情況,因此科學文獻的數量是衡量科學知識量的重要尺度之一[3]。根據普賴斯文獻指數增長規律,科學文獻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在學科發展的初期,文獻數量呈不穩定增長趨勢,而進入發展期,文獻數將呈指數型增長[4]。因此,如圖1所示,從近十年PCIM研究論文發表的各年數量分布和增幅趨勢(圖1)可以得出:(1)國內該領域論文增長較為符合普賴斯文獻指數增長規律,自2008年以來我國PCIM研究領域整體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其中,2008-2014年(7年),年均增長量為40篇,2014年達到峰值404篇;(2)雖然因分析該領域主題前沿需要,對2015年樣本只做即時3個季度的數據統計,數據只有215篇,但從趨勢上看,該領域將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2各載體文獻年代分布
如圖2所示,經統計,國內PCIM文獻載體主要為期刊,發文量為2 086篇,約占總發文量7732%,其次為博碩學位論文(490篇)和會議論文(122篇)。其中,博碩士學位論文主要集中在2009-2014年,年均發文量約為68篇,2014年達到峰值88篇,這表明國內高校研究生群體對該領域的持續關注與重視,在一定程度上,論文整體質量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3文獻來源規律分析
3來源期刊分析
分析來源期刊有助于確定該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或重要情報源,為該領域信息采集提供依據,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該領域的橫向研究程度、相關主題的性質等[5]。據統計,近十年國內發表該領域論文6篇以上的50種期刊,其發文量之和約占期刊總發文量的1/3,根據布拉德福定律,這些期刊處于PICM研究論文的核心區,屬于該領域的重要情報源。其中,在前20種期刊中,有50%以上期刊為圖書情報和新聞傳播領域和的核心期刊或CSSCI收錄期刊(見表1),它們刊載的論文學術質量較高、輻射影響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論文對該領域研究和發展起到重要引領與推動作用。
序號期刊篇數序號期刊篇數1情報雜志5411情報理論與實踐172新聞傳播4612東南傳播173中國減災3013中國傳媒科技164新聞愛好者2914西部廣播電視145圖書情報工作2815當代傳播146青年記者2616現代情報137新聞導刊2417中國報業138新聞知識2018經營管理者129今傳媒1919新聞與寫作1210情報科學1920新聞記者9注:“”表示為核心期刊或CSSCI收錄期刊。 2研究機構分析
通過對發文單位的統計,可得出我國在PCIM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和地域分布。統計顯示,(1)高校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其中,發文前10名的單位依次為: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湘潭大學、武漢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吉林大學等;(2)發文前40名單位的合計發文量為829篇(如表2所示),約占總發文量的1/3,于是可知,這些高校為我國PCIM領域的核心研究機構,但也反映出該領域研究只是得到了高校的廣泛關注,缺少科研院所及其它專業機構的加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領域的發展;(3)從機構地域分布來看,國內該領域主要研究機構絕大多數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在前40名單位中,西部機構僅占主要研究機構數量的125%,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在該領域研究方面東、西部發展十分不均衡。
序號研究機構地區篇數序號研究機構地區篇數1電子科技大學四川5821南昌大學江西172華中科技大學湖北4622湖南大學湖南173湘潭大學湖南3723西南交通大學四川164武漢大學湖北3224南京大學江蘇165北京郵電大學北京3025江西師范大學江西166上海交通大學上海2826河南大學河南167復旦大學上海2727重慶大學重慶158蘭州大學甘肅2628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59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河北2529鄭州大學河南1510吉林大學吉林2530長安大學陜西1511華中師范大學湖北2431武漢理工大學湖北1512中國傳媒大學北京2232福建師范大學福建1513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2133安徽大學安徽1514蘇州大學江蘇2034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415華東師范大學上海2035四川大學四川1416河南理工大學河南1936南京師范大學江蘇1417山西大學山西1837河海大學江蘇1418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1838南京政治學院江蘇1319暨南大學廣東1839湖南師范大學湖南1320廈門大學福建1740黑龍江大學黑龍江13
3論文獲基金資助情況
在一定程度上,基金論文數量能夠反映研究群體科研能力與水平,基金論文率的大小可體現出政府和社會組織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6]。在一定程度上,學科領域文獻獲得科學基金資助情況也能夠反映出政府及相關部門對該領域的關注與重視程度。經統計,近十年國內PCIM領域受基金資助的論文共涉39項基金,合計發文461篇,約占總發文量的1709%。其中,有6項國家級課題項目資助論文311篇,占基金論文總量的6746%;該領域發文量排名前十位的來源基金合計發文361篇,占基金論文總量的近80%(見表3)。數據表明,該領域中獲基金資助的論文整體上比例偏少,主要集中在近五年;受基金資助的論文主要以國家級課題項目資助為主,各省科研基金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差異較大。隨著我國國家安全體系的深度發展,多元復雜的公共安全形勢給該領域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各級政府應因勢利導進一步加強該領域的重視力度與資金投入,更為有效推進該領域的整體發展。
