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峰
在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一些音樂的基本常識,在這學習過程中,音樂課堂教學密切聯系著我們的生活,讓學生通過在生活中領會到的一些知識去感受、學習音樂,使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在歡快中學習音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目標生活化
以前一些錯誤的觀點,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主要看這節課學生掌握多少樂理知識,唱會多少歌譜,而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初中的學生特點、教學大綱要求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審視中學音樂教學時,顯而易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感悟音樂中陶冶情操,才是初中音樂教學追求的主要目標。開放的音樂教學目標是指音樂教學目標的多元性,我們當然決不排斥音樂知識與技能,而是指能在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前提下,又能關注知識與技能目標,而不是僅僅關注其中的某一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當一聲聲輕柔、安靜的《搖籃曲》奏響時,想到的是我們童年的生活;奏響起抒情、優美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時,展現的是我們歡快、幸福的少年時代……音樂里有著我們的生活;生活里我們盡情歌唱。通過將音樂與生活連在一起,激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教學內容生活化
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不僅要關注教材中的音樂,更要關注學生生活中的音樂,使其兩者有機結合,并從學生所熟悉的音樂入手,開展音樂教學內容。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在學唱汪峰的《飛得更高》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原唱歌曲,同學們感受到音樂的激情、澎湃時,熱情高漲,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演唱《青春舞曲》時,同學們大膽創新,自編了合適的固定節奏,即興參與演唱伴奏,用手鼓、鈴鼓、沙錘、串鈴、響板等,組編成打擊樂器伴奏,課堂氣氛活躍,逐步突破感知、節奏、表現的教學難點,帶領著學生全方位地感受維吾爾族民族音樂的特點和風格,學生很快對維吾爾族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并對維吾爾族民族音樂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俗話說:“熟悉的音樂,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關注學生生活中的音樂,還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掌握豎笛吹奏技法。我利用業余時間,與學生深入交談,了解他們的所需、所好,收集學生喜歡的音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自編了一套豎笛學習的簡易教材,選入了學生生活中很喜歡的歌曲《鈴兒響叮當》《踏浪》《送別》等,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豎笛的興趣,以此提高學生吹奏豎笛的技能?,F在可供教學服務的資源日趨增多,其中包含了學生生活中的音樂,對于這些資源,我們不能因為那些歌曲是流行歌曲,認為沒有什么藝術水平,一概否定,其實,流行音樂不缺優秀作品,這需要我們教師做好科學、合理的引導、運用。
教學方法生活化
作為一線教師,如何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如何在教學改革中發揮自身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呢?我認為,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連在一起,從生活中可以提煉出學習音樂的方法,形成一種多元化的教學,以輔助教學,優化教學,延伸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借用生活上的常識來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
采用“表演進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天生愛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當學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時,我總試著讓學生在自由放松的氣氛中,用身段、手勢、表情、眼神自我表演,邊唱邊舞。學生自由發揮,教師擇優鼓勵。或者,在學唱完一首歌曲時,讓學生擔當相應的角色,可以是童話角色,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角色。這種即興表演不但能使學生更快、更獨立地記住歌詞,而且對音樂的情緒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由此可見,生活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采用“創編進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肮膭钜魳穭撛臁笔切抡n程標準的一個新理念,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中,我采用創編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讓學生根據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剛學到的知識進行大膽遷移。部分學生進行自編歌詞,自編動作表演等,部分學生進行節奏、旋律設計,或者簡易詞曲創作。這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個個興趣盎然,連平時怕羞、膽小的學生也變得積極了。盡管課在學生的喜悅中劃上了句號,但學生的創作欲望還會在課后得到延伸和發展,我也在組織和參與中分享學生的成功和快樂。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也在沒有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得到了發揮。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