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杰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納入的新的必修課程體系。它以學生的實踐和經驗為基礎,提倡親力親為,它所重視的不是問題的結果,而是學生參加主題活動時,收集資料、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是發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門學科。
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目的是讓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與此同時,我有幸成為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職教師,對我的教育生涯提出了新的挑戰。剛開始上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就像上語文課一樣,坐在教室里,就著教科書上的問題一個個去討論,學生無興趣,老師累得夠嗆,真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與社會呢?為了上好這門課程,我反復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宗旨是“活動”,言外之意,就是通過實踐探究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由地來實踐、來探究、來創新。學會實踐的知識,學會融入生活的本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創新的源泉,根據本學科自身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新性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開拓創新精神。
一、活動主題來源于生活
我首先從生活中選擇和確定活動主題。例如,近幾年來黨和國家為關懷貧困地區學生,每天給免費的課間餐,每個學生每天都能喝上一杯牛奶,我決定在我校四年級開展《一杯牛奶》的主題活動。然后,讓他們自由組合成立活動小組去探究,利用課余時間走向社會去完成任務,然后讓學生交流反饋他們的研究成果。
學生對牛奶加工、銷售等都很感興趣,我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探究牛奶背后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進社會、參與社會的一次實踐,學生沿著牛奶的起源、加工、飲用等過程進行了一系列探究。然后在課堂交流反饋他們的研究成果,通過此次活動,改變了他們對一杯牛奶的膚淺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杯伸手可得,好喝有營養的奶,還讓他們知道了一杯牛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人文內涵和價值取向。激發了學生熱愛生命、熱愛勞動的情感,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和能力,感受勞動的艱辛和偉大生命的珍貴。這正如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
二、在生活中開展有效活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回歸生活和社會,就要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生活,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并從中學到許多知識和常識,如,在2015年3月,結合全國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日活動,我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展《交通安全》主題活動,學生在活動中了解交通工具的種類,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交通標識的含義及新的交通法規,中小學生不良的交通行為等知識,并進行交通知識擂臺賽。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并從中學到很多自我保護和關愛他人的知識與常識,同時,也賦予了這一活動主題更多的教育意義。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不斷成長
綜合實踐活動課最直接的教學方式就是實踐,因為實踐來源于身邊,發生在身邊,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如,在進行《給廢舊電池一個綠色家園》這一活動主題時,許多學生積極運用多種方式收集的資料,認為電池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危害。于是,我引導學生進行一個有效的實驗來驗證。我動員有興趣的學生來研究設計實驗加以驗證,我提議可用動物和植物進行,但這也會對它們造成傷害?!澳敲?,你們打算怎么辦?”“老師,我們想用魚做實驗,因為魚本來人們就經常食用,而且,如果發現魚有中毒的現象,我們馬上把它撈出來,只要能證明廢舊電池有害就行了?!蹦沁@個任務就由你們自己負責,幾名同學可以商議、合作、設計實驗對這個理論進行驗證。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活動中,激發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在理論探究的實踐中不斷成長和完善。課堂上布置好活動過程后,接著讓學生走進生活的大課堂,經歷參與生活的苦辣酸甜。在最后的匯報環節上,學生能針對問題侃侃而談,內容豐富,有血有肉,感受到走進生活的快樂。
如果說學校是一桶清水,那么生活就是汪洋大海,生活就是知識的寶庫,四季變更,日月星辰,無不蘊含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事情,真正讓綜合實踐活動通向生活,面向社會回歸生活,使活動如生活般充滿情趣與生機,不僅為沉默的課堂帶來生機,還讓學生體驗到動手的快樂,更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得到提升。因此說,回歸生活、回歸社會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必經之路。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