序號基金資助來源數量序號基金資助來源數量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07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10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68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9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69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94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1210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85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1111其他基金1006湖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10
4研究主題內容與熱點分析
1研究主題分析
文獻關鍵詞能夠準確有效反映該領域主題思想,對某一領域關鍵詞的統計分析有助于把握該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主題內容和關注焦點。本文通過對國內PCIM領域的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結合內容分析法對關鍵詞進行主題聚類(如表4所示),得出國內在該領域研究大體涉及4個方面:(1)基于對象信息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它主要從不同類型公共危機和突發事件的信息形成機理、演化規律,以及危機管理過程中信息監測與預警、信息響應與處置、信息制度機制和應對策略等方面進行研究;(2)基于利益相關主體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它主要對危機信息管理中政府、媒體、社會組織以及公眾等利益相關者的角色職責、關系狀態和能力建設方面進行研究;(3)基于傳播過程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它主要對不同類型公共危機和突發事件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信息特征與傳播渠道、信息公開與信息發布、輿論引導與輿情應對等方面進行研究;(4)基于信息技術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它主要從信息技術角度探討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系統與應急平臺建設研究。
2研究熱點分析
繪制某一種學科領域的知識圖譜可以揭示該領域知識演進、內容結構關聯與前沿熱點。以此,本文運用CiteSpacev38R1可視化軟件,將網絡節點選定“keyword”,修正算法選擇“pathfinder”,數據抽取閾值C,CC,CCV設定為(3,2,15)、(3,3,20)、(4,3,20),繪制國內PCIM領域的知識圖譜,為使該領域圖譜前沿主題更加突出,隱去關鍵詞排名前1位的“突發事件”(所圖3所示)。其中,CiteSpace可視化圖譜中節點大小表示其關鍵詞詞頻出現的高低,節點間連線表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如圖3可知,目前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的基礎理論研究(A區);新媒體下信息傳播與新聞報道研究(B區);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C區);危機管理中政府信息公開研究(D區);公共危機管理信息系統研究(E區)。其具體內容如下:
2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的基礎理論研究
危機信息管理是一種在特殊情況下的信息管理,是通過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對危機信息進行各方面的處理,為危機管理提供信息和決策方案的支持。有效的危機信息管理要求合理地規劃、組織、控制及充足的可及時獲取的人力、物資與信息資源[7]。其理論熱點主要涉及:(1)關于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的理論框架研究。如學者沙勇忠等人認為公共危機信息管理主要研究危機管理中的信息問題和信息管理問題,并從問題域的角度,提出了由要素論、過程論、功能論、方法論、系統論所構成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的EPFMS分析框架,進而闡述了該領域領域的主要知識范疇和基本分析框架[2]。(2)公共危機信息管理模式研究。其主要從服務政府決策的角度,分析信息管理中收集、處理、溝通和反饋等工作機制,來探討危機決策的預警、應對和恢復等不同階段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模式建構問題[8]。
2新媒體下信息傳播與新聞報道研究
其熱點主要涉及:(1)關于新媒體下突發事件信息傳播規律研究。其主要是從網絡信源地位關系[9]、門戶網站信息轉載與用戶參與[10]、網絡信息傳播渠道信任度[11]等方面,分析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特征及其規律,以提出管理危機信息傳播的策略。(2)關于媒介融合下信息傳播與新聞報道的影響與作用研究。這類研究主要通過分析新媒體下信息傳播環境、模式和機制等對突發事件性質、應急管理過程、信息傳播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而提出媒介事件傳播機制和輿論引導策略[12]。學者陳平原認為媒介融合時期突發事件信息傳播過程中,網絡成為突發事件新聞實時發布的第一媒介,媒介融合信息傳播的高效性日漸凸顯,媒介融合具有新聞話題的議程設置功能,并指出媒介融合視閾下突發事件的信息傳播會產生復合性的社會影響[13]。
3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
其熱點主要涉及:(1)關于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特征與演化規律研究。這類研究主要從網絡組織[14]、議題流變[15]、網絡衍生輿情演化[16]等方面,分析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規律。(2)關于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引導與應對策略研究。該主題主要探討了突發事件網絡謠言應對問題[17]、新媒介環境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網絡輿情應對問題[18]等。(3)關于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研究。學界從網絡化治理、云治理[19]、智慧治理[20]等視角,針對網絡輿情治理存在的缺少宏觀規劃、機構協調困難、配套措施缺乏等現實問題,提出網絡輿情治理對策。
