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探索創新創客教育,發揮師生應用裝備的創造力。
佛山市積極探索創新創客教育,在中小學校大力推廣基于創造的學習。一是在全國率先啟動“教育創客”培養計劃。在啟動現場會上將51位自制教學具創新實踐能手納入“教育創客”培養,立項教育裝備應用研究項目32 項,重點項目15項。聯合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開發全國首套創客教育培養基礎課程,面向160多位學科教師啟動國際STEAM創新教育和創意課程的專題培訓。二是舉辦全市首個創客教育體驗周活動。發布全國首部創客教育藍皮書(佛山報告),組織全國首臺創客教育直通車配套創意工作坊深入五區6所學校開展體驗活動,成功營造“眾創”氛圍。三是指導探索創新型學習環境建設。全國首個博物館進校園案例佛山二中“知隱”博物館順利開館,全國首個授牌技術教育創新實驗室在佛山一中、佛山華英學校落成,全國首臺中小學流動科學實驗車“探索號”成功研發并應用。佛山市首個“教育創客空間”落戶省實南海學校,首個3D打印機創新實驗室和“未來”教室落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附屬學校,首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佛山三中落成。各種創新型裝備案例亮點紛呈。
中山市:融合創新,信息化建設推陳出新。
“十二五”期間,中山通過數字化教育行動計劃,建立了全省第一個教育云數據服務平臺,平臺覆蓋全市24個鎮區343個單位,接入終端7.3萬臺。通過教育信息化“春風行動計劃”,使全市“校校通”光纖覆蓋率一直保持100%,“班班通”網絡多媒體平臺覆蓋率一直保持100%,人機比保持6.3:1,有效夯實了教育信息化發展基礎。相繼實施了多項信息化建設示范工程,以探索新技術、新裝備與教育教學的有效融合,推動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改革創新。一是“初中和小學數字探究實驗室”試點建設。近幾年來,在初中和小學啟動數字化探究實驗室的試點建設,為全市多所初中和小學配備數字實驗儀器。二是“一體式互動教學平臺”示范工程建設。市電化教育站、市教育信息中心對教學平臺的核心部件進行了一年多的測試研究,研發優化,形成了以具有觸控功能的大型液晶電視為主體,配合以超微型計算機以及自主研發的無線操控軟件和使用方便的高質量推拉黑板的一體式互動教學平臺,提升了平臺使用的便利性和先進性,達到了替代傳統教學平臺的目的,更好地促進“三通兩平臺”的高質量建設。目前,“一體式教學互動平臺”已在全市48所學校得到推廣應用。三是“校園電視示范工程” 建設。為推動視頻資源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應用,促進校園電視臺建設,提高校園電視節目制作質量,連續進行了四期校園電視臺示范工程建設。每期設備選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和論證,確保滿足學校使用和高性價比的原則,并選出工作積極的學校作為示范工程建設的對象。
深圳市南山區:創建未來教室助推“互聯網+教育”行動。
近年來,南山區提出以信息化引領未來教育創新,開展未來教育、未來學校、未來教室建設探索。未來教室建設是南山區開展教育裝備創新的實踐探索的一項工作舉措,也是實施“互聯網+教育”行動的重要抓手。未來教室按照瞄準未來、鼓勵創新、先行先試的原則要求建設,分為三類:一是對普通教室進行未來學習改造,使之符合未來日常教學的要求,滿足移動化教學、項目化學習、游戲化學習、創客學習等深度學習的需要;二是對功能室進行數字化提升,將實體資源、虛擬現實資源、遠程實驗資源以及個性化場景等有機融合,滿足未來學習對實踐環境的要求;三是建設創新實驗室,探索未來教育一些新領域、新理念、新技術、新手段建設實驗環境,進行開創性和特色化研究。在建設中鼓勵學校打開邊界,在泛在圖書館、或移動配套設施等方面開展探索。目前,全區25所學校大部分完成建設,部分學校正在組織項目實施。10多所學校在進行普通教室未來學習改造,如赤灣學校的無邊界學習教室、大新小學的智慧教室、南科大實驗學校的STEM課程整合教室、育才四小的未來學習中心等。在功能室進行數字化提升方面,很多學校利用最新裝備技術和物聯網、虛擬現實等環境條件開展科學、理化生實驗室的提升改造,如白芒小學的數學思維創新實驗室,海濱實驗小學的“藝術+”創客教育實驗室、前海學校的動漫創客實驗室,華僑城中學基于云桌面的多功能室建設等。
江門市蓬江區:產教合作推動教育裝備創新發展。
近年來,蓬江區委、區政府堅持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地位,把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時,注重引進先進教育產業,支撐教育的變革,為教育的發展搶占先機。2015年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項目落戶該區,社會經濟與教育事業獲得新的發展契機。一是資源整合。整合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研究院及學校資源,實施以南方教育裝備研究院為紐帶,把產品研究、企業開發與學校的試用測評相結合,切實拉近教育裝備生產與運用之間的距離。二是校企聯動。開展了區內中小學教育裝備調研,完成了《蓬江區中小學教育裝備調研報告》,提出區教育裝備現代化的發展思路,規劃學校的未來教室、虛擬實驗室、智慧課堂、校園數據分析系統等軟硬件配置以及信息反饋聯動機制,具體指導教育裝備產業企業的新產品進入到中小學測試使用。學校、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研究院和企業合作,校企聯動,提升教育裝備的功能和實用效能。三是教學相長。著力在探索教育裝備產業與教育相互發展、相互促進,教育裝備服務教師與學生,提升教學水平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通過學習培訓,提升全體教師的教育裝備應用水平,推進教育教學手段現代化。利用在線集體備課平臺,改善傳統集體備課模式;利用科研在線交流平臺,形成個案反思共析模式;利用電子交互平臺,探索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放學校功能場室,以現代教育裝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專題研討平臺,建構高效課堂模式。