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真慧
一、教師在處理篇章時面臨的困難與困惑
小學高年級的篇章教學,主要是對話篇章和讀寫篇章。當前,在高年級的篇章教學中,教師遇到了一些困難與困惑。
比較典型的困難是教學不達標。
以Read and write為例,需要學生花較多時間自主閱讀,卻變成了教師先做大量的聽說鋪墊,只留給學生少量的時間做無需利用策略的閱讀;需要培養一種閱讀策略的教學,變成了訓練另一種教學策略;需要學生書寫的,變成了口頭回答;需要學生自主發現的,變成了優秀學生回答之后,其他學生的筆頭記錄。
通常,教師面對Lets read的教學時,并非不知道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而是盡管他們努力,卻始終達不到這些要求。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學生無法到達所設定的目標的話,教師自然而然會降低要求,讓這些學生能跟上步伐,以便教學能順利進行下去。結果就造成了全體學生不能達標的情況。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創造性地利用教材篇章
1.創造性地利用教材篇章,一條篇章教學的捷徑
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材文本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那么,基于教材的讀寫篇章,除了簡單地“理解文本、搜索信息”,教師又該如何創造性地使用這些篇章呢?首先教師要對“創造性”要有理性的認識,創造的本質是“創新”,因此只要是學生覺得新穎的教材處理方式,都可以認為是具有創造性的。其次,教師要挖掘文本內涵,富于聯想,設計具有思維性的活動和操作方式各異的活動。最后,想要創造性地利用教材篇章,教師就可以將“創造性利用文本”的權利交給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合作,將短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然后請學生復述課文;可以讓學生濃縮文本口頭表達,即口頭說出短文大意;在高年級中,可以讓學生嘗試用同義詞替換實詞,也可以使用簡單的paraphrasing。
2.創造性地利用教材篇章,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處理教材篇章時,如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這需要結合自主學習策略進行討論。
從筆者所觀察到的課堂中看,教師在處理對話篇章的時候,通常的幾個步驟是:(1)讓學生觀看對話的動畫視頻;(2)讓學生跟讀數遍,并嘗試(借助提示)背誦對話;(3)教師提供模擬情境,讓學生嘗試編新對話。在這種教學處理模式下,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觀察、傾聽、記憶、背誦、模擬運用。除了模擬運用階段,學生的自主性難以得到體現。
而在讀寫篇章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則降低了。比較典型的是,教師給學生做了過多的認知鋪墊,或者以優秀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全體學生的自主發現、思考、書寫。
在讀寫教學中,不妨改變教師為學生做鋪墊的教法,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嘗試讀課文,劃出不熟悉的詞句,嘗試根據發音規則讀出新詞的大致發音;可以讓學生嘗試借助詞典解決生詞含義;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閱讀理解的題目。
3.創造性地利用教材篇章,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在篇章教學中,如何適當地加入思維性的教學活動?
在處理對話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低年級的學生思考是否能替換單詞,讓高年級的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在PEP小學英語修訂版的六年級上對話中出現了對話的進一步深入和話題目標的轉移等交際現象,因此教師也可以嘗試讓學生采用這兩種交際策略,培養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4.創造性地利用教材篇章,激活課堂教學氣氛
當前小學高段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問題是有活力的教學氛圍逐漸缺失。在很多課堂中,師生有交互無交際,語言內容變得枯燥無味,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也逐漸降低。隨著課堂活力的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也逐漸減少。另一方面,盡管適合高段的課外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教師受到課堂時間、備課精力、學生水平差異的限制,能夠在課內有效利用課外篇章資源的情況不多見。因此,基于教材篇章,創造性地活化篇章內容和練習形式,成為大部分教師可行的手段。
(1)改編篇章材料,讓篇章更具趣味活力。
在PEP教材中,除了Story Time,很多篇章的趣味性不強,難以讓學生感受到愉悅。如果對教材篇章進行適當改編,使得內容具有趣味性,則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并且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拓寬思維廣度,有利于他們自己改編或創造對話。
(2)融入學生情況,讓交流呈現個性魅力。
在篇章教學中,鼓勵學生將人物、語句“個性化”,可以造成“真人效應”,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身臨其境,有點類似于戲劇表演中的“入戲”。“入戲”之后,不僅讓語言變得更有真實感,更能讓學生進入“忘我”的境界,打動自己。
開發學習材料的重要意義在于實現基于教材的學習,讓學習材料更加適合學生實際情況,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高段英語教學中,基于教材篇章對內容進行改編,設計具有思維性的練習,讓學生參與對教材篇章的增刪、拓展等,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的學習策略,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手段。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