4危機管理中政府信息公開研究
其熱點主要涉及:(1)政府應急信息公開制度與運行機制研究。理論界主要針對政府信息公開存在的現實問題,結合突發事件的發展演化,提出依法公開、準確發布、及時傳播和適時反饋的原則[21],并從法律體系建設、日常制度建設、政治文化建設和政治氛圍建設等方面進行應急信息公開機制研究。(2)政府、媒體、公眾等在公共危機信息公開中的利益博弈研究。信息公開在危機管理中具有提供決策支持、穩定社會情緒、進行社會動員等重要意義,但是政府、媒體、公眾等基于不同利益訴求,在信息公開過程中存在利益博弈,只有整合利益、達成共識、發揮信息公開作用,才能實現有效公共危機治理[22]。
5公共危機管理信息系統研究
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系統是通過收集、整合、研判和傳遞危機信息,為危機管理提供有價值的整體信息和決策依據的綜合性、動態的信息系統/平臺,它是整個危機管理體系建設中的核心基礎。國內學者關于危機管理信息系統以及信息平臺研究經歷了從“分類管理的專門信息系統”到“綜合性信息系統”、從“單一環節信息系統”到“全過程信息系統”的探索與實踐過程。其熱點主要涉及:(1)面向不同突發事件的信息管理系統研究。其主要是運用GIS、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傳感、衛星定位等信息與智能技術,來整體構建自然災害[23]、事故災難[24]等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2)關于綜合性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評價研究。如學者許振宇等人分析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評價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取用戶滿意的視角,應用SERVQUAL評價模型、軟件質量模型等理論,從性能、技術、效益、成本、功能、操作6個方面構建了基于用戶滿意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并研究了評價模型[25]。
5結語
信息管理貫穿于公共危機管理的始終,及時、準確地掌握危機信息是危機管理中監測預警、有效決策和科學應對的關鍵所在。本文通過對我國PCIM研究領域論文的文獻增長規律、文獻來源、主題內容與熱點分析等方面進行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國內關于PCIM研究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近十年我國PCIM研究進入穩步發展期,文獻累積增長符合普賴斯文獻指數增長規律,該領域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其文獻來源主要以期刊為主,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核心期刊群;高等院校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從基金論文看,國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對該領域給予較高的重視,基金來源相對廣泛,但基金論文比例較低。
(2)在研究主題方面,近十年國內在PCIM領域研究大體涉及:基于對象信息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基于利益相關主體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基于傳播過程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基于信息技術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研究等4個方面。總體而言,該領域研究主題相對分散,但內容上趨于結構化。在前沿熱點分布上,目前國內PCIM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5個方面:“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的基礎理論研究”、“新媒體下信息傳播與新聞報道研究”、“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危機管理中政府信息公開研究”、以及“公共危機管理信息系統研究”等。
(3)就發展趨勢而言,隨著公共危機信息管理實踐不斷深入,該領域在理論基礎研究方面將呈現概念規范化、內容多元化、理論體系化的明顯趨勢;在危機管理信息制度和體制機制方面,將更為關注危機管理信息制度的效用、制度執行與問責,以及信息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和創新等問題。于此,也必然引發了一系列的較為具體的現實議題,如:“跨學科視角下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的理論創新與應用問題”,“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體系研究”,“媒介融合環境下公共危機輿論場博弈研究”,“大數據背景下公共危機信息管理體系建設研究”,“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野下網絡輿情治理體系研究”,“政府應急信息公開法制體系建設研究”,“網絡環境下政務微媒體的信息公開策略研究”,等等。而這些將有助于PCIM領域基礎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不斷融合和與時俱進,更有助于PCIM核心知識框架的成熟和該領域學科體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薛瀾,張強,鐘開斌.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55-56.
[2]沙勇忠,李文娟.公共危機信息管理EPMFS分析框架[J].圖書與情報,2012,(6):81-90.(下轉第157頁)2016年5月第36卷第5期現?代?情?報Journal of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