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輝
當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使學生主動、全面、創造性地發展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中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目標、教學過程和課程評價三個重要部分反復闡述了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和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與方式,對自主學習的呼喚和期待“溢于言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了對自主學習的要求。顯然,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必然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伴喿x課”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基本課型,更是擔負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大任務。為了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在“十一五”期間,我校將“小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確定為省級立項課題,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的自主閱讀實驗——將課內閱讀與課外延伸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層遞式閱讀教學模式。
一、在導讀教學中獲得自學能力
語文教學改革,關鍵落實在課堂,重點要看學生的收獲,看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發揮好教材的引領作用,是實現主體自主閱讀的關鍵。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變“課堂”為“學堂”,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
第一環節:啟
即啟發誘導。此環節對于教師既是“授之以漁”的階段,也是激趣促學階段;對于學生是明確任務、習得方法階段。在此階段,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盡情地“導演、示范”。
第二環節:讀
即閱讀教材?!白x”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現在很多教師淡化讀,認為讀費時,功效差。其實在語文教學中讀的魅力和作用是其他手段和過程所不能代替的。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意義和妙處。在這一環節教師可指導學生朗朗讀來,培養語感;可教給學生用聲情并茂的美讀,傳情達意;可用富于形象的聽讀,使之身臨其境……總之,要求學生做到“不明目的不讀書,不明方法不讀書”。一般常用的方法有:速讀法——整體感知;精讀法——感受領悟,評價分析;朗讀——品味欣賞,揣摩體會。讀重點,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第三環節:練
即對文章進一步的探索。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本人去思考?!倍谁h節正是要求學生將學與思密切結合起來,完全進入獨立思索,分析探究階段。因此,在這一環節應要求學生自始至終地會思、多思、深思,對待某個問題要求學生不但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教師還可讓學生根據個人能力自行設計“練”的內容,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第四環節:結
即小結。培養學生小結知識的方法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課堂小結是學生自學效果的提高和升華。下課前5分鐘小結能使學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信心。
二、在擴展延伸中豐厚閱讀功底
通過以教材為本的自主閱讀改革,使學生掌握一系列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進行了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的擴展延伸閱讀——自主學習海量大閱讀。
1.課上課下,重在實效
課上:由于自主閱讀教學實現了課堂的高效率,我們就有了一定的空余時間,讓學生拓展延伸閱讀。我們利用每堂課最后的5~10分鐘,教師出示課外閱讀篇目,教師只做必要的說明,其后是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
課下: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量,使他們飽嘗閱讀的真正樂趣,實現“海量大閱讀”,我們還在高年級啟動了“課外名著閱讀工程”。學生每人自己購買一本名著,大家互相借閱,課下自由閱讀。為了實現有效閱讀,我們利用每天晨讀、課前兩分鐘或周五中午校本課程的時間舉行讀書交流,同時借助積累本,每周寫讀書隨筆——名句與精彩語段、文章結構提綱、內容摘要、感想、啟發等,讓名著伴著學生每一天的成長。
2.精選讀本,保質保量
在課外閱讀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方法的指導,更要重視讀書的質量。“讀好書會使人精神振奮,志趣高雅?!彼?,我們在讓學生讀什么樣的書上做了一番規定。第一,用好和教材相配套的課外讀本,如《新閱讀》,這是我們拓展延伸的首選教材;第二,用好學生閱覽室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第三,用好班級學生共同訂閱的報紙雜志。
三、在自主閱讀中綻放獨特個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每個學生的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度。”從這樣的關于閱讀教學的闡釋中我們不難發現,理想的閱讀教學強調的是學生對文章要讀出意、讀出神、讀出情,在讀中感悟。因此,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教師要特別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并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讓閱讀成為個性綻放的舞臺。
肺腑的閱讀內容,多樣的閱讀形式,個性化的閱讀體驗,為學生提供了一片自由飛翔的晴空;自主閱讀教學,使學生個性之花得以盡情開放。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