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小學科學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科,有著極強的探索性、新奇性和無限的想象和探索空間??茖W學科是在自然的基礎上更全面、更科學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科學真諦能力的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科學啟蒙性的學科。它主要側重于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研究學習中保持或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一旦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表現出極強的求知欲望與沖動,因此科學課堂中一定要在教師的引領下注重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使學生走近科學、親近科學、了解科學,并使這種興趣和主動意識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做到開心地學、主動地學、學有所獲、越學越愛學。如何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帶領孩子們一起去領略科學的樂趣呢?根據教學經驗和教學經歷,特從幾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成就感;科學;認知興趣
一、合作學習,激勵學生體驗學科成就感
小學階段,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是對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極為重要。我們知道,一個樂于合作與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比較成功的孩子,因為他會在交流與合作中,或與同伴產生共鳴,或對科學知識產生求知欲望,并因此而學會學習乃至科學探究,并且從中享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這是我們在科學課中愿意看到的。科學課上需要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分析現象、思考問題、動手實驗。在這一過程中,有時學生獨立完成會有一些難度或耽誤一些時間,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對某些現象的發生或一些實驗的過程與方法等鼓勵每人都要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注意傾聽他人的看法,啟發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設想,各抒己見,虛心學習他人的方法或想法,然后經過充分論證選出最佳方案。在合作與交流過程中,教師要讓他們合理分工、共同合作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通過學生合作、解釋和各種協調一致的嘗試,積累一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而不是爭吵)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等。這樣堅持下去會取得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的喜人效果。
二、聯系實際,引領學生感知科學奧妙
科學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認識自然事物,應用所學獲得知識,大膽自主探求和應用知識。我們無論學習什么,最終都是要使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所以我在教《紙能吸水么》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生動的小課件,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動畫錄像中,捕捉問題、發現問題,這樣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通過研討、實驗,使學生先得出正確的結論。再如,教《觀察大樹》一課時,我根據教學的節奏進程,引領學生通過觀察動畫圖片與真實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既有生活所見,又有動畫延伸,學生將生活經驗與科學動畫講解結合起來, 效果頗佳。這樣,很好地啟發學生動腦思索,解決了生活中的認知疑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體會到科學知識的神奇,他們自然覺得這門學科的奧妙之處。
三、實驗操作,令學科教學更加妙趣橫生
實驗是科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能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學知識,形成熟練的實驗技能技巧,又能在試驗中驗證相關的科學規律。所以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實驗,既能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在科學實驗課中,教師教給學生實驗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我們更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并且引導學生透過科學現象總結現象背后的科學本質。并引領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反復的訓練能最大程度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積極主動地
學習。
四、評價總結,促進學生認知興趣的延伸
教師中肯的評價是對學生的最好保護和激勵,因此,我在教學中本著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獲得激勵,讓有個性差異的孩子都有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讓他們擁有自信,獲得提升。我在教學中注重不同教學環節不同學生群體的科學評價,使學生始終保持探究科學的積極性。注重關注孩子在探究過程中是否積極投入、是否能尊重事實、是否有獨到的見解、能否設法解決問題等。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適當的評價,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對科學探究始終保持愉悅的情感體驗。
新課標對小學科學的科學精神的探究有了更新的詮釋,作為本學科教師,我們更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己任,擔負起兒童科技創新的啟蒙重任。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科教學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柳.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3(30).
[2]徐鐘靈.淺析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