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57~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工具畫圓,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思考等探索活動,體驗探究的快樂,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3.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認識世界,解釋生活,感受圓的魅力,及我國古代數學的博大精深。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學會用圓的知識解釋和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措施
“圓的認識”屬于“形概念”教學,它不是一個演繹的過程,而是一個構建與生成的過程。采用:感知、操作、小組交流、合作商討,教師引領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掌握了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并在對圓已有初步認識基礎上進行學習圓,再進一步學習圓的有關概念。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
教學準備
課件、圓規教具、圓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中——引入圓
1.配樂圖片欣賞(電子白板——拖拽各個圖片)
師:水滴入水時蕩起的波紋、雄偉壯觀的北京天壇、風景如畫的居民小區、噴薄欲出的一輪紅日,它們無不呈現著什么圖形的魅力?
生:圓形!
師:記得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曾經說過:“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
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圓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2.揭示課題:圓的認識(板書)
【點評:一堂課好的“序幕”如同“吸鐵石”,可以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讓學生通過“欣賞圓、尋找圓”,進而引出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觀察力,又為后續的探究做好情景和心理上的鋪墊。】
二、操作實踐——初識圓
1.聯系生活,感知圓師:在你的身邊,哪些物品上有圓形?
生:A.硬幣上有圓形。
B.瓶蓋上有圓形。
C.鐘面上有圓形。
……
師:我們找到了身邊的圓,又欣賞了這么多美麗的圖片,你想不想自己動手畫一個圓?那好,請利用你手邊的工具,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個圓吧,比比看誰畫的圓最好。
學生動手畫圓。學生畫完后全班進行交流,展示畫得比較好的圓,并說說是用什么工具畫的圓?如何畫的?
預設:A.用鋼筆沿著硬幣外圍畫一圈,畫出一個圓。
B.用三角板上的圓形窟窿畫一個圓。
C.在繩子一端系一支鉛筆,按住繩子一端,也畫出一個圓。
D.用圓規畫出一個標準的圓。
指名用圓規畫的同學說說自己的畫法。
【點評:這一環節一來體現畫圓的方法多樣化,二來結合不少學生在課前已經學會用圓規畫圓這一情況,我在教學時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兵教兵”的方法讓全班學生學會用圓規畫圓。】
2.動手操作——用圓規畫圓
(1)圓規畫圓的優越性
選擇幾種畫圓工具(實物投影:圓形實物、繩兒連接的圖釘和筆、有圓孔的三角板)
師:同學們雖然用的工具不同,但都把一個標準的圓畫出來了,大家的動手能力真棒!對比一下,哪種工具畫圓更具優越性呢?為什么?
預設:用圓規畫圓更具優越性。因為它可以在圓規兩腳叉開的范圍之內畫出任意大小的圓,而用實物畫出的圓大小是固定的。
今后畫圓用什么工具?(圓規)
(2)認識圓規
師:(電子白板——拖拽出圓規)介紹并標注圓規的手柄腳。
(3)用圓規畫圓的同學介紹一次畫法后,出示畫圓方法,其他同學學著用圓規畫一個圓。剪下來與同桌比一比,看誰的圓標準。
師:如果使用圓規還有困難的話,可參照屏幕上的畫法,
(4)指名學生說說畫圓時注意的地方。
預設:用圓規畫圓一定要注意針尖不要動,一圈畫完,這樣畫出的圓才標準。
三、辨析明理——探索圓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師:在我們畫的這個圓中,數學知識還不少哪!
結合(電子白板——拖拽)畫圓過程,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在你準備好的圓形紙片上標出圓心、畫出一條半徑和直徑,并用字母表示出來。
學生了解到畫圓時,針尖固定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
練習:找一找圖中的半徑、直徑。
2.探究圓的特征
(1)折一折。請同學們拿出剛剛剪好的圓形紙片,動手折一折,然后把你的發現與小組的成員進行交流。
(2)畫一畫。請同學們在圓紙片上畫出半徑,10秒鐘,看能畫出多少條?直徑呢?
(3)量一量。請同學們用直尺量一量畫出的半徑有多少厘米?你發現了什么?直徑呢?
(4)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
師:能把你發現的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出來嗎?
生:按要求操作。
發現:a.同圓內有無數條半徑;同樣也有無數條直徑。
b.量一量所畫半徑和直徑,發現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也都相等。
c.在同一個圓內,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用字母表示:d=2r或r=d/2
【點評:“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眲邮植僮鞯倪^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讓學生在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中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積極合作,這樣做有利于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在這里學生的學習不只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p>
3.談古論今,感受圓文化
師:我們學習了這么多關于圓的知識,現在你認識圓了嗎?什么是圓?
生:圓是個曲線圖形,它有一個圓心,它有無數條半徑,有無數條直徑……
談話: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道:“圓,一中同長也”。學完了今天的知識,你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觸或是想法?
生:一中就是指一個圓心。
生:同長指半徑一樣長,也可能指直徑一樣長。
學生會感受到:我們的祖先很智慧,我們的民族很偉大,我們的國家真了不起!
師:其他平面圖形中有沒有等距離的線?
(電子白板——幕布呈現):正四邊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繼續畫下去,圖形會怎么樣?繼續畫下去,圖形會怎么樣?
師:由此可知,“圓”這個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也是密不可分的。
古往今來,畫圓的方式各式各樣。雖然畫圓工具不盡相同,但原理卻是一樣的。
課件出示:手指畫圓、繩繞定點畫圓、圓形玻璃切割器、圓規畫圓……
師:正因為有了這些生活經驗的積累,人們才發明了畫圓工具——圓規。
四、梳理應用——升華圓
師:學習了這么多知識,老師想考考大家,敢應戰嗎?
生:敢!
1.(1)以A點為圓心,畫半徑是2厘米、5厘米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2)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師:(觀察畫出的圓)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
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2.有一個圓形花壇,想安一個旋轉噴水水龍頭。安在花壇的哪里合適?為什么?
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點評: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剛剛形成的知識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練習又注重與生活的聯系,這樣的練習學生樂于參與,也有實效,使認識得到升華?!?/p>
五、回顧總結——深化圓
1.師:大家學得真棒。請閉上眼睛,回憶學習的過程,整理學習的收獲。睜開眼睛,你能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嗎?
【點評: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主角”意識?!?/p>
2.(電子白板——播放配樂視頻圖片)
師:我們的生活,每一個角落,圓都在演繹著重要的角色,并成為裝美的使者,裝點著我們的生活!在它的身上還藏著很多數學知識呢,下節課我們繼續探究!
【點評:延伸課外,既注重了本節課任務的落實,又注重了引發學生繼續探索知識的欲望。】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